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扁管翅片通道中涡干涉及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强化扁管管片散热器通过涡产生器形成的涡来增强流体在横断面上的二次流及其扰动,从而强化了换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强化扁管管片散热器中涡产生器形成的涡的相互干涉及其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涡产生器的交错系数Sr在一定范围内,由上游涡产生器产生的涡与下游涡产生器产生的相反方向的涡发生干涉,由于涡的干涉在未带涡产生器的肋片表面附近涡的强度明显减弱,从而导致了未带涡产生器肋片表面的换热性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流动可视化方法观察了两个不同旋转方向涡的干涉过程.实验表明:不同旋转方向的两个涡系相互干涉时合成涡系的强度有减弱趋势,离装涡产生器表面较近的纵向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较小,在离装涡产生器表面较远的纵向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较大,中心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居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涡滚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发现非黏性泥石流的涡滚形成与泥石流的紊动和扰动有密切联系,进而通过对紊动和扰动形态的分析及推理,得到了非黏性泥石流涡流形成的判断依据,此研究为泥石流流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从能量角度对泥石流的破坏力以及冲击过程中的协带能力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涡滚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发现非黏性泥石流的涡滚形成与泥石流的紊动和扰动有密切联系,进而通过对紊动和扰动形态的分析及推理,得到了非黏性泥石流涡流形成的判断依据,此研究为泥石流流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从能量角度对泥石流的破坏力以及冲击过程中的协带能力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散涡环法来模拟三维机翼的升力效应,机翼尾涡面由双曲四边形面元进行离散.每个面元上布置线性偶极子分布,由尾涡面上的运动学条件来确定三维涡面卷曲形状,在诱导速度计算中引入了非奇异化的光滑参数,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试验结果和其他数值方法相比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以空气为介质,在Re=500~2 100的范围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强化扁管管片散热器中涡产生器形成的涡的相互干涉及其对散热器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说明了当涡产生器呈线性布置而涡产生器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对横截面上平均Nu数和涡旋强度Γ的影响,并对在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参数下加装涡产生器的最佳数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涡干涉的流动显示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动可视化方法并结合数值计算模拟了两个不同旋转方向涡的干涉及其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靠近装有涡产生器(VG)壁面的截面上的涡的强度较大,远离壁面的截面上的涡的强度较小;不同旋转方向的两个涡系相互干涉时合成涡系的强度有减弱趋势,离装涡产生器表面较近的纵向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较小,在离装涡产生器表面较远的纵向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较大,中心切面上合成涡系的强度减弱程度居中.  相似文献   

8.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矩形通道底壁安装矩形涡产生器对(RWP)时纵向涡对层流换热的影响.在雷诺数变化范围为500~7 000,通道底壁安装RWP和不安装RWP两种情况下,比较了流体流动和换热性能.同时对涡产生器的高度和攻角对表面换热性能的影响也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通道的底壁安装RWP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性,雷诺数越大,换热性越强.随着涡产生器高度的增大,换热性增强,但阻力系数会急剧增加.当攻角为29°时,强化换热效果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飞机的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后,破裂涡流的非定常特性,在风洞中进行了75°后掠三角翼的动态测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角翼翼面的压力脉动强度变化和翼面上前缘涡的流态是正相关的,在前缘涡破裂迎角区,上翼面的压力脉动强度最高达到33 Pa,抖振强度随迎角的变化趋势与上翼面的压力脉动随迎角的变化趋势相同.通过对压力信号的分析得出,三角翼翼面上的压力脉动主要是由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引起的,螺旋波产生了三角翼机翼抖振.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大涡模拟在风工程研究上的适用性,数值模拟了固定三维直圆柱在雷诺数(Re数)为4.11104下的绕流场,获得了圆柱非定常气动力,得到了与文献结果接近的升力脉动RMS值和漩涡脱落斯特劳哈尔数(Sr数);提出了基于90和270点脉动压力时程的互相关系数和RMS值,估算圆柱截面脉动升力RMS值的经验公式;开展了圆柱表面脉动压力时程的相干性分析和气动力产生的流动机理研究.研究揭示了圆柱涡脱的空间不同步和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涡脱能量的有限频率带宽分布;表明圆柱表面的脉动压力能量均集中在漩涡脱落频率上,且圆柱表面90和270点脉动压力时程具有完全相同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问题, 建立了包含精细化转向架的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 采用分离涡模拟方法, 对运行速度为350 km·h-1的高速列车周围空气流场进行了模拟, 分析了空气流场特性对车底与转向架区域雪粒输运的影响; 提取了涡核线, 研究了转向架区域的涡流特征与雪粒输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车底气流主要由前后轮对后部向上翻转进入转向架区域, 绕轮轴形成旋转气流; 转向架底部区域涡量大于1 000 s-1, 涡流基本为纵向; 转向架顶部区域涡量小于200 s-1, 涡流基本为纵向; 转向架轮对与前后端墙的空隙处涡流多为竖向, 且后部轮对处的涡量较前部轮对处大5倍以上; 转向架内部区域涡量小于200 s-1, 涡流走向杂乱; 涡流的尺度、强度与走向特性反映出进入转向架区域的气流具有较强的挟带雪粒的能力, 而流出转向架的气流挟带雪粒的能力较弱; 头车下部区域负压较大, 车底与裙板两侧存在强度较大的涡流, 易卷起轨道积雪形成雪烟; 除头车外, 车底与转向架表面绝大部分区域壁面剪切应力小于1 Pa, 对应的摩擦风速小于0.9 m·s-1, 沉积的雪粒不易被内部气流剪切走。   相似文献   

14.
涡产生器翼高对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实验,研究了涡产生器翼高H对顺排圆管管片式板芯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产生器可显著提高圆管尾流部回流区的换热;对给定Re数,随翼高的增加,纵向涡影响区扩大,从而使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15.
科特(Couerre)数Pr=1的环隙科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斜拉桥缆索发生涡激振动时,顺流双排缆索间的相互干扰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索间距L≤5D时,处于上游索尾迹区内的下游索发生大幅振动的可能性不大;当L=4-6D时,下游索对上游索的涡激振动却产生增强作用。这对工程实际中斜拉桥缆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坝绕流的二维大涡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大涡模拟法简化为二维形式,利用较简单的Smagorinsky(SGS)子涡模型封闭水流运动方程,建立了非淹没群丁坝绕流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方程在空间上采用控制体积法离散,时间上采用MacCormark预测-校正步进计算,计算结果成功的模拟出群丁坝上下游各涡的特征量及流场情况,与水槽试验的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
20.
短信畅谈居     
《家用汽车》2009,(7):148-148
Q 139****7771 Audi A4 1.8T车型能否更换重大号的涡沦?更换更大号的涡沦,工序会不会很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