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肿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肿瘤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患者术前、术中脊柱失稳因素实施脊柱内固定。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椎管哑铃肿瘤均达到了一期全切。其中,神经鞘瘤20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术后1月ASIA感觉评分为(219.34±1.62)分,ASIA运动评分为(98.61±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随访6~52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依据椎管哑铃肿瘤特点分型并制订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一期全切;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对于预防患者术后脊柱畸形,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眶后部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 ,以往多采用经眶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 [1] ,其手术显露较难 ,尤其是眶尖部肿瘤更难以完全显露。自 1990年以来 ,对 14例眶后部肿瘤 ,采用经前颅窝底眶顶入路切除肿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4例均系我院 1990年 10月~1997年 1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4 8岁 ,平均 33.7岁。病程 2周~ 4年 ,平均 1年 4个月。临床表明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眼及球结膜水肿 ,13例伴视力下降及眼底改变。头颅CT及 MRI检查为阳性结果。手术治疗及疗效 :12例行全切除 ,2例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板间隙入路组与经椎间孔入路组各80例。根据Gross公式计算失血量。结果经椎板间隙入路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mL)、隐性失血量(mL)和血红蛋白损失量(g/L)均小于经椎间孔入路组(119.73±179.26 vs.158.6±190.65、109.73±179.53 vs. 148.78±190.19、3.76±8.12 vs. 4.3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比例大,而经椎板间隙入路患者失血量少于经椎间孔入路患者。  相似文献   

4.
1987年,M.Loyo 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而入海绵窦,处理海绵窦内血管疾患的新手术入路.本文作者用30个(60侧)尸头及51个干颅骨(102侧)做了蝶窦的外科解剖观察,除为经蝶窦而达垂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数据外,本文侧重论证经蝶窦而达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及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影像形态学分析和尸体标本手术,探讨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PACS影像库中20例(男女各10例)正常颈椎CT的DICOM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颈椎CT重建后行解剖测量,包括齿状突最大矢状径、冠状径、高度和C1侧块可提供直径7 mm内镜操作的最大工作高度和宽度,以及C1侧块锚定点到齿状突两侧切迹的夹角,根据测量数据分析镜下手术的可行性。利用新鲜冷冻尸体,在C臂引导下俯卧位进行手术,克氏针锚定C1侧块下关节后表面,使用磨钻和内镜下工具磨除部分C1侧块,然后切除齿状突及相邻韧带,术后复查颈椎CT。结果 20例测量数据显示:齿状突的最大矢状径为(11.73±0.74)mm,最大冠状径为(10.97±0.71)mm,最大高度为(14.51±0.91)mm。磨除C1侧块可提供的最大工作高度为(13.53±0.57)mm、工作宽度为(10.00±1.27)mm。C1侧块锚定点与齿状突两侧切迹夹角P为(28.3±3.1)°,男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均满足7 mm内镜置入及手术操作所需条件,并可提供摆动空间以完全或者部分切除齿状突达到脊髓腹侧减压要求。在尸体手术中,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通过磨除部分C1侧块,能够对齿状突进行完全切除。术后复查颈椎CT证实齿状突完全切除,并且未见硬膜囊及椎动脉损伤征象。结论经C1侧块途径,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完全切除齿状突,为临床齿状突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346例额底与颌面部骨折,其中194例由外科处理,对手术结果作了估价。强调早期对复合性额底—颌面部骨折的一期手术修复。对经筛部入路、经筛—经额的联合入路,以及单纯神经外科处理此类病人的适应征作了分析。在手术治疗这些骨折时,对决定重要的手术方式作了介绍。采用经筛入路治疗额底C.S.F漏出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手术步骤鉴于额底与颌面部骨折经常是复合性(占我们资料中的43.2%)的,从外科治疗的观点看,作者认为对这种复合性损伤应该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额底—颌面复合性损伤的患者,增加了手术方式。对195例手术治疗的结果,采用联合额底—颌面一期手术的优点以及只由神经外科处理的二期手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共16例肿瘤患者,其中硬脊膜外3例、髓外硬膜下12例、髓内1例;包括颈段(C3~C7)3例,胸段(T1~T10)5例,下胸及腰骶段(T11~S2)8例,肿瘤均做到镜下全切,无中转开放性手术者;按病理分型包括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和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10月无1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采取Quadrant通道可进行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截面小于2/3椎管面积的硬膜外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切除,但粘连广泛及髓内病变的手术应更慎重,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颅颈交界处压迫性病变位于背侧者,由后入路手术治疗,已为神经外科及骨科医生所熟悉,而病灶位腹侧者因手术入路困难而限制了病灶的切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与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影像学的发展,经口咽(TOA)手术入路切除颈、延髓腹侧压迫性病灶,变得简便易行,并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侧前路及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胸腰椎结核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岁;术前采用标准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2~4周;采用一期侧前方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同期经后方多裂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情况和术后血沉、Cobb角、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等级变化等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75~290min,平均(248±42)min;出血量300~900mL,平均(420±68)mL。平均随访(24±5.2)月,植骨融合率100%,融合时间(4.7±0.5)月;末次随访Cobb角(8.2±3.1)°,VAS评分(2.1±0.8)分,血沉(17±4.2)mm/h,ASIA评分除3例为D级外,均为E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及后路Wiltse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后凸畸形矫正理想,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减压效果满意;可吸收螺钉可以安全应用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植骨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与传统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疗效。方法回顾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33例病变长度小于5cm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另外17例接受传统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相比,Quadrant通道手术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管内较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A new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performance-driven rectilinear Steiner tree with simultaneous buffer insertion and wiresizing optimization (PDRST/BW) under a higher order resistance-inductancecapacitance (RLC) delay model.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ing-buffer insertion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combined with a bottom-up rectilinear Steiner tree construction. The performances include the timing delay and the quality of signal wave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approach is scalable and obtain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SP-tree and graph-RTBW approaches for the test signal nets.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在贝位内的箱位分配直接影响装船时取箱作业效率。文中针对集装箱堆场出口箱箱位分配问题,从装船取箱时堆场贝位内最小化翻箱的角度,建立取箱作业翻箱量最小的数学模型,从源头上寻求减少装船时翻箱的方法。在研究进场出口箱已有堆放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贝位内堆放方式对翻箱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重量等级的混合堆放方法,并用启发式算法为出口箱在贝位内分配具体箱位。最后通过比较不同堆放方式下的翻箱率来评价方法的优劣。实例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出口箱的箱位分配问题,减少装船取箱时贝位内的翻箱次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早预达时刻的进近排序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解决空中交通流量的高速增长造成了进近冲突,合理安排飞机着陆顺序,充分利用跑道容量,对现有排序模型进行简化.讨论了相邻飞机之间安全间隔的标准.通过分析相邻飞机速度对安全间隔的影响、飞机预计到达时刻、飞机优先权,提出了基于最早预达时刻的排序模型及算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计算量较小,排序结果优于传统排序算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线性连续系统,研究了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配置在给定部分扇形区域中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处理方法,给出了不确定线性系统存在鲁棒D控制的充分条件,并利用使两个LMIs同时成立的可行解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算法和设计步骤.最后,通过一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A macroscopic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vibration of a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broken wires with software ANSYS/LS-DYNA. I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not only the nonlinearity of wires and suspension insulators are considered, but also the support towers are included. The incremental and iterative approaches are combined by applying the unbalanced loads incrementally during each iteration cycle. The approach was illustrated with an example of a Hanjiang-River long-span transmission 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a shield wire and a conductor failure,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dynamic simulation approach can demonstrate the kinetic process of the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wire ruptures: The frequencies of line components were lower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but the frequencies of tower components were higher and sparsely distributed. Anyhow, the dynamic effects of wire ruptures on tower-line system could not be ignored in analysis of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wire failur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航线网络运力优化分配的机队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测的航线运输生产指标,以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机型的技术经济性能和市场需求、航班频率资源、机组的有效飞行实力等因素,确定各航线上航班频率与使用机型的最优组合,再根据机型的平均利用率确定相应的机队配置方案.对5种机型、60条航线的机队规划问题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线客流量的波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油中故障气体的复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对变压器故障的预测能力,提出了灰色粗预测、自学习神经网络在线修正的复合预测法.此法是利用GM(1,1)模型初步预测油中溶解气体的浓度及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故障气体组分之间的影响及气体浓度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确定修正参数,将初步预测结果与修正参数作为自学习BP网络的输入,从而完成预测结果的在线修正.该方法已用于实际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预测,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库存ABC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库存ABC分类方法,来解决多准则库存ABC分类的问题。构建了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设计了基于多准则的商品库存分类体系;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交叉口渠化对信号配时的影响,提出一种信号配时协调优化方法。第一阶段,在交通调查基础上,利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现有交叉口配时方案进行优化;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配时优化结果和交叉口现状提出合理的渠化改进方法,并进一步利用Synchro仿真软件得到新的优化配时方案;最后,从两个方案中选择较优的作为最后方案。典型交叉口案例表明,本协调优化方法可在较少渠化的基础上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尤其适用于拥挤的交叉口。  相似文献   

20.
H.26L解码器端引入的差错掩盖技术在视频序列变化较为剧烈的情况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更好地遏制差错的进一步传播,介绍了一种正向视频差错跟踪技术,这种技术只对当前帧中受到差错“污染”的宏块进行帧内编码,不会带来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帧分级更新策略,使得差错跟踪恢复后的数据量得以平滑地过渡,实验表明,该技术对于运动较为剧烈的图像的差错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