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两例新鲜童尸制成脑血管甲酯铸型,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脑干内微血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人脑干内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各具形态特征,易于区分。在较大的微动脉,微静脉表面除有不同形态的内皮细胞核压迹外,微静脉表面具有半环形平滑肌压迹及呈袢状行走也为识别特征。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均有广泛吻合,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尚有动静脉交通支存在。  相似文献   
2.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实质延续为内部相应的各群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中缝两侧包括舌下神经核、部分锥体束等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锥体束和下橄榄核。外侧群动脉供应延髓网状结构、脊丘束和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至延髓上部逐渐消失,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15只SD大鼠尾壳核上用半定量方法对微血管壁上5种酶,在亮视野显微镜下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皮质和尾壳核的血管壁上,乳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强阳性反应,且随血管直径增大活性增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中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呈阴性至微量,说明核酸及蛋白质合成能力低下;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呈强至极强反应,提示血管壁平滑肌利用三磷酸腺苷能力强。上述各酶在尾壳核各部之间活性无差别。提示:皮质和尾壳核微血管壁代谢活跃,有氧代谢微弱,以无氧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4.
ANIMMUNOHISTOCHEMICALSTUDYOFPERIVASCULARMACROPHAGESINBRAINSOF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LiuYong;ZhouJingde;FangTaisheng;Li...  相似文献   
5.
1987年,M.Loyo 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而入海绵窦,处理海绵窦内血管疾患的新手术入路.本文作者用30个(60侧)尸头及51个干颅骨(102侧)做了蝶窦的外科解剖观察,除为经蝶窦而达垂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数据外,本文侧重论证经蝶窦而达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及优点。  相似文献   
6.
作者解剖了颈动脉三角区血管共200侧。对颈总动脉分叉高度、颈内、外动脉起始部位置关系及粗细比较,以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的起始部位、起始高度及类型等进行了观察与统计。为国人体质调查增添了资料、并就临床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成人尸头30个(60侧)及成人干颅骨51个(102侧),结合临床经鼻腔,蝶窦而达垂体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对蝶窦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关系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探讨,提供了国人的应用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同时见到微静脉与微动脉成1:3~4微血管单位及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大鼠与幼儿海马血管形态不尽相同,动脉在分支过程中常从较大的血管突然移行为较小血管,在较大的血管及血管分叉处平滑肌密集。  相似文献   
9.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示轻度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呈轻度至中度活性,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在动脉及微动脉示极强阳性,静脉示强阳性,毛细血管呈中度至强阳性。讨论了海马血管壁代谢酶的变化与海马血管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