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镇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XZ-01 标段弃渣场为例,分析了山区弃渣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施工过程的排水工程、挡渣墙、弃渣堆放和植被恢复等关键环节,详细阐述了环保施工可行性对策和实践应用,以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路项目由于建设里程长,土石方量较大,特别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施工过程中经常伴有大量弃渣产生,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截排水措施设计成为影响弃渣场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典型弃渣场截排水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类似弃渣场开展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公路弃渣场地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研究、结构计算等方法,对弃渣场地的选址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对弃渣场地建构筑物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王东 《山西交通科技》2011,(5):68-69,77
针对目前高等级公路隧道弃渣堆积困难且临时占地多、综合利用不合理、建造成本加大等现状,在对现有弃渣利用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筛分流程,并将其应用在整个忻阜高速公路全线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高速公路弃渣场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形复杂,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量大,产生的弃渣量大,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针对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分析了常见的弃渣场类型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今后高速公路弃渣场的选址、设计、施工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区长大隧道工程的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隧道的选址、附属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隧道弃渣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山区长大隧道施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后就隧道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弃渣场往往缺乏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以榆次龙白至祁县城赵高速公路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弃渣场布设实验小区,采集土壤进行土壤粒径试验,同时对降雨量、土壤侵蚀量进行野外试验观测,分析了弃渣场土壤颗粒组成、水土流失与降雨量、坡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场渣体土壤分形堆数低,植被生长条件差;弃渣场的水土流失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显著相关;弃渣场的水土流失与坡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碎石弃渣地段隧道的多种进洞处理措施,为类似情况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碎石弃渣地段隧道的多种进洞处理措施,为类似情况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临县至离石高速公路某一弃渣场为工程实例,在工程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弃渣场进行了评级分类,结果为4级沟道型弃渣场,需要进行稳定计算和水土保持设计。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均满足要求。从防护和排水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分析,验算显示能够满足弃渣场的水土保持要求。本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弃渣场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晋 《北方交通》2023,(7):59-62
弃渣场的防护及稳定性评估是开发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弃渣场更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以某公路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该弃渣场现状支护结构分布情况以及变形破坏状况,对其现状稳定性进行评估,根据调查评估及稳定性计算结果,从防灾减灾角度对该弃渣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合理处置建议。评估结果及建议可为同类大型弃渣场的设计与后期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弃渣场设计原则与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杰 《北方交通》2012,(6):63-65
根据新水土保持法对建设项目弃渣场提出的严格要求,结合"沈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弃渣场选址、挡护措施、排水措施及植被恢复措施等设计要素进行探讨,供高速公路弃渣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铁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A隧道出口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计算验证工程所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水土保持措施的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隧道浅埋、偏压。暗洞开挖总体上要求拱部采用光面微震爆破,导坑边墙部必须采用预裂爆破,进、出口明洞均采用明挖法。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及开挖方法,应根据相应的爆破设计与安全操作使用规程进行爆破开挖作业。爆破完成后,以装载机进行装渣作业,用自卸汽车将弃渣运至弃碴场。  相似文献   

15.
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路堤填料的主要来源是大量的石质挖方和隧道弃渣.对填石路堤施工工艺进行系统阐述,为填石路堤的施工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山西省岢临高速公路K32+670—K32+980段中心填土高达45.2 m的高填石路基工程方案设计,将隧道弃渣"变废为宝",避免了大量隧道弃渣堆弃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既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当地资源,节约了工程造价,也减少了大量的土地占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XQLS2标右线工程的采用ROBBINS公司生产的TBM掘进施工.石渣由连续皮带机长距离运至洞外弃渣场,其电气控制部分是该公司首次研发的超长距离光缆信号传输控制系统.因受施工环境限制,其光纤易断,针对实际施工环境条件,对连续皮带急停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后期施工中该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杰 《北方交通》2012,(4):50-52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评价,从土石方平衡、取土场弃渣场设置、工程占地、施工组织设计、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水土保持评价要点及内容。  相似文献   

19.
TBM近年来逐步在我国地铁建设施工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弃渣运输均采用了传统的有轨运输+龙门吊提升方式,其施工能力和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皮带机垂直提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设计能力、安装尺寸、运输能力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为采用TBM施工的地铁隧道出渣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式。通过对青岛地铁2号线双护盾TBM采用有轨运输+龙门吊与其它弃渣运输方式的分析和对比,认为采用连续皮带机+垂直皮带机出渣,掘进效率较龙门吊出渣可提高75%以上,为TBM在地铁施工中充分发挥其快速施工的性能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弃渣场常见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影响其边坡稳定的因素众多,其中坡面凹凸形态、滑体端部效应以及坡体走向等空间效应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为了研究坡体走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走向为折线形(弃渣场上下区域走向存在夹角)的某核电厂弃渣场,探讨了其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区域划分,借助ANSYS建立三维模型,利用FLAC3D强度折减法分析稳定性和潜在破坏机制,以此研究弃渣场走向夹角对其潜在破坏机制的影响,最后提出考虑走向夹角因素的不平衡推力法,并展开走向夹角和边坡倾角对弃渣场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走向夹角影响弃渣场边坡应力场的分布形式和力的传递能力,走向夹角越大其稳定性越好,走向夹角超过60° 时边坡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坡顶区域倾角越大,坡脚区域倾角越小时,其安全系数提升幅度随走向夹角的增大而显著提高. 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折线形走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