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岷  戴旺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1):16-19,49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必须要求良好的骨架空隙结构,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设计不同的关键控制筛孔的通过率,将粗、细集料分段取不同的级配曲线进行设计,并结合VCADRF方法对级配进行检验,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对粗、细集料的含量进行调整,这一方法在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试验路中设计出了满足排水、结构要求的良好级配。  相似文献   

2.
通过振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级配;对不同i值所对应级配的细集料进行强度、CBR、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试验,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以强度为指标确定粗、细集料比例,并根据贝雷法参数检验,可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优于规范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振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级配;对不同i值所对应级配的细集料进行强度、CBR、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试验,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以强度为指标确定粗、细集料比例,并根据贝雷法参数检验,可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优于规范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将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更好地应用到道路基层,需对其级配进行优化设计.文中以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为目标进行粗集料级配设计,以k法为基本理论进行细集料级配设计,最后综合粗集料与水泥粉煤灰砂浆配合比例,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总的级配设计曲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二灰砂浆的最佳材料组成比例,推荐了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最佳级配,提出了适用于骨架密实结构二灰稳定碎石材料的粗、细集料比例确定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集料的填充特性,提出了临界筛孔的计算系数,从理论上计算出了多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的用量.同时引入了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分别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多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曲线,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由公式计算出的设计级配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文中提出的矿料级配的设计方法有别于以往的级配设计方法,是一种纯理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控制级配,以充分发挥粒料中粗集料的骨架作用.并以此理念提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作用,引入了集料填充比参数来表征粗集料的级配组成结构与集料颗粒之间的关系。以粒子干涉理论和颗粒填充理论为基础,参考体积法设计思想,提出了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嵌锁骨架结构级配组成设计方法,并编制了设计软件。根据试验工程水泥混凝土设计要求,应用设计软件确定了粗集料级配组成和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密实式粗集料嵌挤型间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属于骨架密实结构,空隙率约为3~4%,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又有足够的细集料填充到粗集料之间的空隙中去。SMA兼具嵌挤和密实型混合料的长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测试粗集料指标和混合料动稳定度,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了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动稳定度,发现规范范围内不同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有明显差距,且粗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未必优于细型混合料;粗集料指标测试结果证实SSC及VCADRC与混合料动稳定度间有着良好联系,因而可利用VCADRC进行沥青稳定碎石粗集料设计或评价;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的粗集料体积指标测试发现:单独一档粒径集料含量均与粗集料体积指标缺乏联系,整体的搭配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北黑高速公路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生产过程中,发现石屑作为细集料对混合料的级配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质量,提出了适用、可靠石屑单档集料级配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密实式粗集料嵌挤型间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属于骨架密实结构.空隙率约为3~4%.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又有足够的细集料填充到粗集料之间的空隙中去。SMA兼具嵌挤和密实型混合料的长处.即同时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和内摩阻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二灰稳定碎石中的粗集料(31.5~4.75mm)能够形成骨架结构,采用加配重的振实试验方法确定了不同粒径粗集料混合后的空隙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粗集料的级配.同时,应用理论计算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结构的理念,通过替代细集料的方式对3种不同级配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分析表明:级配1混合料形成了较大程度的嵌挤密实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而采用了骨架密实结构的级配2混合料形成了不密实的多孔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悬浮密实型的级配3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于级配1。  相似文献   

15.
粗集料的粒径和级配对骨架密实型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26.5~53mm大粒径碎石的骨架结构性能,选用回弹模量和破碎率两个指标分别评价大粒径碎石骨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将26.5~31.5mm、31.5~37.5mm和37.5~53mm三档大粒径碎石集料按单粒径、两粒径和三粒径掺配成不同级配,通过振动击实法成型试件并测试其回弹模量和破碎率。试验结果表明:单粒径级配下,试件的回弹模量随粒径增大而提高;两粒径级配下,两档集料含量接近时,试件的回弹模量较高;三粒径级配下,当材料组分改变时,试件的回弹模量变化较小且略高于单粒径级配试件和两粒径级配试件。 破碎率试验中,单粒径级配下,碎石粒径增大会稍稍加剧骨架的破碎程度;两粒径和三粒径级配下,各级配试件的破碎率接近且小于单粒径级配试件,且三粒径级配试件的破碎率变化幅度最小。因此,在制备骨架密实型路面基层材料时,推荐以多粒径级配或较大粒径的碎石集料形成骨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设计符合路面基层使用要求的石灰粉煤灰碎石配合比,根据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思路,将集料按照出场规格划分为若干档,通过由粗至细逐级填充的办法调整不同粒级集料用量,采用表面振动压实的方法得到材料用量与振实密度的关系曲线并比较确定集料级配结构,进而在不同的级配结构中加入石灰粉煤灰结合料,通过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比较,选择出符合设计要求且便于生产质量控制的配合比,结合骨架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实例提出逐级选择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级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的级配组成 ,笔者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对粗集料间隙率VC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VCA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了粗集料的合理配比组成 ;利用沥青裹覆集料试验确定了最小沥青用量 ,用体积法和填充理论对细集料和矿粉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并对设计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给予了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 :文中设计的SMA级配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技术性能 .  相似文献   

18.
抗裂水稳是以连续级配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骨架,以水泥及细料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嵌挤密实结构的无机结合料。基本特点为嵌挤能力强,整体强度高;收缩系数较小,抗裂性较好,能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为解决水稳基层反射裂缝较高的问题,文章结合泗宿高速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优化了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设计,通过强度检验、加强关键的施工环节的控制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裂缝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再生集料用于制备级配碎石的研究较少情况下,分别对再生级配碎石、天然级配碎石和掺配的级配碎石进行了动态三轴试验,测试其模量及永久变形量。结果表明,再生集料不宜单独作为配制级配碎石的原材料,而掺配再生集料后的混合级配碎石与天然级配碎石的性能接近,并认为采用掺配60%再生集料的混合级配碎石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并优化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理论,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国道208线长治过境段公路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各项指标要求确定原材料,按照粒径大小划分碎石集料,确定不同碎石集料粒径大小在不同筛孔下的质量百分比。采用干捣试验的方式对粗集料的级配进行设计,利用击实试验法确定碎石细集料级配设计,采用3.5%、4.5%、5.5%水泥掺量制作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开展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与温缩试验,比较不同水泥掺量下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碎石基层的强度、干缩和温缩等路用性能不断提升,当水泥掺量为5.5%时,碎石基层抗压强度最大,在龄期为42 d时达到5.0 MPa,此时干缩应变为56.48×10-6、干缩系数为0.21、温缩应变在-10~0℃时为53.46×10-6、温缩系数为0.22,以上指标均最小,基层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