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真  朱洁 《水运管理》2022,(8):19-21
为加快淮安内河航道发展,以航道、水位和船闸等3个要素为抓手,指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存在航道建设相对滞后、航道通航水位较为不足、港口运营集约化不足、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从加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和推动淮安内河航运产业发展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内河航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内河航运的进一步发展,船舶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导致水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河航道船舶交通管理机制,对航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内河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预测方法,该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内河航运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内河航道的综合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3.
戈国庆  耿卓  杨尊伟 《水运工程》2015,(10):154-157
航道通航水位是工程中主要技术参数,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内河通航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综合利用渠道以及设闸运河应综合分析确定航道通航水位。本文通过分析小清河航道水文状况,并结合其行洪、排涝的主要功能和河道、滩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航道通航特征水位,为类似航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位数据是航道养护管理及船舶航行的重要参考,水位预测对于防汛工作、船舶航线规划、通航安全保障、通航效率提升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利用长江重庆航道处辖区的水位历史观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开展水位预测算法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的水位预测改进模型,提高了航道水位预测精度。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绝对误差值正负情况建立修正项,并重新组合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较灰色系统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对于内河航道水位预测方法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内河航道体系各类用户对象的信息服务需求,构建航道信息服务需求辨识模型,识别船员、船公司、航道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港口码头企业人员等四类用户需求迫切的信息服务项。基于此,搭建内河航道信息智能服务需求矩阵,实现针对内河航道体系各服务对象,在特定时空特征下,以适宜的方式提供航道、航标、水位、通航环境等领域的信息服务。并提出内河航道信息智能服务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内河航道信息服务综合水平,持续推进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精度及预报时间长度,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将含有噪声的船舶运动信号进行了多尺度小波变换,通过采用阈值函数法对各尺度下细节信号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对小波分解层数、小波基函数、阈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模型试验数据对滤波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现了船舶运动信号的小波滤波.进一步针对船舶运动的非线性特性,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了基于LSTM网络的多步直接映射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并采用滤波后的船舶运动数据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预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长度的预报与试验结果幅值和相位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立的极短期预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港口和内河航运监管部门来说,准确的估计航道内船舶的流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为港口的交通管理、航道的规划提供数据依据,提高航运交通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了船舶流量估计模型的不同维度,建立了船舶流量特征的分析模型,最后结合最优理论和小波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了船舶理论估计的最优模型,并对该流量估计模型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航道运行状态评价与研判是内河航道科学运维的重要前提。以内河航道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JDL(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融合功能模型,构建了内河航道多源信息融合功能模型;阐述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明确了信息在模型中的动态流向;通过兴趣反馈机制处理海量异构数据,保障功能模型的稳定性与时效性。针对内河航道信息多源异构的特点,从数据检测、过程优化、智能计算3方面对信息融合算法进行概述总结,为内河航道基础设施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提供了理论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由于船舶交通流具有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传统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精度普遍不高,且需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在考虑船舶交通流数据时间特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空间特性的考虑,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短时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构造损失函数,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通过与灰色模型(Grey Model, GM)、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 W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CNN-LSTM等模型对比,所提出的CNN-LSTM-DTW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误差最小,可信度高,预测精度优于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江苏航道生态型岸坡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内河限制性航道生态型岸坡设计的关键路径、水位与植物选型等关键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值得推广应用的芦苇的特点与管理,为内河航道尤其是限制性航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趋势预测算法在简单交通场景中应用的有效性,以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和Prophet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建立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3种预测模型在解决交通流预测问题方面均表现良好,相比之下,LSTM在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方面表现更好,泛化能力更强,且在影响因素设置方面更为灵活.在以后的研究中,可采用LSTM,结合调参方法解决更多交通场景下的交通流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是国家内河第二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航道按3000t级江海轮双向通航标准建设,航道尺度为100×6×650m(航宽×水深×弯曲半径),最低通航水位保证率98%.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北部航道设计通航水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北部航道通航水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历时曲线法和保证率频率法等方法计算其设计通航水位。浙江北部航道地理位置特殊,部分航道受到潮水影响明显河段,部分航道属于非感潮内河航道,故在交界地段关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专门研制的多功能智能测流浮标,运用标准横流标(浮标)为载体,配置集成专用多普勒流速仪、超声波水位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卫星定位器、数据信息智能处理器等设备与专用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内河航道重要河段、河口的水位、水深、流速、流向、能见度、风速、风向等与船舶航行有关的实时动态要素的智能采集与传输等技术问题,实现内河航道要素船岸智能感知,引导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6.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对于跨越限制性航道的跨河建筑物规定了"在限制性航道上,应采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但并未明确通航水域的确定方法。本文主要在解读通航水域概念、分析行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水位、船型的选取,针对不同工况下通航水域范围进行研究,并对特殊工况进行说明,最后分别从航道尺度和通航环境两个角度提出适用于江苏省内河航道的通航水域范围确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内河水运发展形势及内河天然航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综述了基于水沙动力学理论、基于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思想的内河天然航道模型的构建、研发进展、实践情况,指出两类模型的局限性,展望了内河天然航道地理建模的突破方向,对推动解决内河自然航道资源的地理描述和动态表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黄河下游航道的现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调水调沙前后河道主槽宽深变化和流量水位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后,主槽的冲刷和展宽明显,过水能力增加,通航条件得到改善。利用2001—2010年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水文资料,建立了水位、流量和过流面积1对2的神经网络模型,各站点模型表现的相关性良好,预测结果验证了调水调沙使得下游河道在宽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有利于通航。  相似文献   

19.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水深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6):373-377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3]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水深的主要因素,根据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它们水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航道水深由船舶吃水和富裕水深组成,富裕水深中考虑了船体下沉量、通航建筑物运行引起的水位变幅、船行波以及触底安全富裕量。并参照《内河通航标准》给出了航道的弯曲半径,形成了完整的特殊限制性航道尺度系列。  相似文献   

20.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