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法对一种新型机车车辆驱动系统的弹性联轴节进行了强度分析,找出了应力集中点,并以应力集中处的应力作为目标函数,以弹性联轴节的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求出了研究对象的最优形状,从而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油田钻机电机应用中间联轴节出现尺寸问题为例,对中间联轴节特殊性进行分析,找到联轴节内圆过盈配合导致外径尺寸增大值的精确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进行联轴节尺寸改进设计,应用结果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弹性联轴节甩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口内燃机车高速柴油发电机组有4种典型联接形式;基于这4种联接形式,选取3种机车对机组轴系采用不同的弹性联轴节进行扭振计算和扭振振动测试,对机组隔振系统采用不同橡胶硬度进行振动测试,分析了弹性联轴节和橡胶硬度对机组振动的影响,得出了几点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弹性联轴节甩油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供内燃机车和内燃动车辅助驱动装置用的新型高速弹性联轴节的结构特点、计算和试验结果。这种联轴节具有夹绳橡胶壳,制造费用低,可靠性高,寿命长,维修简单。  相似文献   

7.
У.  ХГ  方一 《国外内燃机车》1993,(10):43-47
对实践中常用的两种Ⅲ级牵引传动装置中采用的四联杆单向分布的联轴节的相互位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联轴节的相互位置是如何影响万向传动装置运动特性和运动扰动所制约的内部弹性力矩,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把结果汇总在表内。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 我段自1998年机车中修上马以来,年中修DF4B型机车65台。自1999年5月以来,我段陆续有21台机车发生弹性联轴节漏油。当弹性联轴节发生漏油时,曲轴箱内的机油会从曲轴输出端的轴径与密封盖装配之间向外漏出,并沿密封盖外壁成线条状或片状淌下;严重时漏出的机油还会随曲轴的转动而沿切线方向甩出,并通过连接箱的检查孔盖甩向柴油机输出端的两侧地板。弹性联轴节一旦发生漏油,不仅浪费了机油,不利于机车的保养,而且也是火灾的隐患,直接威胁行车安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弹性联轴节漏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6V240ZJD型柴油机弹性联轴节的齿轮盘与支承体联接螺栓断裂的原因,对该螺栓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与研究,阐述了弹性联轴节甩油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柔性构架的动应力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CW200型转向架构架的柔性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完整的CW-200型客车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时域积分,计算出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各项动力学指标,把构架动态载荷重新引入ANSYS中后得到构架各部位的应力分布云图以及关键部位的动态应力-时间历程。本文的研究方法不仅实现了有限元计算与多体动力学分析之间的有效结合,而且完成了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刚体与柔性体之间的耦合,是构架设计新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最佳耦合刚度的表达公式,该公式表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导向能力的好坏关键在于耦合刚度的选取,而耦合刚度的选取只与列车系统的二系悬挂纵向刚度、二系悬挂横向跨距、车辆定距、转向架轴距等内在结构参数有关,与列车运行速度和轨道曲线半径等外界环境参数无关。进一步的仿真分析表明:无论曲线半径、运行速度、未平衡离心加速度和轮对横移量等外界条件怎么变化,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都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不仅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也佐证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实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径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落石防护性能,设计2组防护能级为750 k J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进行足尺冲击试验研究。模型1为按照现有标准所选型得到的系统配置;模型2为改进后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模型1无法拦截750 k J落石的冲击,系统崩溃;模型2成功地拦截了落石,且冲击后模型2的各主要组成构件等均未发生破坏,仅需要对耗能元件进行更换,即可继续投入使用。通过对高速视频的解构,对各部分组成构件的运动和受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的三阶段工作历程,并分析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实测的钢丝绳拉力时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车辆系统中轮对的弹性效应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将轮对柔性化处理后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UM中,建立考虑轮对为柔性的某型高速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轮对柔性对高速车辆动态曲线通过的各项安全性能指标及平稳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轮对刚性与柔性对高速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和垂向平稳性指数较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轮轨接触角、轮对侧滚角位移和横向平稳性指数较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有所升高。考虑轮对的弹性效应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柔性轮对较刚性轮对更能真实地反映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APDL语言编制命令流,对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的接触线进行疲劳寿命估算。文中给出了求解接触线寿命的步骤,采用改进的雨流计数法处理接触线的疲劳应力谱,得到各单元的各级应力幅值、应力均值与相应的应力循环数,用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得到接触线各单元的疲劳寿命值。在相同参数的条件下,分析了影响接触线寿命的因素,包括跨距、接触线和承力索预张力、截面面积、列车行驶速度、抬升力、干摩擦等,比较简单链型和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对接触线寿命的影响,对比各种参数找出影响接触线疲劳寿命的几个关键因素,为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际施工与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轮谐波磨耗的实测结果,建立刚性轮轨、刚性轮柔性轨、柔性轮刚性轨以及柔性轮轨4种不同轮轨关系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4种模型的轮轨振动特性,得到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轴受力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车轴静强度计算;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计算考虑车轮谐波磨耗的车轴载荷时间历程;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采用FE-SAFE软件分析考虑车轮谐波磨耗的车轴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柔性轮轨关系更能反映轮轨的真实接触状态;车轴轮座内侧圆弧过渡处的应力最大,为114.4 MPa;考虑车轮谐波磨耗的车轴疲劳寿命约为19.2 a;车轮谐波磨耗导致轮轨振动加剧,对车轴疲劳寿命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地铁车辆传动装置采用的2种联轴器——TD挠性联轴器与鼓形齿联轴器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TD挠性联轴器的关键元件进行了运动学、强度分析,指出对TD挠性联轴器加强前期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柔性耦合单轮对走行系统的曲线通过模型。分析轮对冲角、脱轨系数和磨耗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与耦合连接横向、回转刚度等参数的关系,给出相应的连接参数设计原则。研究表明,柔性耦合轮对可以实现几乎纯径向的曲线通过,轮对曲线性能的耦合回转刚度的优化与单轮对系统的二系悬挂、车辆定距和耦合轮对轴距等参数有关,在优化耦合连接回转刚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耦合连接的横向刚度来增加铰接车组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特点详细分析,设计并实现一套适合自动售检票机、半自动售票机以及查询机的通用软件架构,终端应用软件采用多进程方式,进程间采用Socket通信,主业务进程架构基于PureMVC框架设计,通过单例设计模式、信号、锁等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同步与异步的灵活控制。该架构具有扩展性强、易维护性、低耦合等特点,并在实际项目中得到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