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德庆  李涛  姚剑  段云生  段春鹏 《隧道建设》2020,40(Z2):216-224
隧道施工现场采集的结构、地质、施工信息碎片化严重,缺乏统一组织手段,分析利用难度大,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水平有待提高。为支撑隧道工程施工信息化,对施工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开发数据标准化工具,以支撑施工期异构数据统一组织应用。针对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中难以落地、工程数据难以集成的问题,研究多尺度BIM模型建立方法,并以里程为索引,集成地质、进度、设计方案等信息,实现施工数据统一管理与可视化。基于动态更新的施工现场数据与轻量化BIM模型,建立以集成信息模型为核心,桌面端、网页端与移动端应用综合服务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全面施工决策信息,动态评估施工风险,保障工程效率与安全。经云南老营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验证,本系统基本满足信息化管理需求,对隧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及BIM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跃川  汪宇  肖薄  李奇 《隧道建设》2019,39(10):1647-1656
为解决传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进度管理无法快速处理信息、无法进行偏差预警、事后管理为主等问题,以青岛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段为工程背景,对施工总承包进度管控工作要点、影响因素以及BIM与工程数据整合应用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将BIM与工程数据应用于进度管理的系统架构、实现流程、模型要求、数据相互关系、管理要点等,并基于BIM技术发展现状自主研发GIS+BIM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进度管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施工现场进度情况实时掌握、进度偏差及时预警、进度报表快速查询等,解决总承包进度管理真实性、及时性与可实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BIM虚拟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中的进度和技术管理现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工程结构化对象的施工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结构化的构件命名规则和建模精度要求,同时探索施工技术方案的3D模型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及优势。利用BIM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施工方案的4D模型虚拟施工推演及优化的方法和流程。最后,建立基于BIM软件的自动核算阶段工程量的方法和流程。依托项目进行具体的技术和方案示范,结果表明,BIM虚拟技术有益于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和技术管理水平,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路耀邦  卓越  司景钊  张建设 《隧道建设》2020,40(10):1516-1524
针对铁路隧道BIM技术施工应用现状,为深入研究铁路隧道在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BIM应用,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综合运用BIM、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研发项目BIM施工管理平台。基于此平台深入开展进度动态管控、多维算量、风险管控、质量监控等BIM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1)进度管理及工程量多算对比的BIM应用实现了隧道进度信息的查看、分析及预警,解决了传统算量不精准的难题; 2)风险管控BIM应用形象生动展示了隧道围岩稳定状态、不良地质风险点及特征、隧道内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确保了人员安全,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3)采用BIM+三维激光扫描、TBM掘进参数控制等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质量,并标识问题标签,最后形成高黎贡山隧道安全质量问题库,实现了安全质量问题可追溯。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沉淀不足,仍存在建模困难、可视化效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路线长、结构异形、受地下环境影响大的隧道工程,BIM技术难以得到高效应用。通过对市政隧道工程进行BIM三维设计,提出基于Bentley平台软件的隧道工程多维度BIM设计方法,在此多维度数字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隧道工程与近接建构筑物关系进行可视化应用,探索了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晓东  李晓军  林浩 《隧道建设》2018,38(6):963-970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 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 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 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具有作业空间受限、风险因素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如何进行安全、优质、高效施工成为隧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以张吉怀(张家界—吉首—怀化)铁路隧道(凤凰段)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BIM5D技术与智能平台的应用,阐述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BIMVR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质量和安全受地质、结构和施工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当前隧道建设中信息杂乱、集成化不足、信息传递差的弊病,引入BIM技术建立隧道地质、土建结构、机电设备全BIM模型;以BIM模型为载体,将隧道建设全过程的海量信息汇集整合,实现各类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关联和可视化展示,形成BIM模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件进行编码及轻量化处理,研发出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在广东金门隧道工程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隧道建设期的地质预警、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料管理等"痛点"问题,还为后期运营养护提供了精准详实的工程数字化信息,为安全运营奠定了隧道本体结构和设施设备风险预警和防控的优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桥采用BIM技术进行锚梁的参数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带垫梁的钢锚梁方案作为最终的索塔锚固方式,并将BIM技术有限元软件结合起来,省去了几何模型的建立过程,可供以后的工程实践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BIM技术下的投资与进度管理进行应用研究,实现了3D模型、工程造价信息与进度时间信息的关联,进行基于5D的施工进程状态模拟,将整个施工进程动态直观地展示出来,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引入BIM技术,使项目"进度、投资""人工"运算,通过"BIM5D"方法,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掌握各时期所需人员数量、用料数量与设备数量,以便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制"。提出的一些观点,目的是为通过BIM5D建模,将BIM技术应用于"投资与进度管理",为今后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然而在山岭隧道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较上部建筑有很大区别,利用Revit等BIM软件建立精细的山岭隧道结构三维模型尚存在困难且难以重复利用。针对该问题,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山岭隧道结构BIM模型分解方案,将模型分解为基本构件并沿轴线划分为基本单元,根据构件特点给出单元长度确定原则,并根据其是否具备可复用性分为标准段与特殊段。其次,将模型分为3个细节层次(LOD100,LOD200,LOD300)以满足不同设计阶段的需要,提出标准段单元的多尺度参数化建模方法,为隧道结构BIM建模提供了依据,并为提高BIM模型可视化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最后,提出了模型基本单元自适应拼接方法,根据隧道轴线的里程桩号及其对应的三维坐标与设计断面类型,将不同长度的标准段与特殊段单元模型按照离散化的轴线自动拼接,形成完整的隧道模型。以云南省保泸高速老营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Revit软件建立了隧道结构标准段与特殊段参数化模型单元,采用Unity3D软件并编写拼接程序,实现了模型单元的自适应拼接与多尺度分级加载,得到完整的老营隧道结构BIM模型。多尺度参数化建模与自适应拼接方法提高了隧道工程结构三维模型的复用性与建模效率,对BIM技术在山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0,(8)
以广西桂柳高速永福屯隧道为依托工程,进行山岭隧道衬砌结构BIM建模研究,提出一种Revit+Dynamo+Excel的建模解决方案,适用于山岭隧道标准段和特殊段建模。该方法能够提高山岭隧道衬砌结构的建模效率和模型精度,使BIM模型数据化和程序化,取得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可为山岭隧道BIM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工程信息综合管理方法,为了实现隧道类岩土工程信息在BIM模型中进行清晰、规范表达的目的,将IFC标准文件针对隧道领域进行相应拓展,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信息无损交互传递.通过参数化族建模方式创建隧道构件族库,采用坐标定位的形式拼装隧道工程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参照IFC拓展标准进行实体...  相似文献   

15.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科超  王珏  朱秀玲  孔小勇 《公路》2022,(4):287-291
基于BIM技术,以我国典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BIM建模标准、BIM分类及编码标准,规范了BIM技术在改扩建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运用BIM三维模型可视化、虚拟仿真等技术模拟复杂交通条件下,互通立交拆除、导改、保通等施工方案,为优化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保障通行能力提供了可视化依据;构建了改扩建工程建设期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施工期业务管理数据与BIM模型的实时联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协同管理;通过BIM引入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期的管理水平,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BIM技术,对公路隧道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中,在施工前模拟应急疏散、专项方案编制以及安全措施费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空间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交底、监测数据处理,同时指出基于BIM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施工后需做的工作。结合四川某公路隧道,使用BIM技术对安全信息模型进行构建,模拟4D施工过程,对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以及设计缺陷等展开全面检验;为找出可能存在的碰撞冲突,需要施工空间碰撞检查;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实际施工进度,及时反馈施工作业的现场安全状态,贯彻落实信息传递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一般设置在人流量相对最大的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求标准高、占地少、效率高、进度快。针对地铁车站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高效、有序、集成、智能等问题,以兰州地铁1号线东岗站为研究载体,探索采用BIM技术建立地铁基础三维信息模型,运用上海鲁班公司研发的BIM管理平台,从企业基础管理系统EDS应用,云检查系统快速智能查找BIM模型错误,LubanMC鲁班驾驶舱系统快速统计分析进度产值进行内部成本分析与进度控制,LubanBE鲁班浏览器系统web端分区分片查看统计钢筋、混凝土材料用量,iBan系统进行手机拍照移动跟踪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问题等方面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0,(8)
提出了基于BIM的钢桥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分析BIM技术为钢桥建设管理带来的优势,基于京沪改扩建工程的实践,开展钢桥BIM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对过程、进度、质量等建设项目目标控制管理工作中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管控,从而证实BIM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钢桥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