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现代有轨电车相对于传统电车,不仅外观设计出色,整体性能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越来越多地大城市开始注重有轨电车,着手开展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规划和建设。1现代有轨电车主要特征1.1乘坐舒适,运行安全对于过去的电车来说,现代有轨电车大力改进了车辆的内外部设计,采用许多现代科技,使电车乘坐起来更舒服。现代有轨电车采用车轮独立转向  相似文献   

2.
新型有轨电车因其舒适性、低污染、低能耗等优点,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崛起。但是从有轨电车运行以来发生了多起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率先在国内展开有轨电车安全研究,用于事故分析和预警。首先,收集研究有轨电车事故案例,分析现状有轨电车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构建安全评估体系,深入剖析冲突对象、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等因素,寻求提升有轨电车安全性的办法;最终,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标志标线设计、增设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和科学设置道路断面四个方面探索提升有轨电车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于京 《城市公共交通》2022,285(3):27-28
现代有轨电车架空接触网是一种成熟的供电方式,电车靠车顶升起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紧密接触取电,为有轨电车持续提供牵引动力.现代有轨电车运行于开放的交通环境中,接触网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运行风险.基于此,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管控措施进行分析,对于提高现代有轨电车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有轨电车铺轨精度,确保有轨电车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和平顺性,将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引入有轨电车铺轨施工中,研究了控制网建网、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平差的方法及技术指标要求。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工程采用CPⅢ控制网进行平面和高程测量,测量成果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为有轨电车高精度轨道铺轨及高平精调提供了测量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有轨电车钢轨轨道是车辆正常运行的基础。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轨道钢轨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有效应对办法的探索,对提高小半径曲线轨道病害控制效果,维护有轨电车线路安全和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有轨电车在平面交叉安全稳定地运行,对通过交叉口有轨电车的信号控制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基于VISSIM仿真系统的VAP感应模块,通过在交叉口不同位置设置车辆感应器,建立了三种不同方式的有轨电车相位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出三种模型下交叉口社会车辆的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并对比分析出三种模型下有轨电车的停车延误时间,评价了有轨电车对交叉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4年夏天,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徐道钫关于恢复使用、发展上海有轨电车的新闻披载于上海不少报刊,从而使“有轨电车”与天气一样,一下子热了起来.上了年纪的上海人对有轨电车并不陌生.回眸历史,上海于1908年3月5日诞生第一条有轨电车以来,1946年上海的有轨电车发展达到了顶峰,拥有有轨电车运行线路12条,运先后将绝大多数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拆除,用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等其它交通工具取代.至80年代初,法国有轨电车仅在马赛、圣艾蒂安、里尔等三个城市幸存.  相似文献   

8.
专题导读     
虽然有轨电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也有十余个城市曾经或正在运行着有轨电车,但是由于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轨电车在中国逐渐没落并被基本拆除,大家已经对有轨电车陌生起来,对其功能定位及作用也产生了并不客观的认识,这可能会导致规划定位的偏颇和工程建设的盲目。因此要客观认识有轨电车的特点,并认真、慎重地做好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半独立路权下有轨电车时刻表的优化问题, 基于运行区间速度限制及区间首、末端节点构成, 对有轨电车运行区间进行了分类; 考虑有轨电车区间运行过程的复杂性, 构建了以减小列车总旅行时间和总能耗为目标的有轨电车区间车速引导节能优化模型; 为了使2个优化目标拥有相同的趋优满意程度, 提出了采用模糊数学规划的方法将双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针对节能优化模型非线性特点, 设计了基于仿真的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以南京市麒麟有轨电车1号线实际数据为基础, 选取某工作日早高峰7:00~8:00作为研究时段, 采用设计优化方法对既有时刻表进行了优化; 考虑企业管理者运营服务理念侧重性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分别以最小旅行时间、最小能耗为目标的方案与本文模型对比。优化结果表明: 采用节能优化模型综合优化后的时刻表与既有运营时刻表相比, 其上行方向总旅行时间节省了124.9 s, 减少约7.7%, 下行方向总旅行时间节省了394.9 s, 减少约24.3%, 有效提升了有轨电车运行效率; 节能优化模型与最小旅行时间方案相比, 有轨电车上、下行总能耗分别降低了56.7%和53.5%, 与最小能耗方案相比, 上、下行有轨电车总旅行时间分别降低了14.9%和14.1%, 有效消解了旅行时间目标与能耗目标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正哥德堡(Goteborg)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哥德堡没有地铁,公共交通主要是有轨电车,1879年开始运行,现已形成13条线路、总长度80公里的大型有轨电车网络。还有公共汽车,都是按点准时运行,每个公交站不但有运行路线,还有运行时刻表。市区内乘坐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可以上车买票,每人一次20克朗,可以在90分钟内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氢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是现代有轨电车的研究热点.结合有轨电车的总体性能需求,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与拓扑结构,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配置和有轨电车牵引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所配置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分配可以很好地满足列车在0~35 km/h速度时加速度为1.2 m/s2、最高车速70 km/h的动力性能要求.研制的混合动力系统样机在有轨电车模拟运行工况进行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套系统能量的分配管理.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5):160-162
分析了有轨电车仿真评估的特点与适用性,并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总结了评估的侧重点,阐述了包括有轨电车仿真建模基础调研内容、背景交通仿真方法、有轨电车相关建模、运行评估参数选择的考虑因素、工作流程以及重点。以珠海市有轨电车1号线仿真分析项目为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基于仿真结果对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控制方案进行择优,指出运营管理的关键节点,并针对二期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提出一种考虑储能系统始末状态的能量管理策略. 在有轨电车从启动到制动的运行过程中,基于极小值原理对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功率分配,以实现对超级电容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安全范围的有效控制,并保证在制动时刻超级电容具有足够的SOC余量来吸收制动功率;同时,将有轨电车启动、运行过程中的牵引控制策略与制动过程的能量回收策略相结合,采用绝缘栅门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lator,IGBT)斩波器与制动电阻相结合使用的方式,抑制母线电压的抬升; 最后基于实际的有轨电车运行工况,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进行了仿真测试. 结果显示,在有轨电车制动时刻,超级电容SOC均能够按照预期下降到0.4左右,且在制动全过程中,有轨电车母线电压始终处于875 V以下,满足母线电压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出行环境建设,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重获新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有轨电车在带给市民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为科学、合理、高效地对有轨电车进行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本文从法律规制角度对有轨电车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健全完善有轨电车法律规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数据更加大量和繁杂,有轨电车信息系统的开发呈现许多全新特征。怎样运用这些信息资源,为城市有轨电车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提供更高效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城市有轨电车的运营和管理。近年来,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有轨电车的管理体制与技术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有轨电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对包含有轨电车的干线绿波优化能力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绿波模型的干线绿波优化模型, 确保干线转向有轨电车与干线直行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与独立运行; 确定了转向有轨电车线路的信号相位与干线社会车辆信号相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构建了干线绿波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 考虑有轨电车停车过程的加、减速特性, 以及通过交叉口时清空时间的要求, 建立了有轨电车补充约束条件; 设置了相位顺序控制变量, 增大解空间, 提高了干线绿波优化模型的建模能力; 设置旅行时间变量, 保证社会车辆行驶在路段规定的安全速度之内, 确保有轨电车上、下行总旅行时间一致, 保障调度运行的高效合理; 在满足有轨电车绿波带宽基本要求的条件下, 构建了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应用干线绿波优化模型对南京麒麟镇有轨电车干线路段沿线4处交叉口进行了交通信号协调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干线绿波优化模型能对各交叉口信号相序进行优化, 为有轨电车提供包含转弯相位的绿波; 优化后干线信号周期为142.4 s, 各交叉口相位差分别为0、116.8、52.0、5.7 s, 单方向社会车辆绿波带宽为26.6 s, 上、下行社会车辆绿信比达到37.4%, 有轨电车绿波带宽为10 s, 满足干线系统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的系统效率和运行经济性,基于动态混合度和系统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度在线凸规划的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 首先基于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各系统参数,对各部件进行建模;其次采用在线凸规划法求解,得到了系统每一时刻的最优动态混合度;最后以有轨电车的典型工况为例,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研究动态混合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混合度同系统效率之间存在凸函数关系: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基于动态混合度的在线凸规划能量管理策略较传统的功率跟随式能量管理策略系统瞬时效率最高提升9.6%;当完成整条线路运行,可节省电量2 886.2 kJ,运行经济性提升3.29%.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重新分配牵引、惰行、制动3种工况执行的距离以及列车在牵引与制动工况的出力大小,计算出一条既实现节能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的列车目标运行曲线;最后使用该方法对某有轨电车实际运行线路进行优化. 仿真结果表明:在冗余时间内,该方法平均减少4%的运行能耗;同时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平均增加4%的制动回馈能量回馈,且能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28日,山东省首条有轨电车示范线在城阳区春阳路正式上轨试运行,青岛成为山东省首个、全国第七个运行有轨电车的城市。目前,有轨电车样车在完成首秀后,已于12月31凌晨,返回南车集团进行调试。实际运营车辆将于2015年2月中旬重新上轨试运行。据了解,前期将投入两辆有轨电车,进行试运行,2015年5月份,有轨电车线路正式载客运营时,有软电车数量将增加至7辆。  相似文献   

20.
陆锡明  李娜 《城市交通》2013,(4):19-23,38
中国的有轨电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因此,需科学理性地发展有轨电车。首先,对有轨电车的技术性能、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其是介于公共汽(电)车和轻轨之间的轨道交通形式,客运能力有限、投资成本高昂,适用于具有一定客流规模和道路资源条件、对舒适性要求高、有良好景观要求的地区。进而明确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并探讨其适宜的客流走廊和通道选择条件。最后,从必须坚持经济和高效原则、尽快完善配套标准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对中国城市发展有轨电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