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4.
汽车前撞预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FCWs)测距技术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A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距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系统预警时间的安全裕度,影响车辆 与行人安全。在详细分析FCWs 各传感方案测距原理的基础之上,依据国家标准GB/T 33577—2017 及交通运输行业标 准JT/T 883—2014,针对某乘用车匹配的不同FCWs 传感方案的测距精度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与 摄像头信息融合方案的测距精度最优,同时指出了当前在汽车FCWs 距离精度测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 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驾驶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高精定位、前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地图可以高效地保障车辆安全可靠地行驶。但是在遇到高楼林立的城市路段、峡谷、隧道等路况,定位信号会变得薄弱甚至丢失;又如在迎着太阳行驶的路上,强光会导致前视摄像头过曝光而功能降低,导致无法分辨车道线、道路边界及障碍物等,智驾感知能力降低、安全风险增大。汽车自身多种冗余感知模块的应用可以较好解决上述这类问题,通过采集三轴六向加速度和航向角信息,融合离散系统方式和欧拉公式等算法,嫁接毫米波雷达测距和高精地图的全局坐标系位置,智驾系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推演航迹路线,鲁棒性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目前车辆夜间远近光切换不及时,易造成车辆前方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产生炫目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摄像技术和毫米波雷达测距技术的自适应远光灯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红外摄像和雷达获取车辆前方的路面信息,通过控制器的内置算法计算出车辆当前时刻以及下一时刻的远近光照明状态。  相似文献   

7.
深入挖掘国际期刊和知名研究机构的文献,向广大读者介绍最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和原理,收集了较为全面的77G毫米波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功能。梳理出雷达性能和应用功能之间的对用关系,同时对比了毫米波雷达和其他最新车载空间传感器之差异和优势。并将上述信息结合最新的三家主力半导体公司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硬件方案加以分析,提出在选择方案时如何在性能、技术特点和功能应用方面考虑。主要结论:毫米波雷达将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空间传感器的基础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ADA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由于其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其中,使用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根据24GHz角毫米波雷达的特性,使用2个角毫米波雷达对驾驶员盲区进行辅助监控,建立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而毫米波雷达输出目标存在一定的误检,文章使用角毫米波雷达连续5帧数据,建立反馈目标值运动模型,对目标位置数据进行更新,使用K-means算法对检测目标数据进行聚类,使用聚类结果判断检测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以消除毫米波雷达的误检,从而实现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雷达是当前智慧公路中路侧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流运行态势感知与智能管控、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然而,车辆与毫米波雷达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姿态的变化会对雷达信号回波及点云分布产生影响,导致雷达对车辆的感知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交通系统的管控决策。分析毫米波雷达感知精度的空间特征,对于指导毫米波雷达在智慧公路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为此,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感知原理,综合考虑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与点云数据处理2个阶段中的感知误差来源,通过数值仿真与实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在不同位置与姿态下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精度特征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表明:雷达纵向感知精度主要受到与车辆相对位置的影响,当车辆与雷达纵向距离小于30 m或大于200 m时,车辆位置感知结果会向车头或车尾方向显著偏移,相应产生的纵向感知误差通常超过0.5 m;雷达横向感知精度主要受到车辆横向位置及相对姿态的影响,当车辆横向位置偏离雷达中心光束超过5 m或车辆行驶的航向角超过40°时,车辆位置感知结果会向车身侧向偏移,相应产生的横向感知误差通常超过0.5 m。得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进一步为智慧公路场景中毫米波雷达感知...  相似文献   

10.
日前,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驾驶人员安全的问题已引起许多汽车制造厂商的重视,世界上众多汽车制造厂商正争相开发安全保障装置等高科技产品。 交通安全保障方面的科技最早应用于公路十字路口或路标上的通讯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探测车辆的位置及移动,因此它可以用于向车辆示警,以免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目前,已有测距和速控装置等高科技产品应用到汽车上。美国伊顿公司开发的汽车仪表板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迅速发展,ADAS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逐步开始在重卡车型上应用,目前可实现的功能包括:车道偏离预警(LDW)、碰撞预警(FCW)、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等。雷达、摄像头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1)毫米波雷达ADAS系统的前置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内侧。  相似文献   

12.
智能车辆多采用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将影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和行车安全。文章在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目标激活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不同等级场强下进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抗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在一定场强下受到了外界电磁信号干扰,出现了较严重的情况。通过这次系统的研究,不仅为企业研发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测试规范的制订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毫米波雷达具有结构简单、发射功率低、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天线部件尺寸小的特点,在智能驾驶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在车辆上的布置设计。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汽车强调对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来完成驾驶,并最终实现无人安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及应用能够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感,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而毫米波雷达指的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其具有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及特点,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将其应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中,能够有效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此,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中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帮助有关单位及人员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提高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水平,促进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雷达目标模拟器在汽车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整个雷达系统的最终性能参数。文章提出一种适合多种波形汽车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模拟设备,该模拟器采用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提高了系统精度,扩展了小距离覆盖范围。使用结果表明,该模拟器满足多种雷达波形体制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的校准质量,增强自动驾驶系统对目标的精准感知能力,提出了基于手眼模型的毫米波和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内在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对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外部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中。然后利用手眼模型作为融合分析的基础,实现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在自动驾驶小巴车平台上进行了标定试验,利用该标定系统得到标定结果的三维位姿关系,并验证了自动驾驶小巴车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误差均值为0.01 m左右,传感器旋转角度可以精确到1°左右,可以满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雷达感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汽车防撞系统的构成,以及汽车防撞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一汽车雷达的种类与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毫米波汽车雷达的原理、特点、和现在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大众对汽车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正进入一个新兴的"汽车雷达时代",伴随着很多创新发展、颠覆性技术和新晋厂商。毫米波雷达是未来车载主力传感器之一,它将和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一起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保驾护航"。本文将对车用毫米波雷达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19.
阐述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预警可靠性和它的优良性,提出了毫米波信息检测技术,弥补现行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产品之不足,并提出了临界报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L3级自动驾驶车辆所配备的77 GHz长距毫米波雷达和中距毫米波雷达在感知识别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毫米波雷达与整车系统适配过程中存在的两类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一是在毫米波雷达与整车系统的适配过程中,需考量车身材质和形状对其回波的干扰;二是结合车速、应用场景对雷达输出信息进行滤波,减少虚警和误报,使雷达系统获得更稳定、准确的感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