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毫米波雷达作为ADAS系统的核心传感器之一,随着ADAS系统从原本局限在高端市场到现如今发展到中低端市场所带来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很多车企已经逐渐看重对毫米波雷达的测试检验。毫米波雷达的测试主要包括其射频信号的性能测试和雷达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是雷达厂商所关心的,而功能测试则是车企所看重的。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对毫米波雷达的研究现状、毫米波雷达的探测原理以及测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ADA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由于其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其中,使用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根据24GHz角毫米波雷达的特性,使用2个角毫米波雷达对驾驶员盲区进行辅助监控,建立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而毫米波雷达输出目标存在一定的误检,文章使用角毫米波雷达连续5帧数据,建立反馈目标值运动模型,对目标位置数据进行更新,使用K-means算法对检测目标数据进行聚类,使用聚类结果判断检测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以消除毫米波雷达的误检,从而实现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  相似文献   

3.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利用安装在汽车上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等,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辨识、侦探与追踪等技术处理,从而能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内采取被动或主动的刹车,规避可能存在危险。早期的ADAS技术主要以被动式报警为主,现在主动式干预应用已很普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大众对汽车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正进入一个新兴的"汽车雷达时代",伴随着很多创新发展、颠覆性技术和新晋厂商。毫米波雷达是未来车载主力传感器之一,它将和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一起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保驾护航"。本文将对车用毫米波雷达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5.
车距测量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关键技术,是前碰撞预警和自适应巡航等功能的基础,单目摄像头相比于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价格低廉,获取图像信息量丰富,在ADAS系统中应用广泛,很多学者对单目测距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介绍了四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距测量方法,详细阐述了几何关系法、成像模型法、数据回归建模法和逆透视变换法的原理及测距模型,通过分析基本测距方法的不足,逐步介绍其改进形式。最后给出了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毫米波雷达在ADAS系统中广泛应用,针对ADAS系统车载雷达需要实现俯仰检测这一需求,本文在不明显增加运算量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天线俯仰宽窄波设计的俯仰判定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现方便,在不影响方位测角的情况下使雷达具备俯仰判定能力。暗室数据和道路测试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目标车辆识别算法中,通常采用单一传感器作为感知器件。不论是摄像头还是雷达,都因为自身缺陷导致识别出的目标不准确,给ADAS系统的决策控制带来困难。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相融合的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按照本车道前方最危险目标(CIPV)的原则,并结合滤波原理,对目标车辆进行识别、提取和跟踪,以剔除无效目标,保留唯一、有效、可靠、稳定的目标,为ADAS系统的决策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软目标车在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测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和效率。介绍了软目标车研发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通过分析乘用车的电磁散射特性、视觉及光学特性,论述了软目标车对于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以及激光雷达在特征识别方面的设计要求,重点阐述了软目标车对毫米波雷达的探测及识别目标的响应特征——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特征分布及其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为软目标车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智能驾驶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研发和验证的需求,提高ADAS功能的准确性,设计了一款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驾驶模式识别程序,该程序由数据采集、目标检测、场景识别预测3个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利用ESR毫米波雷达、前置摄像头对交通环境及周围车辆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目标监测模块通过控制算法选择判断触发各类A...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动紧急制动(A EB)控制系统,其能够自动检测前方的障碍,并在紧急情况下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制动甚至主动强制制动,保证驾驶员安全。基于ARS408-21毫米波雷达,设计了上位机雷达标定软件用于配置、标定雷达参数和获取雷达检测的目标信息。基于MPC5748G微控制器设计了外围电路系统板,作为A EB系统主控制器。制定了基于车速和碰撞时间的预警和紧急制动策略。A EB系统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提升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偏差分析方法分为一维尺寸链和三维尺寸链分析,其中通过三维软件仿真分析能够实现空间多维度的尺寸链模拟计算,如三维角度偏差仿真分析。文章针对ADAS前毫米波雷达安装基准面角度偏差要求,基于3DCS分析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雷达安装面偏差建模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结果确定设计结构及相关链环的公差定义是否合理,并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故障现象一辆2022款比亚迪汉EV创世版,行驶里程为13 248km,VIN码为LC0CF6CD1N126****,据车主反映:该车盲区监测系统无法使用,仪表台上出现橙色的盲区监测系统报警图标(图1)。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后,使用比亚迪原厂诊断仪VDS2100进行全车扫描,发现ADAS控制器(博世)内存有3个故障码:B1F7980-DASy检出RFLE2E错误前左角毫米波雷达私CANChecksum/alivecounter错误;B1F7A80-前角毫米波雷达通讯错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毫米波雷达具有同时探测距离、水平角度及速度三个参数的能力。在智能网联汽车前雷达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动紧急制动(AEB)、前向防撞预警(FCW);后雷达用于盲点监测(BSD)、车道变道辅助(LCA)、后向碰撞预警(RCW)、车门开启预警(D0W)、后方交通穿行提示(RCTA)。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6.
针对2台采用不同感知方案的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在前车低速场景下进行100%正碰和50%偏置的性能测试,在C-NCAP的性能评价指标外,引入预警时刻TTC、与前车最小间距和最大减速度对其性能和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00%正碰场景下,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感知方案在性能表现上与单毫米波雷达感知方案差异较小,但在目标识别较难的50%偏置场景下,融合感知方案的性能表现优于单毫米波雷达感知方案。  相似文献   

17.
ADAS-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正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迅速普及。车载雷达作为ADAS系统的重要组成,其技术发展直接影响着汽车智能化进程。毫米波雷达因为其波长的物理特性不受恶劣的环境影响,同时相比激光雷达又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厂家的首选。与24 GHz传感器相比,77 GHz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更高,体积小,正逐渐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主流传感器。同国外雷达传感器供应商相比,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仍属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要在市场上与外企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研究驾驶人对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ADAS的推广和功能改善.招募46名被试,分2次驾驶未安装和安装有ADAS的车辆,行驶于武汉市典型道路各105km,并完成驾驶人基本信息和关于ADAS接受程度问卷.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驾驶人对ADAS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3名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均值为80.9%(SD=0.191);驾驶人的性别、年龄和驾驶经验对ADAS的接受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ADAS类别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对于FCW系统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对LDW系统接受程度较低;道路类型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也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上对ADAS的接受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阐述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预警可靠性和它的优良性,提出了毫米波信息检测技术,弥补现行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产品之不足,并提出了临界报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8月7日,清水建设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开发出了使用毫米波雷达监测隧道掌子面坍塌振动的系统。通过使用毫米波雷达,即使在粉尘飞舞的恶劣环境中,也能够在无损雷达直线前进、穿透性能的前提下监测掌子面;即使作业人员进入雷达和掌子面之间的区域,也不会引起反应,能够针对整个掌子面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由毫米波雷达和数码相机为一体的测量系统、电脑(系统控制)、硬盘(记录)组成。使用雷达确认掌子面的位移,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