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航海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催生了航海智能化概念的兴起。近年来,随着e航海战略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理论和技术逐渐渗透到航海领域,衍生出智能航运、智能港口、智能船舶等概念。而"智能航保"便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理念。2018年10月23日,由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与武汉大学联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航运事业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航海事业组织里的A类理事国,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位居前列的,为了完成我国水路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我们需要加强对航海海道的测量和绘图,提高安全通信技术和航标帮助航行的业务能力,构建当代全方面的确保航海正常运行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我们可以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搜集、总结、分享的航海信息,来确保在海上的航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我国对电子整合航海保障系统的分析还不够全面,还只是局限在理论的跟踪研究和技术的进一步研发阶段,想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航海保障系统,必须要在智能技术研发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3.
胡青  张淑芳 《中国海事》2010,(11):23-25
<正>VTS、AIS和公网监控系统是当前最主要的水上监管信息系统,在当前IMO主导的e-Navigation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三种系统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详细阐述了VTS、AIS和公网监控系统信息无缝共享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无缝共享技术符合国际e-Navigation战略发展需要,是发展"智能"航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图谱以超强关系表达能力、交互探索式分析方式、智能性知识逻辑体系、高速数据调取速度等突出特点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逐步推广应用。本文对基于知识图谱的航海信息个性化推荐系统进行研究,结合船长和船员在航海作业时界面浏览、操控频率等习惯性操作,综合分析航海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航海信息元关联技术、个性化推荐挖掘技术,搭建基于动态热力圈的船流量、基于地理位置的热点航海信息、基于进出港操纵下泊位信息分级、基于位置信息库的船舶动态迁徙的专题推荐功能,实现海上-港内-船上全流程航海信息的“一站式获取、按需推送”个性化推荐服务,极大精简了航海作业流程,提升航海作业信息综合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海事航海保障"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全面、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保障及时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今后5年,我国将依托"互联网+"和"E航海"理念,提升航海保障服务社会民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实现"AIS+"精准化和定制化服务,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成全要素海洋空间地理数据云。深化海上宽带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空间测  相似文献   

6.
航海支持系统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介绍了航海支持系统的核心技术;电子航海图、航海模型管理、航海辅助决策,并采用基于知识的集成技术通过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将电子海图、航海资料、航海优化模型和信息收集综合处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实际的“智能”航海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航海模拟器训练考核与评估的结果有重要影响。为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及充分利用已有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在介绍航海模拟器中评估系统、机器学习算法、云模型及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对航海模拟器智能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航海模拟器训练考核与评估需求,探究航海模拟器智能评估新思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减轻航海人员面向不同的航海任务时需及时获取有效航海信息的工作负担,分析典型航海任务特征,基于ECIDS等船端航海仪器和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处理基本的船舶动态和静态信息,得出可智能识别航海任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航海人员提供丰富的航海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检索和使用这些信息对船舶安全、高效运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曾在2010年第2期《航海技术》就"航海人员对实用航海信息的检索"作过初步探讨,时至今日,多数网站版面有所调整,增加全新功能和服务,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概述智慧海事是在e航海战略框架之下,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来提高海事运行和管理效率,进而构建新形态的海事服务环境。空间是地球上最终的高地,是获取和传送信息的制高点,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牵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组织、上海海图中心具体研发的"海陆融合一张图"初步建成,为交通强国建设和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最新的地图引擎技术和数据支撑。"海陆融合一张图"数据平台是我国海事系统权威、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陆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强国等战略构想的推进实施,北方海区航海保障信息服务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文中介绍了北方海区航海保障信息服务建设现状,阐述了航海保障信息服务的主要思路及总体框架,根据开展信息服务的工作总体流程及各环节工作特点的不同,重点从五个部分对航海保障信息服务框架建设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是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船舶航行技术的新一代海洋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其如同汽车导航仪一样,可向海上航行船舶提供海上交通状况和事故信息、气象信息等,并告知碰撞触礁等危险状况,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为预防占整个海洋事故84%的人为过失引发的船舶事故,而采用的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能海上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复杂而又分散的各种海上、航行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18,(6)
目前,AIS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在弥补雷达技术和VIS技术运行不足的基础上,建构更加系统化的船舶信息传递机制和交互方式,有效满足信息服务需求,为船舶完成目标监测提供保障,也能更好地优化运行模型的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会将AIS技术应用在航海实践体系中,确保系统完整性和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为我国航海领域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对AIS技术的内涵、技术设计以及功能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AIS技术航海实践中应用的路径,对AIS技术在虚拟航标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一路 《珠江水运》2020,(10):114-116
按照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立足国家发展新时代,紧跟航运新业态,利用RBN-GPS/BDS系统,加强航海保障服务,提高助航服务效能,促进船舶运行管理和贡献海洋经济发展。增强国民航海大国意识,推动我国航海保障履约能力建设,主动服务全球海运新需求,树立与国际海运接轨的国际海事组织缔约国相适应海事航保履约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MITS的框架结构,通过系统集成将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海上交通控制系统与航运公司的信息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管理的MITS,采用信息融合和智能融合技术,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以提高运输效率与保障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中简要分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水文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航海保障的移动水文信息服务系统即微信小程序架构、前台、网络及数据安全建设方案。通过使用航海保障部门数据展示水文信息小程序效果,并总结了该小程序设计应用推广的必要性和进一步使用航海保障部门水文数据的可能性,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航保服务,深化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综合船桥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航海智能化对于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性。航海智能化作为一种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当前对航行安全和效率的需求。综合船桥作为航行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船岸一体化、船舶智能航行,提高航行安全、效率和经济性。文中回顾了航海智能化发展技术的基础,给出了航海智能化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航海智能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MITS的框架结构,通过系统集成将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海上交通控制系统与航运公司的信息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管理的MITS,采用信息融合和智能融合技术,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以提高运输效率与保障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