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表沉陷信息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地表沉陷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地表下沉、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等预报公式以及预报参数的解算公式及解释解。最后,利用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满足设计及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层移动、地表变形是影响地表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所选择的开采技术参数和采后的实测数据参数,运用数据之间的软件流进行数据的转换和传递,采用计算分析水平变形、下沉变形、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移动的变化规律,应用本计算系统,指导该矿成功的在河流及建筑物下开采,做到了准确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开采沉陷山区地表变形可视化分析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部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所采用的公式,以及开发的可视化计算分析软件和实现的功能.指出了所采用规程中部分公式的错误,为从事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邢台矿区铁路下开采的地表沉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论证了地表变形规律,得出矿区铁路下开采地表沉陷主要分三个阶段,即下沉发展阶段、下沉充分阶段和下沉衰减阶段,这为进行该采空区地表沉陷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浩 《湖南交通科技》2012,38(2):52-56,150
结合顶管施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某城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不同正面推进力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探讨,得出了沿顶进方向地表变形规律和地表一般变形规律相吻合、断面横向变形与Peck公式计算地表变形相一致以及正面推进力越大,地表变形越大的结论,为顶管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使地表工程产生变形和破坏,为估计开采对地表工程造成的影响程度,需要对开采形成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计.应用MATLAB软件对开采沉陷区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分析,从预测模型生成的二维、三维图形分析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表明两者之间差值不大,说明模拟预测结果可以用于开采沉陷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4组离心试验,模拟相对深度(埋深-直径比)分别为1.3和2.0的隧道在砂质土层中施工,分析了土层与地表建筑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抽取模型隧道内部的液体模拟隧道施工导致的土层体积损失,并设计了2层铝制框架结构模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土层与结构移动数据,分析了地表与建筑筏板基础的水平与垂直位移、深部土层的移动与剪切变形、框架结构剪切变形与分类,以及结构剪切变形的修正系数与相对抗剪刚度。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相对深度从1.3增加到2.0时地表沉降槽宽度从3.4 m增加到5.6 m,地表建筑的最大沉降从32.3 mm增加到49.5 mm,但变形程度有所降低;隧道施工影响下地表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剪切变形,弯曲变形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隧道施工引起松砂土层发生收缩变形,导致地表土层体积损失率始终大于隧道体积损失率,且隧道越深,差异越大;较浅隧道试验中建筑筏板基础与土层间存在较大间隙(27 mm),而较深隧道间隙几乎为0,从而增大了建筑筏板基础对地表土体水平移动的约束范围;建筑的剪切变形修正系数随隧道体积损失率的增加逐渐降低,且浅隧道的变化速率更大;2种隧道相对深度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某山岭隧道为例,结合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三者之间量测数值以及无损物探—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分析隧道在浅埋条件下软弱围岩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数值变化规律以及与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结果的对照分析,根据测设和探测结果进一步为隧道施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预测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变形曲线,通常采用Peck公式或其修正公式,但该公式没有考虑邻近桥桩刚度对地表沉降槽变形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桩径和桩-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预测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地表沉降槽的偏态分布曲线.以长沙地铁5号线圭塘站至高桥南...  相似文献   

10.
顶管穿越已固结完成的高速公路地基,将引起土体扰动和土层损失,使路堤产生纵、横向不均匀沉降。文章阐述了顶管穿越高速公路路堤所引起的土层变形规律,分析了其成因;在经验公式法和解析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修正的Sagaseta公式计算地面变形;并依托工程实例,探讨了显著影响顶管施工产生的地表变形的因素,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苏国柱 《交通标准化》2010,(22):111-114
为了评估北八特采空区沉陷对拟建青兰高速公路的影响,对北八特采煤区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北八特采空区地表变形大且尚未稳定,残余地表变形超出了高速公路地表允许的变形极限值,因此建议对拟建高速公路进行采空区回填处理或改线。  相似文献   

12.
以往手工设计计算制动器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而且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利用VC++,Oracle等软件开发了制动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并通过设计软件接口,以及对其他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性能计算,参数化建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地铁某车站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筑沉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坑侧向变形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基坑开挖面附近;地表沉降在开挖前期、中期变化速率较大,后期基坑处于趋稳状态,地表沉降速率减缓;基坑开挖对于无桩基础建筑物的影响要远大于有桩基础建筑物,开挖期间尤应加强临近基础薄弱的建筑物的监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14.
隧道开挖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并伴随着土层变形。有时候变形过大,地表沉降引起塌方,会严重影响着施工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基于此,结合某市地铁二号线8标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间距隧道开挖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机制复杂,很难定量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结合某浅埋铁路隧道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拱部φ159mm大管棚、间距25cm、长度30m,掌子面帷幕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在确保注浆效果和管棚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地表沉降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黄春丽 《交通标准化》2014,(16):222-225
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建立模型,研究了开采宽度和开采厚度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随着开采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较大;路基路面各种位移和变形值随着开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空区路基路面位移和变形值的大小与开采厚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