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路堤块石自然对流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对青藏铁路路堤块石自然对流过程中风速场和温度场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控温一段时间后,风速场趋于稳定,对流涡包由无序状态逐渐发展为单胞状态;降温过程中,块石层内温度场的变化较规律,尽管对流涡包形状和大小稍有变化,但一直处于单胞状态,对流中心位于块石层中部;尽管温度场变化会引起风速场变化,但当温差达到一定值后,虽继续增大,最大风速基本不再变化,且仍位于块石层中部;自然调温过程中,由于产生热交换,块石层内温度场发生较大变化,块石层内整体温度升高,且温度场变化较混乱,风速场极不稳定,对流涡包由较为规则的单胞状态,逐渐进入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4组离心试验,模拟相对深度(埋深-直径比)分别为1.3和2.0的隧道在砂质土层中施工,分析了土层与地表建筑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抽取模型隧道内部的液体模拟隧道施工导致的土层体积损失,并设计了2层铝制框架结构模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土层与结构移动数据,分析了地表与建筑筏板基础的水平与垂直位移、深部土层的移动与剪切变形、框架结构剪切变形与分类,以及结构剪切变形的修正系数与相对抗剪刚度。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相对深度从1.3增加到2.0时地表沉降槽宽度从3.4 m增加到5.6 m,地表建筑的最大沉降从32.3 mm增加到49.5 mm,但变形程度有所降低;隧道施工影响下地表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剪切变形,弯曲变形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隧道施工引起松砂土层发生收缩变形,导致地表土层体积损失率始终大于隧道体积损失率,且隧道越深,差异越大;较浅隧道试验中建筑筏板基础与土层间存在较大间隙(27 mm),而较深隧道间隙几乎为0,从而增大了建筑筏板基础对地表土体水平移动的约束范围;建筑的剪切变形修正系数随隧道体积损失率的增加逐渐降低,且浅隧道的变化速率更大;2种隧道相对深度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了隧道盾构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系统包括盾构实时监控子系统、三维地质信息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查看盾构施工信息和地质数据,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远程实时分析,对隧道盾构施工作出工风险评估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估的现状及相关事故案例未能有效利用的问题,提出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的地铁盾构风险评估应用方法并展开研究。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案例表示方式和修改方法进行设计,并阐述在制定事故案例过程中如何进行案例的修改、调整和应用,为建立智能化的盾构风险评估辅助系统,对更贴近实际的风险评估方法作探索性尝试,指出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案例表示、相似案例检索、评估体系确定及案例库维护等方面的关键难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为风险评估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利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大量掘进历史数据、挖掘知识和信息,以优化掘进参数、控制地表沉降,采集某地铁相邻两区间的地面沉降数据及掘进参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比优缺点,综合等宽离散和k-means聚类2种方法将数据离散化,并采用Aprioir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通过分析关联规则得到以下结论: 出土率、注浆填充率和俯仰角对沉降值影响较大,掘进速度和刀盘转矩对沉降值也有一定影响。根据数据离散区间和关联规则,给出穿越土层为圆砾和卵石时的注浆填充率建议值为185%~190%,注浆压力建议区间为0.16~0.22 MPa,同时建议俯仰角纠偏幅度宜平均每3环小于±0.2°。  相似文献   
6.
粒径对块石层自然对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粒径为5~8,8~15和15~20 cm的3种块石分别填筑成块石层模型,在实验室内研究它们的空气自然对流特性。结果表明,在块石层模型下表面保持20℃而上表面从20℃降至-20℃的过程中,模型内均产生了Benard流,而且模型内空气自然对流的强弱与块石的粒径有关,粒径为15~20 cm的块石层模型内气流速度最大,约为2.2 m.s-1;粒径为8~15 cm的最小,约为1.5 m.s-1,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块石层内热弥散效应以及块石与空气间接触面积的改变而引起的。控温方式对空气自然对流影响的研究表明,由模型上表面降温所产生的空气自然对流效应强于在块石层模型下表面升温,故在实际工程中,冬季块石层内的空气自然对流更易于发生。针对模型内空气流速计算值均比实测值小的问题,建议在进行多孔块石结构对流换热理论计算时,应考虑块石层模型的假设条件、热弥散作用、流动惯性以及空气热物性随压力的变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泥水盾构刀具磨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在磨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泥水盾构刀具的磨损类型及磨损过程的3个阶段,并用ABAQUS软件对磨损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层条件、刀具组合配置、刀具材料选择、刀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及掘进参数等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围压、频率、温度和含水量冻土体的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动荷载下冻土体的弹性模量受温度影响最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围压波动起伏,随振动频率增大而增大。冻土体的动阻尼比随频率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应变速率在土体变形初始比较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新建城市隧道通常要下穿某些正在使用中的管线,为降低隧道施工对管线使用的影响,结合隧道下穿热力顶管实际工程,提出一种现状评估思路:对拟建隧道下穿的既有管线检测,获取目前属性参数,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其目前抗变形能力,并综合几何尺寸计算结果,得出管线沉降变形和差异变形控制指标,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