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不外乎有三方面主要的原因,即:人的因素(如劳动组织、劳动制度、人在劳动中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等)、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工具、附件等)和环境因素(如生产场所、工作空间、生产环境中物理或化学因素等)。为探讨事故发生的规律及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反馈信息。我们试对历年收集到的100例因工死亡事故进行了初步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交通安全涉及人、车、道路及环境等诸多因素,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表明,驾驶员的责任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车辆和道路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关于交通环境对事故影响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事故原因也主要从人、车2 因素入手,较少涉及交通环境因素。事实上,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交通环境常常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安全,亦即不良的交通环境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人员违章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事故机理理论系指人们从事故教训中不断分析总结,积累归纳出来的,对生产要素中的危险因素产生和发展成危害要素,直至导致事故发生的某种内在机理的描述。那什么是事故机理呢。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劳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要素中的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随着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高铁行车安全关键工种作业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行为,在改进传统通用失误模型系统(GEMS)的基础上,选择动车组司机和动车组机械师2个典型工种,收集这2个工种经常发生的违章违纪事故资料,将事故原因从人的角度进行分层次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为高铁管理者加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高铁运行作业一线职工提供主动安全防范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高铁运营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造成工伤事故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部分人都认为是由于“人”,“物”、“管理”等不安全因素和缺陷的存在,才使事故发生。传统的安全管理特别注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把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其理论依据是从事故统计的资料中分析:责任事故约占70%。事实上造成事故的原因也确实与此有关。因此投入较大的力量抓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技术的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自身保护的能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企业单位生产部门针对本系统的特点,采用了很多方法,创造了许多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降低了工伤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一场事故?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解释,西方学者苏赫曼(Suchman EA)认为,一事件若要称为事故,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即:(1) 不可预料性;(2) 不可抗拒性;(3) 无意引起的灾害。他的看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西方学者的意见,然而事实上,事故虽有一些不可预料、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事故的发生并非完全是偶然的,当前许多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只要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做好事故的调查研究工作,防患于未然,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劳动安全统计指标(以下简称统计指标)的分析评价,联系运输生产实际对统计指标进行了探讨。在现有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引进安全允许值概念建立劳动安全的经济、技术、环境统计指标,为合理评价劳动安全及分析事故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铁路调车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调车作业安全因素、特性与调车事故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调车事故致因,提出了显性和隐性致因的调车事故致因关系模型。调车事故的产生有显性致因和隐性致因?2?种致因,强调了管理组织作为潜在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管理组织机构作用提高调车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玉申 《铁道通信信号》2001,37(1):36-36,41
通过分析历次事故原因可以看出:尽管事故责任人了解规章基本要求,但仍违章作业,引发许多重大事故.故需深入分析违章作业屡禁不绝的原因,制定有效办法,扼制违章现象,对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基本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在的、可观察到的反应(如活动,动作、运动和表情等),称为人的行为,它是人类内在心理的反映,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人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一方面是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如生理解剖特点、健康状况等)、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等)和文化因素(如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实践经验等);另一方面是环  相似文献   

11.
对铁路工业系统5年半中发生570例工伤事故进行安全心理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的因素导致事故占88.4%,其中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异常、不遵守操作规程、认识过程的心理原因以及个性心理等心理原因,占人的因素的81.8%。因此,工伤事故绝大部分来自于不安全心理引起的不安全行为,只有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才能减少发生事故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要素。不难看出,人则是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都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管理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13.
企业生产的主体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我厂从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出现的新动向,其表现特征是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增多,发生工伤事故的倾向增高。1~9月份发生的5起轻伤事故中,一线工人1起,三线工人1起,干部3起,占事故总数的60%,是80年代没有的现象。反应了干部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发生行为过失,也是安技部门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这个“信号”促使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节律在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行车安全管理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人、车、路(环境)三大因素中人的因素的管理。本文从人机工程学观点出发,探讨和分析由于人的生理因素(即内在原因)引起的事故,研究由于人的身体条件(体力、情绪、智力)的变化与发生事故的关系,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晋卫 《铁道货运》2010,(11):31-35
通过阐述事故树分析原理,从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管理因素3个方面对液化石油气罐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液化石油气罐爆炸为顶上事件,编制液化石油气罐爆炸事故树。对液化石油气罐爆炸事故树进行分析,求出事故的最小割集,并计算得到事故的结构重要度顺序。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着力解决液化气罐车质量问题、加强对押运人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和施救网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装卸特点、事故以及从概率论、系统论角度分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以人为中心搞好装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底,某单位的专用线在装卸粗酚时,所用装卸工均属某单位从农村招的装卸人员,由于违犯操作规程,造成毒品泻漏事故,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4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大量的农民进城参加委外工作,有些单位只顾挣钱而忽视了安全教育,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考核,更没有对他们进行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因而在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做出许多违犯毒品装卸的事情。是这次事  相似文献   

18.
对铁路工业系统5年半中发生570例工伤事故进行安全心理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的因素导致事故占88.4%,其中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异常;不遵守操作规程、认识过程的心理原因以及个性心理等心理原因,占人的因素的81.85。因此,工伤事故绝大部分来自于不安全心理引不安全行为,只有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有效地摈 的不安全心理,才能减少发生事故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轨运营事故的分布特征和致因机理,对保障运营安全、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 1970—2022 年国内外 425 例城轨运营事故,对比分析运营事故的发生原因及时间分布特征。基于致因机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轨运营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基于博弈论的组合权重评价方法,并以 1990—2022 年我国274 例运营事故数据为例,结合专家打分情况,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城轨运营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运营事故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国内和国外由设备原因导致的运营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 65%、56%,1 月、3 月、7 月、8 月和 12 月为事故频发月份,与客流高峰月份相同;组合赋权法既考虑客观统计数据中的信息量,又结合主观专家的经验积累,其评价结果与统计结果相差较小,证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人的因素是引起铁路行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机系统中最难控制和预测的因素之一。帝仪据此研发的仝安TM人因安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采集人员生理信息,可精准判断铁路机车司机,尤其是高铁司机的工作状态,从而大幅降低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各类违标、违章和行车事故,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