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铁路车站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光线环境复杂等较为特殊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路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并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试点应用.铁路车站安检人脸识别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正识率的同时,降低了误识率和漏识率.  相似文献   

2.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国铁路部分车站大屏余票查询耗时长、车站售票窗口及自动售票机余票查询请求响应慢等问题,利用快速查询、分布式缓存、多维度故障检测、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开发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的铁路车站余票查询服务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在全国铁路的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车站大屏及集中电话订票的余票查询服务中,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票系统票制及前端设备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正在对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简称客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实名制购票、网上订票、电话订票和非现金支付.为充分发挥客票系统升级改造的效能,本文对客票票制进行了优化探讨,建议铁路客票采用“二代身份证+报销凭据”模式.通过对车站客票系统前端设备优化探讨,指出大、中型车站前端设备数量可以适当减少,车站售票机宜按功能需求划分为3种类型,以降低客票系统前端设备造价.简要效益分析表明,对大、中型车站客票系统前端设备优化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火车站存在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光线环境复杂等较为特殊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路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并在京沪高速铁路试点.该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率的同时降低误识率和漏识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境外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规定与中国有所不同,安全防护距离的含义也有所区别.在开展境外铁路设计时,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本文对国内外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进行分析,基于欧洲列控系统,提出境外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设计方案,对境外铁路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研究结论:(1)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主要包...  相似文献   

7.
从互联网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售票技术发展奠定铁路售票改革基础以及车站售票组织呈现明显的数字时代特征等方面,体现出铁路售票组织面临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新形态。分析目前铁路车站售票组织管理在管理模式、岗位职能、用工方式和客票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旅客需求、精益管理和互联网思维的角度,通过丰富客票服务方式、提升车站售票组织的效率与效益、拓展售票渠道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铁路车站售票组织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行业向现代化运输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兴泉铁路的建设既是适应泉州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构建后方大能力运输通道的需要,也是促进闽赣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兴泉铁路为典型的复杂山区铁路,其地形条件复杂,车站类型众多。结合泉州地区枢纽既有铁路概况对兴泉铁路引入泉州地区枢纽方案进行分析,并确定关闭原漳泉肖货运通道,客车通道进泉州东,货车通道外绕进惠安南站的方案;结合兴泉铁路车站实际情况,从会让站、中间站的站位选择,以及新建车站、既有车站的布置形式2个方面对兴泉铁路车站布置进行分析,为复杂山区铁路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大连长兴岛铁路引入瓦房店站,受既有哈大铁路的基本走向、现状城市交通及工业企业布局等因素控制,车站改造复杂,通过对车站引入方案的研究,得出值得相关工程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路车站发展物流产业态势的分析,特别是对铁路拥有的诸多优势的分析,探讨了铁路及铁路车站发展物流产业的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铁路车站营业线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任务重、时间紧、安全压力大、涉及部门工种多、运输干扰大、管理风险高是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牡丹江站为例,通过分析营业线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车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能够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方便旅客出行,增强铁路的亲和力,建立铁路车站面向旅客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系统通过多种有效的信息途径(互联网、手机、电子公告牌等)给旅客最大限度的信息需求,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是我国铁路行业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当前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要求,结合铁路旅客车站发展实际,提出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定义。在对近年来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应对突发大客流实际案例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鱼骨图分析法对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当前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实际,引入危机管理周期理论,将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事件作为危机事件,分别从强化事前预警、优化事中流程和重视事后分析3个阶段,对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优化对策。研究可为超大型铁路旅客车站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技术标准的提高,车站位置的选择在决定线路走向、工程投资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是车站位置决定线路的走向和工程的设置。通过对南广铁路贵港、桂平、平南、梧州、云浮站站位的选择过程,阐述在不同地区、地形条件下,对新建铁路车站设置如何充分利用既有车站、衔接城市规划、匹配城市其他运输工具,最大限度发挥铁路作用,便于吸引客流和旅客乘降,带动城市发展的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对类似项目选线过程中确定站位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站客运服务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各子系统分立运行的局面造成系统控制复杂、效率低、节能环保效果不理想、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本文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车站现状,通过对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接口和关键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铁路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铁路车站分布与能力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中国铁路》2006,(8):61-63
大理—瑞丽铁路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具有国土资源开发和中缅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I级铁路,是通往东南亚国家泛亚通道的西通路。大瑞铁路地处复杂山区,桥隧相连,沿线城市的布局及运营的经济性对车站的分布具有影响,而车站的合理设置直接影响到运输能力。车站分布的主要依据是货物列车在区间往返运行的时分标准。通过计算机模拟运行,分析了车站分布的合理性,并采用提高牵引质量、增建二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线路能力。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铁路车站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铁路车站BIM标准体系。借鉴房屋建筑BIM技术的思路,对铁路车站BIM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协同设计方法、交付标准进行研究,形成铁路车站BIM设计实施标准。运用研究成果对阿房宫车站进行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施工图绘制、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等应用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车站BIM设计实施标准的制定规范了铁路车站BIM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为铁路车站BIM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BIM 技术在铁路车站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铁路车站 BIM 标准体系。借鉴房屋建筑BIM 技术的思路,对铁路车站 BIM 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协同设计方法、交付标准进行研究,形成了铁路车站 BIM 设计实施标准。运用研究成果对阿房宫车站进行了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施工图绘制、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等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车站 BIM 设计实施标准的制定规范了铁路车站 BIM 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为铁路车站 BIM 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BIM 技术在铁路车站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铁路车站 BIM 标准体系。借鉴房屋建筑BIM 技术的思路,对铁路车站 BIM 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协同设计方法、交付标准进行研究,形成了铁路车站 BIM 设计实施标准。运用研究成果对阿房宫车站进行了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施工图绘制、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等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车站 BIM 设计实施标准的制定规范了铁路车站 BIM 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为铁路车站 BIM 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铁路客站的类型以及综合交通系统各交通方式的主要特征.结合相关设计实例,研究了铁路客运枢纽车站和普通城际铁路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机场以及其它地面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接驳模式,并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