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保障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中长期环境安全的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方法。依托当前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稳定性评估的对象,一般包括弃渣边坡、边沟、坡面截排水沟和拦渣墙的稳定状态、结构安全状态,分析其主要破坏类型及其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新方法以减小控制该类问题的产生。以多期次地面调查为主,终期整形边坡稳定性量化计算评价为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交通工程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弃渣场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依托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弃渣场应用并检验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综合评估方法的定性主要针对的是不良地质和地基承载是否安全,采用多期次地面调查的方法,工作前移至弃渣工程场地,宏观上把控弃渣边坡整体失稳风险;定量主要是针对弃渣边坡的稳定性是否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弃渣边坡稳定性系数的量化计算评价,在弃渣边坡整形之后,定量把控自然、地震、降雨工况下弃渣边坡的安全风险。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传统方法多数是后者,前者的缺失有可能造成弃渣场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2.
以高原铁路某区间弃渣场为依托,结合渣场弃方量、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渣体类型等多方面特征,从渣场选址、植被防护及抗震设计等方面开展弃渣场稳定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大型渣场选址应结合铁路特点综合考虑;加强行洪论证、暴雨工况论证和地震工况论证;植被防护应因地制宜;挡渣结构类型应结合地震作用选择。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渣场稳定性分析,得到渣场在地震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降低,二者共同作用时,稳定性急剧降低,易发生渣坡失稳。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渣体主要参数对弃渣场整体稳定性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弃渣场安全性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云南省待功高速4-3号弃渣场为背景,依据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弃渣体重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三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弃渣体进行分类堆置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以期通过合理的渣体结构设计,来保证弃渣场的安全。结果表明:S内聚力 S内摩擦角 S重度,且弃渣场安全系数与重度为负相关,与内聚力及内摩擦角为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弃渣体混和堆排和分类堆排稳定性,得出按照强度较低弃渣体堆置在上部,强度较高弃渣体堆置在下部原则,稳定性比混合堆排提高10. 92%;反之则降低13. 46%。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的弃渣场设计是公路工程的重要一环,弃渣场的选址是弃渣场设计的基础。以往的弃渣场设计常常是在线外选取荒沟、荒地等地,弃渣后进行简易的支挡及排水。这种粗放型弃渣方式后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建设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等治理力度的加大,公路弃渣设计的思路也得到拓展。结合工程经验并借鉴其他行业的弃渣方式,提出了用于拓展公路弃渣的思路及设计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弃渣场作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附属工程,其防治措施的设计容易被忽略。本文以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两处弃渣场为例,根据弃渣场选址及弃渣量,确定弃渣场等级,对渣场进行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为其它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理岩质边坡长短相间锚杆支护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该公路边坡的地质情况,并对节理岩质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阐述;然后,通过数值方法,建立正交试验模型,确定了锚杆支护系统的优化方案为:锚杆相间布置,长度分别为6 m、2 m,倾角均为20°,并将得到的结果与普通等长锚杆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数值软件计算边坡加固后的安全系数为1.29,处于稳定状态,岩体的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处的较大位移受到抑制,边坡的整体性得到提高,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代表性降雨入渗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的典型断面进行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暴雨入渗作用下,渣体渗透性小于降雨强度,降雨期间渣场坡面形成暂态饱和区;在连续降雨入渗作用下,渣体渗透性大于降雨强度,降雨期间渣场坡面无暂态饱和区;在短时暴雨和连续降雨入渗作用下,渣体上部的孔隙水压力增大,短时暴雨入渗引起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深度范围比连续降雨入渗时小,降雨入渗影响深度不大于3m;随着降雨的持续,入渗影响深度增加,渣场边坡的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红岩寺至景阳公路K36+265~+355段路基边坡工程,分别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和三维数值模拟法,从岩土体内部变形和应力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安全系数大小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已发生变形,变形以垂向沉降和纵向下滑为主;整体土层均受拉应力;存在潜在滑动面,滑面为圆弧形;边坡在正常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作用下,将形成潜在破坏面。考虑到暴雨天气及升级改造的种种未知因素,需要对此路段加以防护,以免路基滑塌。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的CBK10+660~CBK10+720边坡工程为依托,利用FLAC~(3D)对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对其采取防护措施;对适合于该边坡的防护方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于该边坡的最优化设计方案是第一、三级边坡采用方形骨架防护、第二级边坡采用锚杆支护。边坡的方案优化设计思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托兰州南绕城典型路堑边坡工程,运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以暴雨无支护和暴雨有支护两种工况对所选边坡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无支护结构工况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且有潜在滑动面;暴雨有支护结构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对格构锚固后的边坡位移、应变增量、塑性区分布、支护结构受力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格构全长黏结式锚杆支护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丘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或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弃土、弃渣,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弃渣场.在资料收集和实体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并对弃渣场的复垦方式进行探讨,对于高速公路弃渣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以及节约工程投资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对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进行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监测方法。首先确定了弃渣场监测指标体系以及无人机监测的具体指标内容,然后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监测方案,包括无人机外业航飞、内业数据处理、监测信息提取三个步骤。使用本文方法在墨临高速忙六山弃渣场、晋红高速陆家屯弃渣场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伴随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大量建设,作为沿线重要附属工程的弃渣场数量剧增。该文通过分析和总结文献资料及设计经验,探讨了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弃渣场选址原则归纳为地形选址原则、地质选址原则、安全生态及环境风险最小化原则和成本原则;详细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远程自动化的安全监测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南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公路网情况,搜集了51条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设计资料,通过统计研究弃渣场数量与线路里程、桥隧比、地形地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山区公路弃渣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平均每2. 01 km设置1座弃渣场;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 59 km设置1座弃渣场;改扩建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5. 78 km设置1座弃渣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改扩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呈正比,即桥梁占比、隧道占比越大,则弃渣场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15.
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岭生态系统充分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沿线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路侧及边坡裸露、弃渣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动物通道和栖息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种问题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以植物防护辅以工程防护,恢复公路越秦岭段沿线的生态环境,并为公路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叶咸  尹淏  赵鑫  王冠群  高瑜 《中外公路》2024,(1):218-224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的安全关乎路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筑物及下游环境敏感点等的保护,提出安全评估方法十分必要。该文基于云南省内1 369座弃渣场资料分析,提出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括为选址和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区域地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及资料完整性因素共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提出18个次级指标。建立群决策AHP模型,通过64名技术专家,确定次级指标的权重,构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一处弃渣场实体工程为例,检验了弃渣场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证明了评价体系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权重优化需要实践大数据的支撑,该评价体系适合在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尹小涛 《中外公路》2023,(2):112-116
斜坡稳定性和桥桩安全相互影响,改变地形坡体安全是桥桩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该文依托花地寨2号桥3个塌孔桥桩段,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初始地形和改变地形坡体自然状态稳定性计算工况和1.35安全标准下改变地形坡体水平补偿力计算工况,利用地质、坡体稳定状态和补偿力综合分析塌孔原因和对策,所得结论如下:(1)初始地形下3个桥桩塌孔段坡体处于欠稳定到相对稳定状态;弃渣改变地形下3个桥桩塌孔段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安全系数为1.35时所需水平补偿力分别为K32+973(4 667 kN/m)>K33+053(1 478 kN/m)>K32+733(815 kN/m);(2)弃渣造成的碎石土层拖坡变形是桥桩塌孔的主控因素,厚层碎石土的黏结特性差、直立性差是塌孔的次要因素,塌孔的严重程度与补偿力排序为K32+973(严重)>K33+053(较严重)>K32+733(相对较轻);(3)桥桩上部近20 m扰动层不能承载,需要重新核定有效长度,竖向承载特性改变,需要采取抗滑桩加固后再施工桥桩,K32+973段墩台临坡内侧和临空外侧分别设置1排3根抗滑桩,K33+053和K32+733...  相似文献   

18.
郭林  陈亚洲 《交通科技》2021,(2):81-83,87
文中结合贵州省贵安新区某道路工程,对煤系地层陡坡路基失稳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滑带的形成及路基的加载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采用以抗滑桩支挡为主体,辅以截排水系统、挡墙、浆砌片石护面墙的边坡处治方案。抗滑桩按抵挡住全部下滑力进行设计,通过Geo-Studio软件对抗滑桩的治理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坡体内部位移最大值由2.0 m降至5.5 cm,稳定性系数由0.97升至1.687。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对某公路路基病害点地质概况和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对该病害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路基病害点的变形主要为路堤边坡变形所导致,且路堤边坡整体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据此提出了利用抗滑桩对该路堤边坡进行侧向约束,采用砂砾石换填路基表层素填土,路堤坡面采用人字骨架护坡进行防护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裂隙影响的膨胀土路堑边坡柔性防护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宏革  周红 《公路》2007,(1):25-28
膨胀土的反复胀缩变形及强度衰减特性,对路堑边坡具有长期潜在的破坏作用,而刚性防护措施难以解决此类问题。通过配制一种新型的液体改良剂,对膨胀土边坡进行化学喷洒渗透改良,使之形成结硬的表面封闭层,使边坡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成功实现了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柔性防护,为膨胀土路堑边坡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