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零部件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车辆内部搭载的各种软件、硬件也越来越多。毫无疑问,车辆复杂度的提高必将带来维护上的困难,软件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许多汽车企业都开始投入到汽车远程升级技术的研发当中。文章针对远程升级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汽车远程升级的安全机制,简要分析了其功能实现,确保远程升级时的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T-BOX),设计了一套车辆固件远程升级(FOTA)系统,包括对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电机控制器(IPU)等电子单元的远程刷写。同时,在升级包的上传过程中,不但有硬件加密狗的隐私保障,也包含离线升级包的制作与本地存储,大大保证了升级过程中整车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车企可通过此技术实现大规模升级及修复车载设备软件故障,有效降低了开发风险和召回成本。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电器化高速发展,电子电器系统复杂度越来越高。出现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故障分析难度也越来越大。常见的故障有电器功能失效、电器功能故障、电源系统故障、控制器软件故障、电器功能异常消耗电流、特定场景下功能失效或异常电流消耗、偶发性的电流消耗等。本文从整车角度阐述汽车常见的馈电故障和故障排查流程。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软件已逐步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汽车OTA能够实现汽车软件的远程升级,可以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车厂由于软件缺陷带来的召回成本,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汽车内控制器数目、种类繁多,软硬件差异较大,因此汽车OTA技术对汽车设计将带来一定的挑战。文章介绍汽车OTA系统的组成,OTA管理平台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分析OTA技术对汽车端的要求和汽车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CP AUTOSAR作为整个汽车行业一种标准化的开放式架构,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车载软件开发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同时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开发满足ISO 26262的车载软件,文章分析ISO 26262对软件安全的要求,并结合CP AUTOSAR开发规范以及CP AUTOSAR的功能安全机制,对CP AUTOSAR的功能安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基于ISO 26262的软件安全要求提出基于AUTOSAR架构进行软件安全机制的应用方案,对当前车载软件功能安全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捷 《汽车与配件》2015,(10):60-62
<正>随着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电子控制器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电子控制工作频率的提高,电磁发射干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中,其抗扰度问题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车载电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7.
常君  叶丹  王彬 《汽车电器》2023,(1):68-69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车载通信终端(T-BOX)作为互联互通的通道是不可或缺的零部件。T-BOX在车辆上供电取自蓄电池,其静态电流消耗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续航时间及车辆启动,因此需要对T-BOX的静态电流消耗严格管控。针对T-BOX的静态电流消耗,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给出设计和分析方法,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源管理系统负责对整车的电源系统状态进行监控,并对蓄电池、发电机的供电和负载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进行管理。当整车负载较大时,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大,当发电机功能输出超出负载的需求及蓄电池的充电需求时,控制减少发电机的功率输出。当发电机不工作时,蓄电池电压降低到一定值,限制或禁止某些较大负载的功能,从而降低进一步的电流消耗,保证蓄电池下一次的起动性能。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保证整车静态存放时间,防止蓄电池出现过充或过放,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提升车辆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充电系统的状态,当系统有故障时发出诊断信息,提醒驾驶人注意蓄电池和发电机可能存在故障。电源管理系统主要利用已有的车载控制单元功能,使发电机效率最大化,管理负载,协调汽车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充电系统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改善蓄电池充电状态、延长蓄电池寿命。1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汽车电源管理系统主要有蓄电池诊断、休眠电源管理和动态电源管理3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尹彩锋 《汽车电器》2011,(3):23-24,27
随着汽车自动化、舒适化的提高,汽车上的用电设备逐渐增多,相应的用电量也就越来越大。交流发电机作为汽车电器的主电源(见图1),它在正常工作时,对除起动机以外的全车用电设备供电.还将多余能量给蓄电池充电。以补充蓄电池在使用中所消耗的电能。一旦发电机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因拆卸控制器而导致的维护成本增加,方便车载CAN控制器进行在线程序升级,在整车网络设计时,要求所有的CAN控制器能够支持Bootloader程序刷写功能,通过诊断口即能完成程序刷写;Bootloader上位机软件能够集成数据刷写过程中的所有诊断服务请求,通过直接导入要刷写到控制器内部的数据流文件,完成程序数据在线更新功能。通过CANoe软件自带的CAPL语言实现刷机刷写上位机程序设计,提供简单明了的用户操作界面,能够很好地完成控制器程序的刷写任务。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应用CAN网络测试工具及该上位机软件,能够成功刷写程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汽车电子电器功能越来越多,电子控制器的软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软件缺陷类型和数量大量增加。软件版本迭代更新频繁,需要对整车级别的电子控制器进行软件版本集成管理。文章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批量整车电子电器功能安全可靠且符合中国用户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汽车远程诊断系统车载模块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发动机电控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汽车远程诊断车载模块软硬件系统,从发动机ECU和GPS系统实时获取汽车运行数据,并通过GPRS通信网络发送给用户信息中心,实现了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实车使用结果表明,开发的车载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汽车的各种运行数据,实现GPS精确定位、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汽车网络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提出以及发展,整车的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软件在整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整车软件功能设置状态趋于复杂多变,同一功能存在多种设置状态,存在多用户共用车辆时,统一的整车功能设置状态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个性化设置需求,提升用户的沉浸式驾驶体验感,本文提出一种整车个性化设置系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辆导航、移动办公、多媒体娱乐和远程故障诊断等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联网形成车载信息网络系统。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也将成为很多汽车专业人士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技术。本文浅述了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车载信息平台与远程故障诊断中心的通信系统、汽车故障的远程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运行中的节油减排潜力,需要根据车辆实际使用环境特点对其整车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标定。开发了一种稳定可靠的车辆远程优化标定系统,该系统包含车载控制优化单元(RCOU)、远程通讯网络和控制中心服务器及远程用户软件端等部分。依据车载CAN网络和GPRS通讯技术,并基于CCP协议的远程标定控制软件及通讯协议,制定了远程通信质量控制策略和车载标定安全控制策略。应用于某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的远程优化标定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远程监测和标定优化。  相似文献   

17.
汽车是现代人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城市越来越大,路越修越宽,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人们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汽车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勿容置疑的,一辆轿车总重量超过1吨,占地面积超过6平方米,设计最高时  相似文献   

18.
车载通信终端是唯一将车内网和车外网进行连接的车载零部件。随着车联网功能的普及,车载通信终端也将逐渐成为新型车辆的标配。这就为车载通信终端能够实现OTA升级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车载通信终端功能、OTA升级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出针对于车载通信终端的OTA升级方案,详细描述了车载通信终端OTA升级过程,并提出了过程中注意的事项,为OTA技术在车内控制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纹识别技术由于其性能、成本等优势,目前已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汽车搭载指纹识别系统,可实现汽车钥匙的功能,同时由于精准识别了用户身份,可拓展更丰富及个性化的使用场景。但是,汽车上的复杂环境以及指纹识别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车载指纹识别存在较多的用户痛点。本文主要阐述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指纹识别的车载应用场景及用户痛点等,同时提供一种车载指纹识别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朱宁 《汽车文摘》2020,(3):24-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提升,以及用户对于汽车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增加,车载大屏已经成为车内越来越普遍的舒适性配置,在线服务功能也融入系统之中。在此背景下,汽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承载了移动信息、办公、娱乐、生活的作用,因此车载互联系统逐渐成为车辆的一项重要配置,甚至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人的购车决策。为提升车载互联系统主观评价的效率与便利性,阐述了人机交互的设计流程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套详细且实用的主观评价方法。将车载互联系统分为人车交互、功能实现、服务生态、沟通好感度4个维度进行评价,更加适用于功能丰富且快速更新迭代的车载互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