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铁路施工过程中,跨、临既有线施工的风险程度比较高,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是既有线施工的重中之重。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跨既有沪宁铁路、翔黄铁路施工实例对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临近既有线隧道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一大难题,传统的钻爆法施工不仅对既有线隧道的运营会产生很大干扰,而且施工进度慢。以石锦隧道和新蝙蝠岭隧道为例,首次采用铣挖法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和施工成本等方面对铣挖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铣挖法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临近既有线隧道施工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建大跨公路隧道小角度斜交既有线时,如何在施工时控制既有线的沉降技术是工程成功的关键。对既有线采用便梁形式加固既有线由于小角度斜交,跨度大导致加固范围过大,必然造成施工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隧道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时既有线两轨道水平高差和前后高差进行分析,得出大跨隧道小角度斜交下穿既有线施工时采用一次施作超长管棚+小导管注浆方式,采用CRD工法施工,并结合既有线预扣轨加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沉降,保证既有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新建线桩筏地基加固过程中,采用应力铲、水平向土应变计与测斜管对紧邻既有线路基的变形与应力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紧邻既有线路基变形规律与受力特性。为减小测试误差,建立了路基变形与稳定计算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坡脚水平位移换算系数,计算了不同开挖深度的路基最大剪应力与边坡安全系数。基于监测与计算结果,提出了施工期跳槽浇筑、更换桩型与路基坡面喷浆挂网等既有线路基防护措施。为验证防护效果,利用评分法与标准差法分析了轨检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紧邻既有线路基累积坡脚水平位移为24.25mm,平均每天的侧向位移小于0.59mm,路基坡脚水平位移对施工过程反应敏感,可作为监控既有线路基稳定状况的关键指标;两线之间9m深度范围地基土水平应力随不同施工阶段出现挤压回缩变化,压应力小于10kPa,但不同施工阶段水平应力变化不明显;浸泡条件下基坑开挖至2.2m时边坡安全系数由1.08减小为0.54,路基失稳破坏,因此,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既有线路基坡面防护。施工期间既有线轨检的轨道质量指数(TQI)增幅达129.58%,既有线轨道几何线性波动较大,但TQI小于安全限值,即对路基防护优化后既有线路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郑机城际铁路跨石武客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跨既有线现浇箱梁膺架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要点,通过施工技术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既有线路运营安全,满足了跨既有线现浇梁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对跨既有线现浇桥梁施工积累了重要经验,对跨既有线现浇桥梁施工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铁盾构超近距离上跨既有线施工,如何保证盾构正常施工及既有线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是施工中的关键点。结合沈阳地铁十号线中松区间超近距离上跨既有二号线工程,采取利用临时竖井进行障碍物的清除、通过深孔注浆对既有线两侧的土体进行加固、既有线内部施作临时支顶系统、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等措施,确保了既有线的安全,为类似地铁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由于新建线路施工与既有线路运营相互影响,因此施工安全风险较一般工程大,为了保障既有线运营安全、框架桥顺利顶进、工作坑稳定,本文依托某项目,采用静态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从监测目的、监测指标、测点布置及监测设备、监测频率、预警阈值、预警等级判别、预警管理平台七方面构建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小角度大跨径框架墩连续梁跨线桥的施工对既有线影响较大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施工实际特点,开发运用了悬吊支架法的支模体系,对上部连续梁支模采用悬挂支架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实践表明,该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降低了现场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9.
隧道漏水对地铁的运营、养护及维修危害较大。在堵漏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轨道、管片进行监控量测,传统的人工监测无法实时掌握隧道结构的动态变化并满足信息化施工要求。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既有线的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为案例,分析介绍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运营堵漏施工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框架箱涵在结构与施工方面的优异性能,将之引入进行侧向顶进框架箱涵接长既有线斜交盖板涵,并在施工方案比选、框架涵设计计算与顶进施工方面进行研究。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性能,适用于既有线旁新增二线工程下的斜交盖板涵接长施工。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是衡量换乘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换乘效率评价建立包括通道人均面积、流线冲突率、平均换乘时间、引导标志清晰度和自动设施设置度六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成都火车北站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计算指标值,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评价结果,分析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轨道交通换乘组织及换乘设施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邻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国铁路网的扩大,许多既有车站需要在维持既有线路运营的情况下进行改扩建,在这些工程中存在既有线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坑与线路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该文以某邻近既有线施工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建立铁路路基-土体-邻近线路基坑-支护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列车振动荷栽作用下,邻近既有...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网的逐步建成加剧了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影响着不同方式客流分担率的变化。为充分发挥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论文基于出行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说,确定了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选择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作为铁路通道内居民的出行方式,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二肢Logit模型。作者用非集计模型将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票价等个人特性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标定模型参数,得到了不同出行距离下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客流分担率,证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客运专线的客流分担率与开行距离呈正相关,从而给出了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开行的优势距离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业务流程再造与快速产品设计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业务流程再造,达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理顺运作流程、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车辆径向转向架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决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车辆动力学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常规转向架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径向转向架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既能保证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要求,又能改善其横向稳定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动力学模拟计算表明,应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16.
路段过街行人与直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不仅增加了机动车的延误,也增加了机动车-行人事故发生的风险,而安全设施的设置对行人过街特性和机动车的驾驶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可为道路的安全审计和安全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维修天窗是客运专线施工维修的重要时间,合理地维修天窗方案能够保证行车安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提高行车速度。从影响客运专线维修天窗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运用物元分析法量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分析。以某客运专线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过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连接的跨线车站是实现客流和列流交互的关键节点,其到发线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两个铁路系统的运输协调问题。论文在分析衔接车站作业内容和特点基础上,提出了衔接车站到发线编制和调整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构建了具有动车场和普速客车场的衔接站到发线运用计划优化编制模型。并提出了模型求解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国轮安全检查工作在目标船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国轮安全检查工作要实现进一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检查目标船的选定上必须要制度化、标准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安全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20.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基础和灵魂,路线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更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性和安全性。过去建设的部分干线公路因受制于投资、城镇布局及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技术指标低下、行车安全性较差。结合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根据二、三级公路改扩建设计实践,引用设计实例,对公路改扩建总体及路线设计的一些设计技巧和典型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