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分析铁路空调客车空气质量存在的问题,指出客车空调系统风道的清洁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阐述定期清扫和消毒客车空调风道,对于提高客车空气质量,保障旅客身心健康,延长设备寿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SS8型电力机车风道继电器问题而引发的变流器风道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试验证实了变流器风道故障系继电器机械变形与损伤所致,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某型动车组车下主电动机风道和主变压器风道进行了模态分析,从设计结构方面避免动车组车下风道与车体共振而导致风道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4.
受车辆限界及车顶设备安装空间的限制,地铁列车车顶送风风道常出现截面突变现象,使风道送风均匀性下降,影响客室气流组织和温度均匀性,导致车内环境舒适性劣化.针对某型地铁列车送风风道高度及宽度突变问题,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道沿程阻力与客室各送风口风量之间的关系,并在不改变风道几何外形的前提下,开展风道高顶部分内部导流结构优化,降低气流在风道内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提升送风均匀性,同时解决风道截面突变区域局部回流问题,优化后风道最大阻力降低16 Pa,整体送风均匀性提升44.25%.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南高铁站站房中央空调节能及智慧控制项目为背景,介绍了中央空调节能及智慧控制一体化平台的总体结构及控制策略。该平台与车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及联控,改善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动、静态性能,解决了大型车站中央空调控制的大滞后问题,提高了环境舒适度,并大幅降低了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使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专业软件Fluent Airpak 3.0,对风道建模研究、内部空气流动特性、均匀性设计和结构优化进行仿真分析,再采用空调机组与风道系统匹配试验验证的方式确认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使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优化其风道气流组织形式是切实可行的。数值模拟的方法同时为缩短优化设计风道而开展的实验所需的时间提供支持。本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风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暗挖地铁施工中对天坛建筑物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车站风道在暗挖施工期间采用辅助加固措施,保证地面建筑及暗挖施工安全的具体做法。如在建筑物与风道间施作树根桩以隔断风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道的疲劳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冷却风道测点处应力与外载荷之间的载荷传递关系,通过线路测试获得冷却风道内冷却风载荷谱及焊缝测点应力谱,对冷却风道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风道测点总损伤的最大值为0.925,满足EN 1999-1-3-2007标准要求。其中冷却风机低速、高速转换运行时产生的冷却风载荷导致的结构累积损伤占总损伤的88.7%~99.8%,每千次启停的累积损伤为0.022 7~0.031 0。冷却风道内部的冷却风载荷影响系数为0.75~0.90,冷却风载荷是影响风道强度的主要因素,设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铁黄庄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次性暗挖车站,车站南北端风道是北京地铁中最大的风道。由风道进入车站主体施工,受力转换工序是关系结构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详细介绍了黄庄站特大风道进主体暗挖施工时采取增加结构整体性和开口加强的措施、受力转换技术,提出了施工中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及设计难点,对客室-风道整体进行精细化建模,并评估了空调风道系统初始设计情况下的客室送风均匀性和气流组织特性,分析可优化的区域;基于分析结果,对双层动车组多层复杂风道结构内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对风道优化后的双层动车组客室内流场气流组织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空调风道局部区域优化设计后,客室各风道的送风均匀性、客室区域微风速场及客室各层的风量分配都有改善,客室各层区域的送风量与设计目标理论风量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空调通风和采暖系统控制的设计思想,分析了其网络控制优先和硬线控制为辅的设计特点,并考虑了对辅助电源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空调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风亭、冷却塔等对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注意准确理解相关名词概念。《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的噪声防护距离是以常规设备为前提的,但必要时可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降噪措施来满足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中的噪声限值均是等效连续A声级。合成A声级采用的计算公式在首次使用前应进行验证。在背景噪声超标的情况下,应加大对风亭、冷却塔的消声降噪程度。在设计中还应充分重视冷却塔的选址以及准确识别声环境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及其维护中存在一些影响空调客车IAQ的因素。从车内设计参数、新风采集、通风方式及气流组织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铁路空调客车IAQ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在空调客车IAQ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江铁路通道横跨我国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支撑性通道。以沿江通道区位特征、产业布局、经济特征为依据,通过分析沿江铁路通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通道内不同时期铁路运输需求,以及对拟建项目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刘杰 《铁道建筑技术》2012,(9):30-32,51
针对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的特点,并结合其对噪声控制指标的要求,对空调机组及风机提出减振降噪和消声降噪的控制措施及典型的几种控制形式,总提出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采用减振、消声降噪技术是控制噪声达到标准指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空调系统安全、舒适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铁路区间绿色通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做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借鉴了该高速铁路通道范围内高速公路和相关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铁路区间绿色通道建设的方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高速铁路路基边坡绿化的基本原则和绿化林带植树绿化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按照路基边坡和林带绿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草种和树种的选择以及树种配置和植树位置。  相似文献   

18.
运输通道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带的支撑,经济带的成长也离不开运输通道的完善,因此,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对运输通道和经济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两者构成一个耦合系统,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和 MATLAB语言给出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度计算模型和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京沪运输通道-经济带的计算、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南洋之星"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对系统布置、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及空调控制系统等进行全面阐述,并分析了空调通风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胶新铁路绿色通道的构思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从树立全新建设理念、路地共建绿色通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永久保持绿化成果等 4个方面 ,论述建设胶新铁路绿色通道的方案构思与实践 ,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方案首创生态林、经济林与生物技术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新方法 ,体现路地共建的新思路 ,形成国内首条环境优美的铁路大型绿色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