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为研究多孔混凝土基层上覆沥青面层的受力状态,建立了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模型实现沥青路面结构层间接触状态的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多孔混凝土基层缩缝处沥青面层的温度应力.结果表明:降温时,面层模量的变化对面层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影响较大.计算点A的拉应力随着面层模量的增大而减小,计算点B的拉应力随着面层模量的增大而增大.计算点A和计算点B的剪应力随面层模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吕凤 《交通标准化》2014,(10):31-33
公路沥青面层由于具有耐久、坚实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结合工程施工实例,提出了可行的沥青面层施工方案,同时详细地阐述了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提出了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及配合比,研究了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路用性能,论证了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力学性能,提出了半刚性面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周稻线沥青面层冷再生施工,从原材料、混合料的拌制、摊铺、碾压及养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厂拌冷再生下面层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要点及技术要求.分析了沥青面层冷再生对比传统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并对两种施工工艺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比,阐述了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结合砼面层的凝结过程 ,从断裂力学角度对水泥砼面层与基层接触界面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 :面层与基层的界面并非为路面理论模型所理想化的光滑接触面 ,面层与基层之间实际存在一过渡层 ,过渡层的破坏 ,是导致水泥砼路面在低应力水平下破坏的根本原因 .基于对砼路面破坏过程的这种认识 ,笔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就沥青面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和模量三个路面结构参数对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非线性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面层厚度增大,基层最大剪应力降低,且面层厚度为9cm时面层剪应力最不利,面层厚度为12cm时面层层底拉应力最不利;基层厚度对基层剪应力影响不显著,且当基层厚度为30cm时,面层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均出现最小值;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大,面层最大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和基层最大剪应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防车辙病害的出现,本辽辽高速公路中面层使用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介绍了掺加路宝牌高模量外掺剂的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对沥青混合料摊铺方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颗粒材料运动方向规律的分析,阐述施工中的摊铺方向和使用中的行车方向的相互关系,探讨摊铺方向对沥青面层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建议在沥青面层施工中应注意混合料摊铺的方向,以提高沥青面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楠 《交通标准化》2012,(21):15-17
当沥青面层的空隙率偏大,透水性也因此相对较大时,在高速行车引起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外界水极易侵入面层内部并逐渐积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面层内部的混合料发生剥落,剥落的沥青向上迁移,由此造成了油斑泛油和内部松散现象.为此,分析沥青路面初期损坏的产生机理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颗粒材料运动方向规律的分析,阐述施工中的摊铺方向和使用中的行车方向的相互关系,探讨摊铺方向对沥青面层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建议在沥青面层施工中应注意混合料摊铺的方向,以提高沥青面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破损条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有必要探讨破损路面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选取路面车辙深度、裂缝率、坑槽宽度和修补率作为破损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基于灰色聚粪分析方法的破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调查路段的破损路面状况进行等级划分,并基于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路段调查的交通流参数,分析破损路面对饱和车头时距和平均行程车速的影响。引入破损路面修正系数的概念,得到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对应的路段通行能力修正系数,并给出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对应的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  相似文献   

12.
涡产生器可装在管片式散热器的翅片表面,是一较好的强化传热粗糙元.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平直涡产生器的研究,对曲面涡产生器的研究非常少.以空气为工质,分别对3种不同管间距的光板板芯及对应装有不同高度曲面涡产生器的板芯在不同板间距时的空气流动阻力做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管间距、板间距时,板芯装涡产生器阻力系数均比光板板芯的阻力系数大,并且在低雷诺数时的增幅比较大,随着雷诺数的提高,阻力系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且阻力系数增幅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表面织构和表面涂层技术在内燃机关键运动副减摩抗磨与节能应用中的特点; 剖析了表面织构加工技术、表面织构形貌特征与分布、表面涂层制备工艺、表面耐磨涂层、表面热障涂层和表面技术与润滑的协同效应对运动副摩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LST)能有效改善运动副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直接/间接激光冲击表面织构(LSSP)技术已成为高效、灵活的表面织构加工方法,但由于织构加工工艺、形貌和分布特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结合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工况特性研究并优化表面织构的形貌和分布特征;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和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的耐磨涂层和热障涂层(TBC)具有良好的耐磨、隔热和抗氧化性,可使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类金刚石(DLC)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涂层的减摩抗磨和节能成效明显,但涂层材料种类繁多,很难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业化应用; 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表面织构、表面涂层与润滑的协同作用复杂,将来仍需综合考虑多场条件下各种表面技术耦合的减摩抗磨机理,进一步完善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复合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内燃机产业的绿色和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苏丹 《交通标准化》2010,(17):86-88
结合施工经验,对砼的表面缺陷,如表面裂缝、表面破损、表面颜色不均匀、表面漏筋的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对既有缺陷的修复处理办法,可为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107国道河南省郑州至许昌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铺筑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试验路情况,根据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数据,采用疲劳损伤力学方法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处治机理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地基支承、接缝传荷、加铺层厚度、加筋等因素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疲劳损伤寿命的影响,有利于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延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载交通的日益严重和当前路面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使得很多公路出现早期疲劳开裂和车辙现象。在对重载沥青路面应力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重载沥青路面的破坏机理,讨论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缺点,最后推荐了几种抗重载能力较强的沥青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介绍了如何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铺筑技术,并提出了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车辆在通过有裂缝、坑槽等不平顺的路面时会发生跳动,产生对路面具有瞬态冲击效应的动荷载。考虑在普通水泥路面上增加一层乳化沥青封层,采用ANSYS计算分析沥青封层对受动荷载作用的水泥路面动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动载作用下,增加沥青封层的水泥路面,动荷载作用效应在路表的影响范围要比没有沥青封层的小;沥青封层对面层底部的变形影响不大,但可降低面层底部的应力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共轭曲面的仿真原理,建立环面蜗杆齿面的统一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快速,直接地求解环面蜗杆的实际齿面。  相似文献   

20.
Mastercam软件应用中,昆氏曲面的构建是一个难点。文中从昆氏曲面的概念、构建步骤、曲面构建时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几个方面,来探讨昆氏曲面构建的方法,对昆氏曲面的教与学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