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开宏 《汽车运用》2004,(11):35-35
时下,一些“事故”频频发生,可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却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本来,别处发生事故,聪明的有车单位负责人或者车主及驾驶员应该从中找出自身的问题,拿出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免重蹈覆辙。可是,有些人却抱着侥幸心理,不下决心去认真整改,不主动  相似文献   

2.
陈克胜  张勇 《汽车运用》2003,(12):20-20
车辆安全管理要"制度化".通过事故案例分析,不难发现,个别单位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与其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在阅读订阅的<驾驶园>杂志中,"交安宽频"中的事故报道尤为令人警醒.但是,我也发现每次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类媒体报道中"高度重视"一词出现的频率都格外高.哪里出了事故,都可以看到领导"高度重视"的字眼,而且是事故越严重,领导越"高度重视",或许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种惯常的"高度重视",似乎只是体现在"补牢"上--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检查,而不去追究何以"亡羊"--忽视对事故征兆、事故苗头的排查,忽视各种制度、职责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杭州西湖区一家运输公司,每月开一次驾驶员安全会.会上,这家运输公司把兄弟单位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当成自己单位发生的事故一样,进行反思教育,借鉴人家的"亡羊"的教训,补自己的"牢".  相似文献   

5.
庆福 《驾驶园》2006,(3):56-57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驾车一辈子不出事故,有些人三天两头出事故,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驾车生涯中有很多"小窍门"是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一辈子不出事故的驾驶员就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些"小窍门".现将这些"小窍门"总结整理如下,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相似文献   

6.
保证车辆安全,是所有驾驶员的共同心愿.但要完全杜绝车辆事故,在目前还不可能.因此,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故,抱什么态度便是检验一个驾驶员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尺.正确的"一念"当然是及时妥善处理事故,吸取教训;而错误的"一念"则是把事故不当回事,甚至逃避责任,乃至使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学勤  建军  永国 《驾驶园》2002,(12):16
车辆上路跑运输,谁也不愿意发生交通事故,但谁也不敢保证不发生交通事故.而经济赔偿又总是错综复杂的,可谓"十赔九不清".如果车主和被雇司机双方事先无"约定"的话,一旦发生了事故,将会带来不少棘手和麻烦的事,因无"约定"导致最后上法庭的事常见.  相似文献   

8.
带队执勤要有信心 要克服怕出事担责任的心理,克服怕发生问题影响进步的心理,克服怕造成事故给单位"抹黑"的心理,树立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02,(1):25
所谓"私了"是指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为了逃避违章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私自了结事故的情况.交通事故发生后,有时由于当时未造成太大损失,当事人怕麻烦,图省事,不愿找公安机关处理,而私下协商解决事故纠纷,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但这种"私了"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权利,还可能让事故责任者逃避法律的制裁,更可能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10.
朱建中 《驾驶园》2005,(2):15-16
"新交法"引起了持久的争论.从前是对"撞了也白撞"的辩论异常激烈,颁布实施后,司机"无过错也要负全责"引起质疑.争论来议论去,无非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司机与行人的责任和赔偿认定问题上."强者"说要体现"以责论处":无过错不应负责和赔偿;"弱者"讲要体现"以人为本":无过错也要负责和赔偿.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北京市、江苏省已出台了"新交法"的地方实施办法,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按理讲,这是大众参与民主,参与法治的体现,本无可厚非,但笔者发现"强者"和"弱者"争论除了抓住"责任与赔偿"的焦点外,却忽视了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很少"争一争"、"议一议"大家如何来学习"新交法"、贯彻"新交法"、遵守"新交法",尽量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这难免有点本末倒置,让人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11.
柯林 《驾驶园》2002,(8):40
最近,笔者去医院探望因驾驶摩托车发生事故而头部受伤的朋友,他是驾车路经小巷避让一个横穿公路的小男孩而受伤的.问其是不是未戴安全头盔.他说:"别提了,真倒霉,头盔我倒是带着的,但是挂在了车把上,没戴在头上,我真后悔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8日,交通部公路司运管处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客车的目标是交通部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制定的具体措施.据交通部的统计资料,2003年全国公路客运总量为140.3亿人次,农村的客运量占到总量的50%~60%.面对如此大的客运市场,有些客车企业的领导,却只把目光盯在干线客车上,忽视了极有发展前途的农村客运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万品 《交通科技》2003,(Z1):96-97
通过对"和光"轮救生演习事故案例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查安全教育是否落实 一是检查车辆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人员是否落实,形式是否多样,各级安全组织网络是否健全,有无名存实亡、只挂名不干事的现象。二是检查车辆安全教育的方法是否有效,防止出现传达了上级指示、学习了兄弟单位发生事故的通报、座谈了安全行车的意义、提出了预防车辆事故的要求,却不结合本单位和每个驾驶员的实际,教育归教育,行动归行动,下了不少功夫,事故却接二连三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晓  谢建才 《汽车运用》2003,(12):23-23
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许多单位,平时不注重抓预防工作,没有预防措施,即使有了预防措施,也没有抓好贯彻落实,一旦发生车辆事故后,才开始做一些查原因、找教训、搞整顿、定措施等为时过晚的事情。事故一旦发生,损失已经形成,影响就无法挽回。因此,平时就要把预防车辆事  相似文献   

16.
宋元家 《驾驶园》2007,(6):59-62
打造"外语的士"群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的哥"王师傅在大连宾馆门前,遇到了两位日本客商打车.由于王师傅不会日语,他怎么也听不懂日商要去哪里.急得王师傅不停地在地上勾画飞机、火车、和轮船,意思问他们是不是去飞机场、火车站、码头.当日商表示这些地方都不去时,王师傅急得直跺脚.这时,日商在地上画了一个大桃子,王师傅顿时恍然大悟,拉着日商就去买桃子.可是一到水果店,日商又急得哇哇乱叫,王师傅不知错在哪里,只好又拉着日商回到宾馆.他找人一翻译,才知道这两位日商要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王师傅一看是个"好活儿",但再请日商上车时,却被客人拒绝了.  相似文献   

17.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的故事已成为过往烟云,但有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却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记.下面3则因动物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希望大家看后能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关驾驶员接到某一新型轿车后,一定要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阅读好说明书中的要求,包括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基本原理与结构等.有些驾驶员对此认识不足,没有认真按说明书上的要求去做.例如:桑塔纳轿车使用的轮胎为低压胎,有的驾驶员对说明书上的要求不清楚,甚至不会进行"巴"与"千帕"之间的换算,仅凭老经验给轮胎充气,结果轮胎充气过高,引起减震器过早损坏.  相似文献   

19.
车主在出车前最爱听的一句话应该是“祝您一路平安”。一路平安,这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但由于人们的主观因素或客观原因以及一些人们无法抗拒的因素,各种车辆事故还是会经常发生。为了使车辆在遇险时能保证驾驶员及乘员的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每个驾驶员均应了解和掌握车辆遇险时的防护措施。 除个别事故外,大部分事故在发生的瞬间,驾驶员均可作出些避让的动作,这些动作有的可以起到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有的则适得其反。在很多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驾驶员为了避免撞上某件物体而撞上了行人,有些驾驶员为了避免撞上一名行人而撞伤(亡)了更多的人。为此,  相似文献   

20.
军车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非正课时间人员管理松散.据统计,近10年中全军发生在"八小时"以外的严重行政责任事故有1293起,占事故总数的33%,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单位追求正课时间安全,疏于课后管理,放松了纪律,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自身要求不严,在节假日不严格按规定使用车辆,致使领导干部发生车辆事故相对比较突出.二是私自出车现象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