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区域综合交通网点轴型开发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红刚  雷鸣涛 《公路》2006,(10):122-127
初步探索将“点—轴开发”理论与区域综合交通网的战略发展耦合,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点轴型”开发模式。并以甘肃为例,从解决综合交通网现实发展与未来需求的矛盾入手,重点阐述了运用“点—轴开发”理论,加快构建以“三点五轴”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点轴系统,按照“点—轴渐进式开发、以点带线联网拓面”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结构型式构筑多枢纽互联型、区域均衡型和开放型的现代化省域综合交通网的战略构想,以期能为非均衡型区域、发展中地区在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为例,从解决综合交通网现实发展与未来需求的矛盾入手,阐述了运用"点轴开发"理论,加快构建以"三点五轴"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点轴系统;按照"点轴渐进式开发、以点带线联网拓面"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结构型式构筑多枢纽互联型、区域均衡型和开放型的现代化省城综合交通网.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点——轴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将高速公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概括点-轴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勾勒并阐述了高速公路点-轴型系统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提出了并论证了高速公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干线轴是不宜以单一轴线孤立发展的思想,对高速公路点-轴型系统及充分发挥促进区域绿发展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观点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规划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刚 《公路》2008,(4):126-130
在国家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对运输枢纽和运输通道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证,并从履行西部运输区域合作12 1框架协议和发展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甘肃交通区位条件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特点,提出了按照"点—轴渐进式开发"、"以点带线、以线串点"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结构型式,构建区域性综合运输通道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依此提出了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体系主体框架的总体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0,(5)
本研究依托江西祁婺高速公路工程,根据婺源县及工程沿线区域的旅游资源,应用高速公路旅游开发面-线-点规划方法,提出了构建"快进慢游"相融合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做好服务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成智能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等三方面规划目标,以龙腾服务区为核心开展了服务区"一体三区"功能研究和旅游设施布局研究,以施工辅道为基础条件、周边景区为目的地开展了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全域全景式旅游为导向开展了工程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布设研究。依托工程交旅融合规划与建设,不仅能够完善婺源北部地区旅游通道网络,增强旅游资源的通达性,带动区域旅游发展,而且能够打破快进慢游的路域边界,为全国高速公路旅游融合建设提供先进示范。  相似文献   

6.
利用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带有驱动轴系统的乘用车前悬架分析模型,重点考察动力总成位置调整对驱动轴滑移、夹角特性的影响。以某车前悬架为例,通过对内球节硬点坐标参数化处理,得到在仅对动力总成位置调整时的驱动轴夹角及总滑移量变化趋势,并结合布置要求,得到满足驱动轴系统布置的内节中心硬点可行域。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动力总成调整的盲目性,同时能极大减少布置校核次数,对整车开发过程中驱动轴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时前驱轿车的驱动轴进行动力学分析,对影响驱动轴运动的因素进行了考虑,重点考察驱动轴外点与轮心的偏移距离对内点万向节的角度变化和轴向滑移的影响.文章以某款轿车的前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悬架总成或整车的角度来考虑设计驱动轴,通过优化万向节的位置来减少驱动轴的振动和噪声.这种新分析方法有利于将驱动轴的选型与悬架硬点的确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对整车开发中的驱动轴布置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干涉量校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两点法”来确定转向垂臂位置的方法;并根据转向垂臂运动轨迹,以Matlab软件为计算平台,开发精确确定客车转向垂臂位置的应用软件;同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两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理想转角关系,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双前桥多体动力学悬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平行轮跳及转向K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偏大,不满足设计目标。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硬点DOE分析模型,优化了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优化效果在整车性能分析中得到验证。此优化方法具有实用性及便捷性,为后续车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升了开发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2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网络结构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以苏南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苏南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区域运输走廊,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点—轴”总体结构布局;都市圈内部表现为围绕核心城市的放射状运输走廊,具有明显的圈层特征,内圈层轨道交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圈层适度发展BRT和都市圈轨道,外圈层以小汽车出行模式为主;苏南城市群是国内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应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理顺干线公路功能,引导区域城镇形成紧凑型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海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相关性分析,对青海省旅游景区可达性水平、空间格局、造成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全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区域集中,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各景区通行时间在2.48 h~11.7 h之间;公路时间可达性格局呈现“强核—弱核”双核空间分布;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与总里程显著性相关,与高速公路里程高度相关,与国道里程中度相关,与省道里程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甘肃宝天高速公路牛背—天水段路线沿线自然地貌景观特征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天水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环境和区域旅游资源现状等多方面因素,从宏观角度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构成进行系统地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本项目建构起“两带、六区、十三个景观节点”的景观系统框架,从而使项目的景观绿化设计结构和层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4.
设计通过对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及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生态规划思路,使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从以交通功能为主转变成集交通、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路、景观路。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全国推动"全域旅游",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已进入繁盛时期。而公路作为连接城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纽带,建设规模及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应用于云南省普洱澜阿(建议第一次出现项目名称时用全称)美丽公路规划的编制实践,依据公路的旅游功能以及调整旅游节奏的不同,从景观区域和景观节点两个层面总结出生态环境敏感区美丽公路的规划设计方法,为处理美丽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公路旅游交通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路旅游交通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公路旅游交通量的方法。采用四阶段分析理论,以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旅游交通总量,在分析基年旅游交通量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路段的交通出行量。有效地预测了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旅游交通量。  相似文献   

17.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轴压比为主要参数,进行了8个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曲率及水平荷载—水平位移滞回关系曲线,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系统考察了轴压比、长细比、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滞回曲线骨架线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弯矩—曲率和水平荷载—水平位移滞回关系模型以及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桥梁CAD中采用数据库技术的必要性,叙述了以核心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的桥梁CAD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以ACCESS作为核心数据库支撑系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桥梁结构分析CAD系统-“BridgeMaster”,介绍了上述理论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邯郸市名山车辆配件有限公司(公司地处燕赵古都邯郸,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一家自主研发、独立生产,并拥有单独出口权的科、工、贸为一体的高新企业(以生产“津轮牌”、“名山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飞轮及链轮、曲柄、前后轴、中轴、脚蹬等相关零部件为主业)。这家公司长期以来始终秉承“社会营销”观念,坚持“生产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的创新方针,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10,(45):9-9
德国吉特迈集团旗下的德马吉公司开发了5轴控制加工中心(MC)用齿轮加工用软件“DMGgearMILL”。并实际将该软件装配在5轴控制MC“DMU210U”,在正于美国芝加哥举行的机床展“IMTS2010”上作了演示。将此前无法实现的切齿加工功能配备于5轴控制MC,意在缩短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