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铁路钢桥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铁路钢桥检测、诊断、修补加固的维护系统,重点分析了钢桥检查方法和重点部位、钢桥性能的测试与评定,具体制定了相应的维修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铁路桥梁向大跨、高强方向的不断发展,稳定问题已经与强度问题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构造引入铁路钢桥压杆设计中,<铁路桥涵钢结构设计规范>钢桥压杆设计的有关条文有时并不能满足设计需要.目前工程实践大多采用规范、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铁路钢桥压杆设计及验证.在介绍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钢桥压杆稳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路钢桥典型细节疲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导致钢桥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设计、制造、架设及后期维护中需特别注意钢桥构造细节的疲劳问题.在对疲劳荷载谱、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和焊接钢桥疲劳薄弱部位等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焊接钢桥疲劳分析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大跨径公路钢桥的建造情况,根据对部分关键构造细节所进行的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几种新型结构型式和制造工艺中所存在的疲劳问题.最后总结了防止钢桥疲劳破坏的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钢桥疲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有效防止钢桥疲劳破坏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钢桥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和进步的背景下,跨铁路桥梁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钢桥是当前跨铁路桥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当前铁路建设行业的基本要求,还是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环节。钢桥上的吊装施工指的就是跨铁路钢桥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钢桥的吊装施工技术更是当前施工单位需要引起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就将结合实例分析跨铁路钢桥吊装施工技术的应用,希望对这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钢桥设计指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性能钢的研究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桥梁创新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推动高性能钢的工程应用,本《高性能钢桥设计指南》系统地介绍高性能钢的材料性能、设计制造要点及高性能钢桥典型桥例,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结合摩洛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土钉墙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工程符合《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施工及质量控制达到了《法国土钉墙施工指南》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铁路钢桥柔性防水保护层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高速列车-轨道-环氧沥青柔性保护层-桥梁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得到综合工况条件下的柔性保护层力学响应峰值,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环氧沥青混凝土在铁路钢桥防水保护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柔性防水保护层材料性能均满足力学控制指标值和铁路规范中相应技术要求,环氧沥青混凝土在强度、抗冻性能方面接近刚性保护层材料,在防水性、抗侵蚀性、抗磨耗性能方面优于刚性材料;柔性防护体系与钢板间良好的粘结和协调变形能力,复合结构具有优良的层间抗剪性能。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钢桥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铁道部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在九江长江大桥和孙口黄河大桥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有的填补了我国钢梁设计规范上的空白,有的突破了国外同类规范的局限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特大跨度铁路钢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钢桁梁桥桥面结构设计及减小噪音的结构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日本铁路非结合钢桁梁桥、结合钢桁梁桥的桥面结构设计,及减少铁路钢桥噪音的结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述嘉闵高架大跨度三维箱型结构钢桥在建造过程中,焊缝收缩所产生钢桥变形的原因,研究制定有效工艺对策措施,在制造中控制和缓减焊接变形,确保嘉闵高架钢桥建造重点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7A04铝合金矩管压弯构件稳定性承载力、失稳模态和变形性能,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A04铝合金矩管压弯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长细比、偏心率和偏心方向对压弯构件稳定性承载力和失稳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绕弱轴偏心的压弯构件全部发生平面内失稳,绕强轴偏心的压弯构件发生平面内失稳和平面外失稳2种模态;数值计算得到的稳定承载力相关曲线与按《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公式计算的稳定承载力相关曲线对比的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保守,不适用于7A04铝合金矩管压弯构件,需要进行改进与修正.  相似文献   

12.
该文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群桩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结合一座连续梁桥分别采用中日规范进行抗震分析与比较。中国规范要求桩基在地震中保持弹性工作状态,而日本规范允许桩基在特殊情况下塑性屈服;中国规范对群桩基础仅进行强度指标验算,而日本规范对强度、位移或转角进行验算;中日规范的群桩基础抗震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实例计算表明:对于桥墩的地震需求,"日本规范"明显比"中国规范"大;但对于群桩基础的地震需求,当桥墩屈服后,基本一致;基础的转角不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刚架拱桥是在桁架拱桥、斜腿刚架桥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桥梁,属于有推力的高次超静定结构,拱肋和拱腿都属于压弯构件,国内许多该类型桥梁在运行期间经常发现荷载的压力线严重偏离了拱轴线,跨中实腹段主梁下缘与拱腿根部上缘分布着大量裂缝,甚至不满足规范要求。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利用扩大截面的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加固前后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而且施工完成后结构受力状况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多边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工程应用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屈曲,分别建立了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新型吸能部件的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在当前高速碰撞有限元分析中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通过数值计算观察3种类型部件的变形模式和压皱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重量相同、厚度相同以及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吸能部件与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在变形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车型前独立悬架副车架横梁开裂的产生原因进行材料力学分析、CAE分析,确定横梁开裂主要原因是断面系数相对过小,本文提出增加断裂处的断面系数、降低断裂处与其四周的应力差值、增大横梁中部应变等方案进行优化。进而对优化后的横梁再进行应力计算和CAE分析,确保优化效果,最后通过应变片检测、试验验证对优化后副车架横梁的应力和可靠性进行再确认,以充分保证该横梁满足整车的可靠性要求。其中的优化方法和思路对类似产品设计和优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东佛山高明大桥扩建工程是长103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连续梁桥。文章介绍了该桥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监控的目标、方法、数据分析、调控措施和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二维截面法在精确预测汽车梁类件回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昕  成艾国  钟志华  申丹凤 《汽车工程》2007,29(1):83-86,32
三维零件回弹结果的精确预测一直是个难题,文中把二维截面法应用到对三维零件回弹管预测和补偿上,离散整个三维零件为各个特征截面,通过二维截面法和有限元软件LS-DYNA精确地对汽车纵梁回弹和补偿进行了预测计算,实践证明。通过两次的回弹预测和补偿计算,汽车纵梁补偿后的回弹结果和实际产品形状相比,误差在0.5mm以内,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海长江大桥全长16.5km,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跨江桥梁。设计中根据大桥的建设条件与特点,开发与应用了公轨合建、大跨度斜拉桥、大跨度组合梁、大型预制构件、节段拼装主梁等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为大桥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着重介绍了上海长江大桥跨江段桥梁的设计与科研。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力、破坏全过程。在分析中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对构件在受荷载加固和未受荷载加固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效果是明显的,同时加固效果与被加固构件破损程度和加固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杜宇  姚显贵  于华 《隧道建设》2018,38(12):1990-1997
为了解决长度超过100 m的地铁出入口的消防疏散问题,通过分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规范中安全出口的定义,对比《地铁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及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中关于长度超过100 m出入口消防疏散相关的条文及条文解释,并对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经研究,认为解决超长出入口消防疏散的方案主要有:1)设置疏散楼梯间; 2)在通道长度不超过100 m处设置分支通道; 3)在通道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加强通道的防烟排烟措施; 5)将该出入口仅视为过街通道; 6)划分防火分区。对于出入口计算长度,建议统一计算至出入口通道暗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