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CRRT,12-24 h/d,隔天使用。结果成功救治5例,死亡3例;疗程结束后7例体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N)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血气各项指标SaO2、PaO2、pH、BE、HCO3-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肯定,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的肝移植术后患者56例次的临床资料,讨论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导致术后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29例(51.8%)发生细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53.7%)为主,感染的菌种中G~+菌(46.3%)主要为金葡菌及肠球菌,G~-菌(53.7%)分布较分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时间超过10 h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超过24 h为手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应针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提高手术技巧,促进呼吸功能恢复等手段,以减少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对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继发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PTD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龄≥18岁、移植前无糖尿病、首次肾移植患者,排除移植前甲状腺功能异常、移植后空腹血糖受损、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失访或死亡患者。按照2014年PTDM诊断标准,根据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 RT)45 d后至少2次空腹血糖(FPG)结果分为移植后糖尿病组(PTDM组)及移植后空腹血糖正常组(PTNFG组),并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GA对RTR继发PTDM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282例RTR,有72例不符合条件,最终21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PTDM组21例、PTNFG组189例。PTDM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PTNFG组(P<0.05);低镁血症发生率PTDM组高于PTNFG组(P<0.05);术前G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14 d,PTDM组GA均高于PTNFG组(P<0.05);其中术后14 d GA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当术后14 d GA为14.55%时,约登指数最大,预测PTDM的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87.3%,阳性似然比为4.5,阴性似然比为0.49,阳性预测值为57.1%,阴性预测值为87.3%。结论肾移植术后14 d GA可预测RTR继发PTDM。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与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匹配HLA位点对移植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方法,比较分析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患者和10年以下患者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490例存活10年以上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供受者匹配HLA A位点A2、B5、B35和DR9抗原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259例)。然而,HLA B位点B13、B46抗原在存活10年以上供受者匹配HLA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结论供受者HLA-A2、B5、B35和DR9抗原相容的移植,可能有益于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回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2例重叠HCV感染,HAV和HDV重叠感染各1例。表明HBV感染及在此基础上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发生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环孢素A的应用和它所引起的肝肾毒性是移植后重症肝炎发生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应慎重考虑HBV感染者的肾移植适应症,有HCV、HDV重叠感染者不宜施行肾移植术。对HBsAg阳性肾移植患者应加强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及早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肾移植手术时机、免疫抑制及抗痨治疗方案的选择 ,并观察移植效果。方法 对 1 2例有结核感染的尿毒症患者行 2~ 4月化疗后行肾移植术 ,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 ,术后继续抗痨 6月~ 1年 ,观察移植效果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 短期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术后CsA浓度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排斥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但肝功能损害发生增多。除一例因自停抗痨药而复发外 ,其余病例均未见结核复发或加重。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后经短期化疗可行肾移植术 ,移植效果较好。应注意肝功损害的发生。术后给予 6月~ 1年抗痨治疗可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中心10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汇总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门脉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肝动脉流速降低,后逐渐恢复正常。107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87%),肝动脉狭窄5例(4.67%),门脉血栓形成3例(2.80%),肿瘤复发7例(6.54%),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16.82%),慢性排斥反应10例次(9.34%),胸腔积液105例(98.13%),腹腔积液65例(60.74%),假性动脉瘤1例,胰漏1例,胆道感染4例(3.74%),胆道狭窄4例(3.74%),胆漏5例(4.67%),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无原因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血白细胞计数低,胸部X-线及CT:两肺斑片状浸润影伴间质改变,治疗病情无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为洋葱伯霍尔德菌,肺活检病理: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予大剂量复方新诺明(SMZco)针剂,盐酸氨溴索、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无创机械通气,调整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对症支持治疗17 d治愈。结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常见机会性感染疾病,易引起ARDS。早期诊断,静脉使用大剂量SMZco的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高危患者术后应用 Cs A免疫抑制治疗的特点 ,摸索高危患者肾移植术后的早期临床监测及处理。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 FPIA)对 30例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全血环孢素 A( Cs A)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全血 Cs 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 ,但是容易发生 Cs A的肝脏及胰腺的毒副作用。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全血 Cs A浓度有助于预防和减轻 Cs A的毒副作用 ,维持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在良恶性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镜室行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的46例良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及介入治疗情况,评估气道狭窄严重程度、气道狭窄类型、狭窄部位分布,使用呼吸困难指数(MRC D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通过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评价临床疗效,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术后转归。结果 46例患者年龄(62.43±12.34)岁。气管狭窄36例(78.26%),左主支气管6例(13.04%),右主支气管10例(21.74%),右中间段支气管2例(4.35%);其中恶性中心气道狭窄33例(71.74%),良性病变13例(28.26%)。46例患者共进行58次介入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支架置入、冷冻、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前气管狭窄程度(85.42±7.81)%,术后为(24.17±5.79)%;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由介入治疗前的(81.00±17.13)%改善为(20.50±6.43)%,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程度(24.17±9.14)%,较术前(77.50±16.66)%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t=22.43,t=19.02,P均<0.001)。术后MRC DI 0.98±0.62,明显低于术前的3.42±0.57(t=19.65,P<0.001);介入治疗术后KPS(83.91±8.96)明显高于术前(34.01±13.14)(t=21.28,P<0.001)。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4例(8.70%, 4/46),一过性室早1例(2.17%, 1/46),牙齿脱落2例(4.35%, 2/46)。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3.79%(4/29),另有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中;13例良性气道狭窄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气管镜治疗可迅速缓解中心气道狭窄,安全、可行、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