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李亮  邓涛  田伟  刘兰 《公路》2006,(2):164-167
公路雪崩是多雪地域积雪较厚的山坡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其突发性,常常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雪崩,对减少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是雪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提出“积雪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将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分为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和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从发生学角度论证了公路雪崩发生危险度评价的参评因素和指标体系。详细论证了两类评价各自的特征、操作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以及铁路的主要走向和基本位置由人文、经济、社会等人文因素和水文、河谷等自然因素决定,雪崩和其他病害问题对其决定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雪崩防治规划应从公路规划的最初阶段着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时就应考虑雪崩和其他病害对今后公路交通的影响问题.这是避免和减少雪崩灾害的最好方法,对建成后的公路管理和雪崩治理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在对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方法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以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复杂性和局限性,确定公路雪崩的4种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危险度评价指标,根据各个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所占权重,建立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G217线天山公路雪崩典型路段,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使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更科学、更全面,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全长174.8km的廊道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获取雪崩灾害分区指标因子,建立雪崩灾害危险度因子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成11个分区评价单元区段。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分区评价模型,对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进行雪崩灾害危险度分区,并与实地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对该区段的雪崩灾害分区结果绘制成图。本研究可为川藏公路沿线雪崩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华 《隧道建设》2019,39(4):642-650
雪崩是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影响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合理的雪崩防治方案,通过对隧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隧道两端洞门上方潜在的雪崩发生区域。采用tan α参数作图法对雪崩扩散距离及雪崩对洞门的冲击力进计算分析,提出在主隧道进口设置25 m明洞、洞门顶部设置导雪墙、出口设置5 m明洞、安全隧道进口设置15 m明洞的雪崩防治方案。方案能有效防止雪崩灾害对铁路隧道的威胁,保证铁路隧道冬季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雪崩、风吹雪及厚层积雪,是高山和严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国内在天山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等多雪高寒山区的道路交通中,逐步采取了导风板、防雪崩走廊、导雪堤、防雪栅栏等工程防治措施,积累了一些雪害的治理经验.结合某国际铁路的可行性研究,介绍了雪害的工程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区公路雪灾因子进行分析,由此得知温度、湿度、降雪量和积雪日数是决定公路雪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主因子的专家打分方法的山区公路冰雪灾害强度模型和预警评估模型。运用山区公路冰雪灾害强度模型和冰雪灾害强度分级标准,在预警评估模型的支持下对重庆地区的历史雪灾进行判别和归类,结果与实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1)
通过实例论证了重大公路工程应进行气象可行性评估的重要性和进行气象可行性评估方法的一些建议,提出应与气象部门联合攻关。公路设计部门应该按评估的结论,提高预防性设计的理念,将容易发生灾害的路段做出预防方面的设计,使工程竣工后,减少公路的灾害,减少公路养护费用,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9.
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遥感和基础路网数据的快速获取机制,为重大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保障.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重大公路灾害后交通部门开展应急抢通保通缺乏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归纳概括当前中国可用的遥感数据资源管理分布情况,结合对遥感数据服务提供机制和公路地图数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公路灾害遥感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陈晓光 《国外公路》1998,18(5):18-24
该文通过对雪崩运动过程的描述,阐述了雪崩的运动机理,规律,破坏力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种雪崩灾害预防和防护措施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山区公路水毁路段灾害快速评估难题,以甘肃省南部片区公路水毁为工程背景,通过查阅公路相关规范、标准、已有工程实例,制定了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水毁工点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标准;结合其经济损失,拟定了单个工点水毁评价分析模型;并在单个水毁工点评估基础上,针对水毁公路等级、水毁密度、灾害类别,拟定了相关系数,初步提出路段评价分析模型,通过大量水毁路段数据,不断测算、修正、优化模型,提出了更为实用的路段评价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发生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毁路段灾害评估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为公路应急抢险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可供类似公路路段水毁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适宜的防治对策,减少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的发生。选取榆林境内佳榆公路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首先通过调查确定了区内自然环境状况,其次对沿线16个典型灾害点进行了详细勘察,将沿线主要灾害划分为坍塌、滑坡、坡面侵蚀三种类型,然后分析了边坡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最后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深切峡谷区,地形极为陡峻。受印度洋水汽的影响,沿线雪崩极为发育。本文以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全长174.8km的廊道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沿线影响该段雪崩发育的气候、地形以及下垫面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沿线的雪崩灾害形成条件,对该路段的雪崩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在陕北黄土地区发生频繁,给当地公路交通建设和运营造成严重危害。结合陕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典型路段沿线岩质边坡的现场调研,研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了影响岩石崩塌灾害的因素,并通过专家评分法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进行危险性分级及评价,并以k 18~k 17+400路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公路地质层的岩石性质、地区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相关实地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对该地区公路地质所造成的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低度危险区总里程为14 km,占公路全长21. 87%;中度危险区域的总里程有34 km,占公路全长53. 13%;其中属于高度危险路段总里程数为16 km,占公路全长25. 00%,表明本工程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上偏中度。  相似文献   

17.
程建军  高玉祥 《公路》2023,(9):58-65
沙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灾害频发,用先进的减灾选线设计方法进行沙漠公路的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源头上减小风沙灾害对公路建设运营的影响,研究了沙漠地区公路减灾选线设计方法。在设计全过程要强化减灾选线的理念,加强前期风沙危害的勘察与分析;结合工程要求和风沙危害特征,提出了沙漠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沙害严重区域,可开展方案的综合优选,构建了沙漠公路路线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尉犁~且末沙漠公路为例进行了方法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公路沙害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沙漠公路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能对今后沙漠地区公路的减灾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卫东 《东北公路》2002,25(4):36-37,96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地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的分析,阐述了对于两种水毁灾害防御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实质性的水毁防治目的,改变以前的事后抢修为源头设访,最大限度的减少公路水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雪崩、风吹雪及厚层积雪,是高山和严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雪害对公路、铁路交通的危害,前苏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境内早在天山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等多雪高寒山区的道路交通建设中,逐步采取了一定的工程防治措施,积淀了一些选线及治理经验.结合某国际铁路的地质选线,介绍了雪害的基本类型及选线原则.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频发的现实,基于风险理论开展了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风险评价。选取年平均积雪深度≥1 cm日数为空间危险性评价指标,从空间和时间维度进行了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危险性评价。选取区域路网密度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承灾体易损性评价。通过引入风险度指数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风险评价,明确了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风险等级。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风险度指数的区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榆林北部、渭南东部及汉中大部分地区风险较低,延安、安康及商洛大部分地区次之,秦岭山区及咸阳西北部地区最高;陕西省干线公路雪灾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5级,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秦岭山区和咸阳西北部地区,分别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0.74%和9.42%,计算结果与陕西省已发干线公路雪灾状况一致;G108,G210,G211,G310,G312和S101,S107,S209,S304,S306等干线公路均有部分路段位于高风险区或极高风险区内,这些路段应加强日常养护、物资和装备储备以及编制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应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装备迅速到达灾害现场开展工作,以降低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