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有限时域差分法,对空气-抛石-土层3层介质进行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分析雷达波传播过程和典型接收图谱。结果表明,雷达波在介质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能量随传播距离逐渐分散,遇到电学属性不同的界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根据雷达波反射和同相轴连续特征可推测抛石层与土层交界面,根据波形反射异常、波形反向、波速变慢可圈定疑似夹泥等软弱异常区,但多次回波使接收图谱畸变,易引起误判。将探地雷达应用于实际抛石围堰工程探测并结合钻孔勘测,探明了抛石层厚分布和抛石体内异常。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试验结合现场检测及监测等手段,研究抛石挤淤法对某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试验及检测结果表明:抛石挤淤体通过加快下卧层孔压消散来提高地基强度;抛石挤淤浅层换填方式能大大提高淤泥路基强度,挤淤后路基侧向变形稳定;钻孔、地质雷达联合静力载荷试验是确定抛石挤淤剖面形态及挤淤强度有效检测手段;抛石挤淤工法值得软粘土地基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抛石挤淤堤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成堤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防波堤工程,开展外观调查、变形变位监测、钻孔探摸及探地雷达等检测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抛石挤淤成堤效果检测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雷达抛石施工效果探测基础提出了一种抛石量计算方法,并分步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以连云港某路基施工项目为例,采用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进行抛石量计算;总结了工程中常用的抛石量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对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抛石量计算方法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对介电常数的确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内河中使用事后检测的抛石测量系统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轨道的抛石快速检测系统。通过分析抛石测量的需要,构建了抛石快速检测系统架构,同时深入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信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关键技术,完成了软件功能模块和数据库总体设计。该系统与目前抛石检测系统对比试验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高效、精确、实时、低成本测量等特点,提高了抛石测量的自动化水平,并将抛石测量技术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针对外海离岸码头深水化给水下抛石基床整平作业带来的问题,通过国内外调研,采用模型试验、陆上原型试验、实船试验、水上测量试验验证等手段,研制了深水抛石整平船,开展了抛石新工艺、精确测量水下固定点标高新方法和深水机械化整平方法的研究,实现了抛石、整平、检测一体化机械化整平这一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深水抛石整平船的建造与应用、整平机技术特性、基床整平工艺、基床整平的精度和效率等,实现了深水条件下基床施工以抛石、整平、检测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该船采集的试验数据及经验可为后续研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东海 《水运工程》2012,(12):126-129
抛石挤淤的适用范围一直被认为只局限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地基.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抛石挤淤还经常用于厚度较大的淤泥地基处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抛石挤淤堤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控制、观测检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交波形MIMO雷达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波形信号,采用低增益的宽波束照射探测空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波形分集技术,分别获取空间分集和虚拟孔径以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利用信号和噪声特征值大小以及特征增量之间的差异,提出了MIMO阵列特征增量门限(Eigen Threshold,EIT)多目标检测方法(MIMO-EIT),并与常规阵列算法作比较,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MIMO-EIT方法多目标检测能力优于传统相控阵EIT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海上超厚抛石层冲孔灌注桩成孔施工工艺。水上平台的搭设、钢护筒跟进、泥浆配置等相关技术,是实现冲孔灌注桩穿透抛石层的主要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海域深厚层淤泥(>28 m)条件下,对定向滑移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施工技术,从堤头抛石加载、爆炸挤淤爆破参数选择、循环进尺控制、两侧爆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体积平衡法,沉降观测,钻孔勘探”等检测手段进行监控,保证爆炸挤淤悬浮式防波堤地基质量,工期短、费用低、沉降小,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航道整治工程难度大、水沙条件变化复杂的河段。目前,该河段典型的航道整治措施为软体排加抛石与钢丝网护坡相结合的稳滩固岸结构,而施工中水下抛石形态的监控难度较大,缺少简便、直观、实用的软件与地形测量仪器相结合。本研究基于多波束河床地形扫描技术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一种水下抛石着床形态实时监控系统,对抛石前后的水下地形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反馈抛石施工区域漏抛少抛超过安全允许范围的情况并预警。研究成果将对水下抛石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球载雷达的杂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载雷达是地面雷达的延伸,由于雷达平台的升高并且采用下视工作,地杂波强度较大.同时雷达平台在高空会有慢速飘动,将引起杂波谱中心偏移和杂波谱展宽.针对球载雷达工作的特点,分析了雷达在飘动状态下的杂波谱,简要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子式DPCA技术抑制杂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爆夯技术近年在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福建某重力式码头基床、地基及水文的实际情况,总结块石基床水下爆炸夯实技术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爆破的安全控制,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抛石护岸工程水下抛石效果评价是工程水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和分析工程水下质量状况,对确保抛石护岸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可用于对水下抛石效果进行多维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准确评价施工质量、精准指导下一阶段施工、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对3个试验区的分析,总结出一般施工规律:1)由于工程区上游起始处以及下游深水侧容易产生冲刷,抛石效果较差。2)工程区中部及近岸区抛石效果较好,但容易过抛。  相似文献   

16.
平顺抛石护岸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增强堤岸的抗洪能力,保障沿江城乡防洪安全或控制有利河势。然而,护岸块石常常发生滑落导致抛石护岸破坏。针对抛石护岸的水毁破坏问题,进行了抛石护岸实际水毁情况调研及水槽试验研究,认为平顺抛石护岸水毁主要表现为护岸块石的流失、滑落以及岸坡变形,导致坡面土体裸露,提出了抛石护岸的3种水毁破坏模式并分析了相应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7.
胡高松  张海军 《水运工程》2019,(S2):114-118
在海上超软地基施工砂袋围堰时,因地基淤泥深厚、承载力差,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筑堤基础不稳。目前由于国家对用海审批严格,严禁超越用海使用红线,所以无法通过采用传统工艺加大底层持力砂袋或围堰前沿抛石、填土等进行压脚扩散荷载。通过对砂袋围堰形成过程的受力分析,并进行典型段试验,采用整体通长砂袋筑堤的方法,得出解决砂袋围堰不均匀沉降的更优方案,可以使砂袋筑堤过程受力均匀,减少不均匀沉降,加快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18.
费晓昕 《水运工程》2021,(2):104-108
抛石丁坝是河道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整治建筑物,能够束水攻沙,保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然而抛石丁坝水毁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动床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平原河流丁坝的水毁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丁坝水毁破坏的常见形式,认为坝头块石的坍塌流失是影响丁坝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抛石丁坝稳定性可基于坝头水毁来研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坝头水毁程度判别指标,研究指标的求解方法和坝头水毁程度等级划分方法,得到了坝头不同水毁程度对应的指标值,并对丁坝维护时机的选择加以说明。该方法为抛石丁坝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思路,有利于抛石丁坝整治效果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许多围海造陆工程需要在淤泥质软土区抛石挤淤形成围堰,且抛石斜坡堤下淤泥质软土的孔隙水压力测试有着广泛的应用。孔隙水压力测试对软弱土层的固结、有效应力的增加情况以及抛石斜坡堤的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抛石挤淤形成的斜坡堤下淤泥质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测试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积累经验,可以为堆载预压工程或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