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思路,然后提出了公路网生命线路径判识方法以及公路抗灾能力评价方法,在公路网生命线布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网生命线布局的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震区的公路网规划建设、公路系统的抗震加固以及防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王明文  王江平  姜彩良 《公路》2011,(6):121-124
针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连通可靠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了从路段到路径,从路径到路网的公路网连通可靠性评价思路,在对公路单元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路段、路径及路网的连通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震区的公路网规划建设、公路系统的抗震加固以及防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公路路网的抗灾能力,指导灾区公路规划和生命线公路工程的建设,在目前公路网抗震设防既无系统理论,又无可执行的技术指南的情况下,借鉴国内外单体工程抗震设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发挥路网整体抗灾能力的角度,以公路运输满足抢险救援的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地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路网抗震设防的思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能力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创新地提出了在高烈度地震区的悬索桥采用耗能型中央扣的思路。耗能型中央扣首次将防屈曲钢支撑构件应用于悬索桥,对其结构构造和设计参数的取值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和四川高烈度地震区高速公路的咨询审查过程中,就高烈度地震区桥梁的桥位选择、桥型选择、桥跨布置、抗震分析、减隔震设计及构造措施等提出了设计审查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烈度地震区的粉(砂)土地基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均较差,易出现地基土液化的现象,会对桥梁桩基础的沉降和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影响到桥梁上部结构以及桥上行车的安全。该文基于铁路桥梁基础设计的相关规范,对高烈度地震区粉(砂)土地基液化对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及承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烈度地震区粉(砂)土地基液化对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及承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通过增加桩长以减少桩基沉降并提高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受5.12大地震影响,位于高烈度地震影响范围内的隧道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致使施工和运营完全中断。结合都汶高速公路三座隧道的震后检测结果,分析研究在活断层附近和高烈度地震区修建隧道工程的抗减震关键技术,为以后在活断层附近和高烈度地震区修建隧道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紫坪铺水库左岸场内重载公路路肩挡土墙震害调查分析基础上,得出高烈度地震区提出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Ⅷ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的高挡墙应适当考虑提高地震放大系数、挡土墙材料应改为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等观点。在总结分析工程建设的抗震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今后工程的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标准的修编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汤建良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90-192,201
通过反应谱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在衬砌刚度材料变化时的地震反应,采用3种工况分析,其计算结果与震害区公路隧道情况调研吻合,为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工程建设者认为横系梁设置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合理设置横系梁个数和刚度能有效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但目前国内各地区横系梁设置原则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工程虽处于低烈度地震区,却参照高烈度地震区设置多道横系梁,不但导致材料浪费、施工繁琐,而且还降低了结构的位移延性。本文以6度区某高速公路一联3×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工程实例,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分别进行静力和抗震分析。对不同模型分析可知6度区双柱墩未设置横系梁对结构静力影响不大,在抗震性能上亦具有充分的储备;设置横系梁虽提高桥墩横向刚度、改善墩身弯矩分布,但对墩顶位移和墩身抗剪的能力保护不一定有利。因此低烈度地震区双柱墩参照高烈度地震区设置多道横系梁是欠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地震灾害下公路网的破坏形式和地震灾害对公路网的损害机理,研究地震烈度、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与公路网可靠性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出地震灾害影响下公路网最易受损的桥梁单元和边坡单元的连通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灾害下区域内任意2点之间的路径可靠度、OD对间的出行可靠度和反映区域路网总体情况的网络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震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网可靠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震灾区公路网的结构优化,对区域公路网应急救援规划及灾区公路重建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梁结构建设期间的抗震性能存在较大风险、国内公路桥梁在建设期一般没有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问题,基于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重要性系数的概念,根据设计基准期、烈度、超越概率及地震重现期关系,研究了公路大跨度桥梁建设期的设防标准和抗震重要性系数,通过数值模拟,采用所推荐标准与抗震重要性系数评估了西部高烈度区一座T形刚构桥在建设期的抗震性能,并与成桥状态桥梁抗震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大跨度桥梁建设过程中地震响应规律与成桥状态不同,对于桥梁建设期抗震,建议建设期在5年内的桥梁采用5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建设期超过5年的桥梁采用桥梁抗震设防类别E1地震作用;要求建设期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某简支梁桥的抗震能力,采取适当的减震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建立了某简支箱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将板式橡胶支座与磁流变阻尼器组合使用,在桥梁的支座和伸缩缝处共设置8组磁流变阻尼器,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简支箱梁桥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对简支梁桥的减震效果非常显著,并且能够很好地接近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半主动控制对于桥梁整体地震反应的减震效果优于始终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这为半主动控制阻尼器在简支梁桥抗震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鄂黄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55+200+480+200+55m的五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虽然桥位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但该桥是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其抗震性能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鄂黄大桥的抗震设计,从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荷载计算、斜拉桥支撑体系选择、抗震措施等方面研究斜拉桥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烈度区的某大跨度连续梁桥(89m+170m+89m),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全桥均采用三维梁单元建立空间模型,对于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的滞回耗能特性和自恢复功能,活动支座的摩擦耗能以及固定销剪断后的效应进行了模拟,同时模拟了阻尼器的阻尼耗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及桥台处纵向阻尼器后,结构的反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确保了高烈度区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公路防灾减灾水平,在实地调查、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系统。从灾害过程管理和工程过程管理两方面概括阐述了公路路基灾害防治对策系统的框架和内容,确定了各防治对策之间和最终防治效益的逻辑关系,指出了防治对策的联动性和可持续性,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平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赵永国  贾志裕 《公路》2002,(6):108-112
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从而使公路建设面临诸多的受灾风险和致灾潜势,而现有公路系统在先天不足使得公路的抗灾功能极为脆弱,又大大加剧了环境灾害的危害程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公路系统的易损性构成了西藏公路发展中尖锐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通过整治改建增强公路系统的承灾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使公路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明了以往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区域城镇空间形态演化是路网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判定区域城镇空间体系的发展阶段是进行公路网布局的基础。详细提出了建立空间体系发展阶段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判定指标的选取和权值的确定以及指标的评价,为基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分析的路网布局规划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