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简述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管理对象、功能、作用及实施意义,介绍KMPDM系统应用实例的实施内容,、做法及效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软件产品选择和实施队伍组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需求分析及产品数据组织等主要实施内容,列述PDM实施策略、系统目标、模块功能,及表格定义与配置,用户管理原则和数据建立导入等方面的做法。实施PDM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平台,提高了设计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产品数据管理(PDM)信息化研发平台环境下,为了有效建立"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管控机制,按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7.3设计和开发"的要求,策划了设计开发各阶段应具备的文件。探讨如何设置研发管理质量门,定制PDM中文档类型与格式,优化审核流程,实现在PDM中对产品技术文档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研发过程质量管控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宋志 《中国铁路》2011,(7):16-19
通过道岔转换设备数字化仿真平台的研究,重点突破道岔转换设备设计中动态特性的保证能力,在数字化仿真样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特性分析和试验仿真,以实现优化设计。通过数字化仿真样机和数字化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可实现道岔转换设备设计过程的动态响应,全面提升转换设备的研发效率、产品可靠性和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渡线道岔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提高运输效率,概述渡线道岔的运用现状,从渡线道岔联锁特点和设计原理出发,针对运输部门垂直天窗给点困难、设备部门不能充分利用垂直天窗、实施"双改单"方案时存在安全风险、实施非正常行车时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优化渡线道岔设计,提出按带动道岔设计渡线道岔、设置渡线道岔故障辅助按钮2种改进方案。经比选,推荐设置渡线道岔故障辅助按钮方案。渡线道岔运用改进方案对于减少其故障或检修时的影响范围,减少安全风险、提高运输效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高速道岔铺设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施工方法难以满足高速道岔铺设的标准和要求,必须研究有砟高速道岔施工的新技术,以提高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研究结论:结合甬台温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高速道岔施工情况,国内首次研制了有砟高速道岔基地组装平台,开发出高速道岔平台预组装、整组运输及铺设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道岔铺设基地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完全符合铁道部关于高速道岔施工技术的要求。该成套施工新技术先进合理,有效提高了高速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为高速道岔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不同速度等级、不同运用环境下高速列车的快速设计、快速制造以及保证谱系产品的健康运营和管理,提出并构建由数据平台、设计平台、制造平台和健康管理平台组成的面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高速列车谱系化产品技术平台.首先,剖析高速列车谱系化与健康管理平台的融合机制,集成零部件研制与使用阶段的研发数据;其次,从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7.
时速250km级18号道岔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华武 《铁道学报》2007,29(1):66-71
为确保客运专线建设成功,铁道部组织进行了客运专线道岔的自主研发。本文以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建立了250km/h客运专线道岔动力强度、无缝道岔设计理论、转换计算理论、轨道刚度设计理论等设计理论体系,优化了道岔平面线型,研发了新型扣件系统及心轨一动处工电结构,实现了岔区轨道刚度的合理设置与均匀化。对所研制的250km/h客运专线有砟轨道18号道岔在胶济线进行试铺和动测试验,CRH动车组、提速客车及货车直、侧向过岔时的动力测试结果表明,该道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平稳性,证明了客运专线道岔设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及道岔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道岔采用定期修模式,难以及时掌握道岔状态的问题,研发了道岔综合监测系统。通过对道岔电气特性参数和机械特性参数等关键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工电结合方面,对道岔在运用过程中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介绍系统架构、各子系统组成,以及智能分析平台原理,并通过动静态试验验证,可为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介绍业务过程管理(BPM)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企业当前在不合格产品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BPM的不合格产品处置信息系统。系统将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建模,以表单为数据载体,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同时运用门户待办提醒和短信的催办以及流程绩效管理等手段,有效提高了不合格产品处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道岔转换设备故障率高,影响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的问题,研发了道岔转换设备安全参数实时监测系统。在不改变原有道岔转换设备结构的前提下,利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销轴传感器、垫片式压力传感器、一体化振动变送器等,测量道岔转换密贴值、道岔转换阻力、锁闭压力和基本轨振动,从而实现道岔转换设备各项安全参数的监测;利用既有信号电缆作为通信和电源传输通道,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信号机械室内,数字化展示道岔转换设备的运用状态。经过现场试验验证:该系统实现了道岔转换设备安全参数的实时监测,为道岔转换设备日常维修和养护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促进道岔转换设备维修模式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保障道岔转换设备的安全可靠运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实现中铁八局科研项目、工法成果、优秀论文及专利等科技成果的管理,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即时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信息业务能够高效、安全可靠地网上运行,实现企业的电子化、信息化和决策科技化。研究方法:采用当今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开发技术和面向对象模块化设计思路,在中铁八局现有的网络基础和OA平台上,通过对当前施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中铁八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施,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相关业务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研究结论:此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符合施工企业自身实际,为下一步开发具有高效、自主、统一、便捷的中铁八局科技成果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了生动、形象、高效地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解决多媒体技术在铁路设计领域中的关键性技术开发运用问题,创作大量而出色的多媒体产品。研究方法:从多媒体技术的构成和特点出发,结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实际,分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运用情况。研究结论: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能最大限度共享既有多媒体产品的基础数据,避免部分多媒体基础元素重复制作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还可确保多媒体产品与资料的安全与可靠;将高质量计算机视频技术引用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之中,可解决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数字视频制作的综合处理技术,将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中良好的工程图处理能力与数字视频的影像处理能力科学化地综合起来,可实现高质量工程数字视频产品的制作;大容量视频数据存储技术主要用来解决视频数据的存储和再利用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多媒体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和现有设备状况,分为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存储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提出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的实现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将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与国内隧道动态设计施工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分析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的意义、实现方式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提出了长大隧道宜优先考虑采用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的原则建议。研究结论:采用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将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经验的利用效率,促进隧道设计施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使企业在投资高速公路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关键阶段的控制和有效的管理办法,达到投资规模和造价的控制,使企业投资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财务收益的目标始终可控。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企业在投资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认为投资规模和造价的控制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招标、工程实施的施工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控制。包括把握投资项目的介入时机,加强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严格实行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制度,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阐述了企业投资高速公路造价控制的观点和重点控制阶段。研究结论:企业投资高速公路的投资规模、造价的控制,要始终围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财务收益的目标来开展,值得工程经济、技术管理人员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完善企业的资质管理,为提升企业资质水平、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研究结论:通过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管理特点的研究,根据企业对资质的依赖程度和资质在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我国企业资质管理的历史及现状、资质制度对企业的影响和资质管理策略三个相互承接的环节,对企业的资质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回顾,并从企业发展战略、人才体系建设、企业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资质的管理对策,从而实现资质管理与企业发展双促进、双提升,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乌鞘岭隧道深层地段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大变形的特点,进行初期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方法:结合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千枚岩地层的设计施工,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根据千枚岩不同含量,确定试验段,布置量测断面,通过现场位移量测,分析总结深埋条件下,千枚岩地层变形特点和初期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的研究,提出了千枚岩地层初期支护参数的建议方案,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对于以千枚岩为主、围岩变形大的地层,采用长锚杆大刚度型刚支架,结合网喷纲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实施轨道交通工程这样一种复杂项目后评价,传统方法存在评价数据收集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来提高同类项目的投资效率。研究方法:结合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工程方法论,首先确定项目建设评价内容,定义评价数据属性和分析要求,再完成系统功能分析和系统建模设计,最后提出系统应用方案。研究结论: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复杂性和分期持续建设的特点,应用计算机技术支持完成轨道交通工程后评价是非常有效的,集成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实施应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后评价系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协同设计技术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协同设计技术,提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为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方法:分析协同设计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协同设计的现状,结合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协同设计的方法。 研究结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宜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可分4步,即:(1)利用现有网络及相关资源搭建一个简单的协同设计平台,按照“松散型协同”方式开展设计,摸索适合自身的工作模式;(2)结合各自特点梳理基于文件级协同的需求,建设实用性强、技术性能好、集成性高、应用方便的协同设计平台系统,并开展设计;(3)以主导专业应用软件为基础,制定与其他专业的数据接口标准,并形成集成化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设计规程的集中管理和数据的交流、传递;(4)引入BIM,制订完整的数据标准,在三维设计的环境下开展协同设计,实时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完善BT模式下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为BT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资质管理制度,通过资质申报同时授予企业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资质,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提升中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苦练内功,建立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整合设计施工资源,实现设计施工零对接,提升企业建设管理能力,积极为BT项目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岑梧高速公路牛岭界隧道岑溪端洞口段存在多种复杂的不利因素(小型滑坡、浅埋、下卧软基、繁忙国道从上方通过),通过总结此段设计与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采用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和类比,确定采用超前双侧壁小导坑及钢管灌注桩来改善隧道基底承载能力的方案。 研究结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案适用于浅埋特大跨、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围岩条件极差的隧道,且更着重于基础的处理。双下侧导坑断面小,易于操作和控制变形,采用全断面封闭支护,大大改善了导坑的受力状况。同时导坑的超前施工先行,可超前探明地质情况,提前处理基础,为整个隧道支护提供足够地基承载力;基础钢管桩能够提高桩问土的承载力,改善隧道仰拱基础,形成大仰拱基础,且能抵御隧道整体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