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丙烷的运输为例,采用了高斯烟羽模型,分析了危险货物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扩散过程,获得了丙烷在不同大气稳定类别条件下的致死区域和致伤区域半径情况;建立了多泄漏源危险货物扩散模型,分析了危险货物车辆布置方式对多泄漏源危险货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应优先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车辆数对扩散浓度有影响,扩散浓度的增加率高于车辆教的增加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氢气在燃料电池船舶舱内的泄漏扩散规律和分布情况; 基于瞬态气体泄漏扩散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型,结合影响氢气泄漏扩散的不同因素,对比分析了泄漏位置、泄漏孔径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对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氢气在船舶舱内的扩散规律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船舶舱内氢气泄漏扩散过程包括初始喷射、浮力上升和湍流扩散; 燃料电池舱的顶部角落和每排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之间的上部是氢气探测报警器的最佳安装位置,不同泄漏条件下氢气均在舱室顶部出现较多积聚; 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泄漏孔的危险性在泄漏初期存在差异,但随着泄漏的持续进行,风险演变规律相近,约60 s后泄漏点附近氢气浓度均接近100%;在燃料电池舱设置防爆型排风机,采用强制抽风措施加快氢气的外排,可以显著减少氢气向其他舱室的扩散,当抽风速度为1 m·s-1时,氢气从燃料电池舱室排放到船舶舷外区域,没有氢气进入控制舱和乘客舱,可有效保障控制舱和乘客舱的安全; 强制送风会加速氢气向船艉舱、控制舱和乘客舱的扩散,增大氢气的扩散范围,加剧了氢气泄漏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岳阳气象站1952~2000年逐年10 min平均最大风速资料序列,对大风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极值Ⅰ型分布曲线,推算出气象站处基本风速,结合沿江观测对比记录,通过比值法把基本风速推算到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桥位附近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极值24.7 m/s,主导风为东北风;(2)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 m高处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基本风速)分别为27.6,25.4,23.8,20.2 m/s;(3)考虑5%的计算误差,桥位区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 m高处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风速)分别为29.0,26.7,25.0,21.2 m/s;(4)利用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指数变化推算出300 m以下每10 m高度层的设计基准风速.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CO2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关系,在亚热带典型区域浙江西天目山选择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杉木林、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各林分的土壤呼吸日变化趋势多呈单峰型; 3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CO2年均释放速率大小依次是毛竹林4.28 μmol/(m2·s)、杉木林2.35 μmol/(m2·s)、常绿阔叶林2.23 μmol/(m2·s).土壤呼吸随着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异, 8月最高, 11月受低温限制,呼吸作用微弱.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呈负相关,且常与土壤温度一起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这种非线性交互作用导致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特征,建立大鼠间歇性低氧(IH)模型,观察重度间歇低氧(50mL/L)条件下不同暴露时间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对照(UC)组和50mL/L间歇性低氧(50mL/L IH)组。UC组放入舱内仅给予压缩空气,50mL/L IH组大鼠每日放入自制低氧舱内予间歇低氧暴露8h,分别干预2、4、6、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UC组比较,50mL/L IH组中随低氧时间延长,神经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突触等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水迷宫检测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延长[从2周(49.17±8.87)s到8周的(68.42±7.91)s],均长于UC组[2周和8周分别为(25.66±2.97)s,(25.29±3.07)s];50mL/L IH组的穿台次数也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减少(从2周7.68±1.6到8周的2.87±0.92),均少于UC组(2周和8周分别为11.57±2.18,10.65±1.26)。结论间歇性低氧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尿路感染体外细胞实验中,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0、10、20、50、100、200μg/mL)对尿路致病大肠杆菌(UPEC)的杀伤作用,对尿路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不同量UPEC J96菌株(108、107、106)的杀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在不同时间内(2 h或24 h)对原代培养的C57BL/6雄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腹腔巨噬细胞、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的毒性作用;根据实验选择合适的庆大霉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检测J96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入侵以及小鼠巨噬细胞对J96的吞噬、清除作用。结果 庆大霉素(≥10μg/mL)对J96的杀伤作用均强于1%的青霉素/链霉素双抗(P<0.000 1),高浓度庆大霉素(≥100μg/mL)可在30 min内完全杀伤高达108的J96。50μg/mL庆大霉素作用2 h可对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产生毒性作用(P<0.05)。结论 本文明确了不同细胞体外实验时适宜的庆大霉素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和肾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 雄性健康杂种犬30只,体重(15±5)kg,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犬模型后,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和格列苯脲组.对照组和异丙酚组静脉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格列苯脲组给予格列苯脲10 mL(0.3 mg/kg,溶于50 g/L葡萄糖);10 min后对照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其余2组各给予异丙酚10 mL(2mg/kg, 50 g/L葡萄糖稀释).记录基础、给药后2、10、20、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肾素活性(PRA).结果 异丙酚组动物血压、心率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血压下降趋势弱于异丙酚组(P<0.05),心率的下降趋势则较异丙酚组明显(P<0.05);同时异丙酚组动物肾素活性亦下降(P<0.05),且低于格列苯脲组(P<0.05).结论 异丙酚降压作用与其作用于KATP通道、抑制肾素活性,进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模拟液氯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扩散过程,针对高斯模型引入车辆行驶方向与风向夹角,建立液氯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扩散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道路运输液氯泄漏事件进行模拟仿真,将其扩散区域划分为致死区、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4个危险区域。通过实例模拟证明,该模型可快速预测出事故现场受有毒气体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事故现场应急疏散范围及其对应的应急策略,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晋阳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经多年运营使用后,运行效果已不能满足通行要求,亟需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晋阳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调查结果,分析制定方案进行改造升级。为检验改造后隧道通风效果,选取最长的牛王山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内的风速、CO浓度、VI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得出隧道内风速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89 m/s和3.73 m/s,CO浓度最大值为43 cm3/m3/m3,VI浓度最大值为0.003 2 m3,VI浓度最大值为0.003 2 m(-1),均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期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桥长的增长,大跨桥梁的地震反应随着地震动输入在空间上的不同而效应逐渐明显,采用大质量法,采用输入波速为300 m/s、600 m/s、1 200 m/s、1 800 m/s、3 000 m/s对地震作用下连续刚构桥进行空间效应地震反应分析,结论表明:考虑行波效应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值与输入的地震动有关,视波速越小,内力和位移变化越剧烈,对于高低墩不同的情况,矮墩的反应剧烈程度与高墩不同,与输入的地震波波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ACE2/Ang(1~7)的浓度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CE2/Ang(1~7)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探寻房颤的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方法收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6例,其中心房颤动(AF)组24例,窦性心律(SR)组22例]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CE2、Ang(1~7)、AngⅡ的浓度,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AF组可见以下改变:1左心房直径明显大于SR组[(60.70±3.08 vs.48.15±2.16)mm,P<0.05];2血清AngⅡ浓度[(45.88±2.87 vs.35.78±1.08)pg/mL,P<0.05]明显高于SR组,同时AngⅡ与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Pearson检验,P<0.05);3血清ACE2浓度[(7.87±0.74 vs.11.65±0.57)U/L,P<0.05]及Ang(1~7)浓度[(146.05±17.61 vs.321.71±36.50)pg/mL,P<0.05]显著低于SR组,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Pearson检验,P<0.05);4血清Ang(1~7)与AngⅡ浓度呈负相关(Pearson检验,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ACE2/Ang(1~7)可能通过拮抗AngⅡ抑制心房的重构,对于房颤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中国帽型瞬态风中高速列车在带风屏障的高架桥上运行时的气动性能,并与恒定横风场下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恒定侧风下高速列车头车周围的流场结构最为复杂,气动载荷变化最显著,而瞬态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表现出一定时滞性,列车时速为300 km/h时,风速从13.8 m/s递增到23.46 m/s再递减至13.8 m/s过程中,列车所受到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均发生显著波动,这与稳定横风下列车受到的恒定侧向力明显不同.当列车以时速200~400 km/h运行时,车速每增加50 km/h,列车运行的最大阻力增长9%~10%,其他气动力也随车速稳步增长,气动力矩的增大幅度则随车速的增长有显著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美容手术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ASAI-Ⅱ级行乳晕切口假体植入隆乳术女性患者,根据诱导期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0、1.5ng/mL)分为3组(n=20):C组(单纯丙泊酚组);REF1组(丙泊酚复合1.0ng/mL瑞芬太尼组);REF2组(丙泊酚复合1.5ng/mL瑞芬太尼组)。观察并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以及诱导期和维持期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过程呼吸抑制、体动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麻醉满意率为100%;达到口头反应消失时,C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诱导时间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且REF1和REF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1.0~1.5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满足胸部美容手术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需求,并且没有剂量依赖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SR-AⅠ及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以100 nmol/L佛波酯诱导U937细胞48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以50 mg/Lox-L 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或其他干预因素处理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SR-A Ⅰ和ABCA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50 mg/L ox-LDL组比较,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U937细胞SR-A ⅠmRNA表达下降、ABCAl mRNA表达升高,但SR-A Ⅰ 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Al mRNA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升高,10.0、30.0、60.0 mL/L丹红注射液于预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各浓度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l mRNA的表达则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但于60.0mL/L浓度时出现表达下降,3.0、10.0、30.0 mL/L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比较,丹红注射液各浓度干预组ABCAl mRNA表达降低,10.0、30.0 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1 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各浓度组对50 mg/Lox-LDL干预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 mRNA表达,尤其在浓度10.0、30.0 mL/L时增加ABC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 mRNA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各气象观测站风场数据为基础,根据信息扩散理论分析了浙江省及其沿海地区最大风速、大风天数的风险概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浙江内陆大部分区域10a一遇最大风速为15~20m/s,中部沿海为30~40m/s;7~9月是沿海大风发生风险概率较高的月份,嵊泗站冬夏季节9级以上大风概率较低,春秋季节风险概率较高;7级以上大风6d/月和12d/月的风险概率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嵊泗站在春季、大陈岛站在10月至次年3月相比其他月份风险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电转染条件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转染效率,探讨影响HaCaT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筛选出HaCaT细胞最佳的电转染条件。方法应用电穿孔仪,设定不同的电压(180、360、540、720V)、脉冲时间(40、60、80、100、120μs)、脉冲周期(1、2、3、4、5次)和温度(室温和4℃)等条件,将质粒(pGPU6/GFP/nev)电转染至HaCaT细胞。电转染24h后,荧光镜下和光镜下分别计算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并随机取3个视野算平均值,计算电转染率;MTT法检测电转染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当HaCaT细胞浓度为1.5×106/mL,pGPU6/GFP/nev质粒浓度为2.0μg/mL,HaCaT细胞的最佳电转染条件为540V/60μs/Pulse1/RT,此时细胞生长状态最佳,电转染率可达到33.23%,细胞存活率为61.22%。结论本实验优化了HaCaT细胞电转染的最佳条件,提高了HaCaT细胞电转染效率,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行波效应对长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于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一座实际工程高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70+7×105+70)m为例,通过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相对运动法对其进行地震动时程分析。考虑了2种地震波和3种视波速的不同组合,对比分析了行波效应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地震波输入,其对弯矩和剪力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行波效应对于桥梁不同位置地震响应内力值影响的程度和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是随着视波速的增大,行波效应对内力的影响程度减小,墩底弯矩在视波速为500 m/s时减小-17.11%;800 m/s时减小-11.22%;1 000 m/s时减小-8.83%。且这种变化的规律在桥梁顺桥向空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同时研究银杏达莫对IPF的治疗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78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78例住院IPF患者检测外周血TGF-β1.IP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两组IPF患者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TGF-β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PF组外周血TGF-β1浓度[(276.090±45.78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031±24.664)pg/mL](P<0.05).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GF-β1浓度[(87.75±31.32)pg/mL]与治疗前[(241.20±38.665)pg/mL]比较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较常规治疗组[(146.35±35.204)pg/mL]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患者病情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TGF-β1与IPF的发病机制有关.银杏达莫能够抑制外周血TGF-β1的表达,有利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9.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容易引起下肢偏瘫,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老年人重新站立和行走,为了解决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与穿戴者的运动协同、刚度调控等问题,采用Motion Analysis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记录人体以不同速度在平地行走的运动过程,获得人体下肢的刚度特性.参考人体下肢的刚度特性,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根据外界环境和运动方式自适应调节刚度.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建立穿戴者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三维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穿戴者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运动速度0.8 m/s在平地行走的过程中,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左侧大腿均值刚度增大6.84 kN/m,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右侧大腿均值刚度增大7.03 kN/m,为穿戴者提供稳定支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左侧小腿均值刚度减小1.55 kN/m,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右侧小腿均值刚度减小1.26 kN/m,产生柔顺化的运动效果,缓冲和吸收地面的冲击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刚度调控范围满足穿戴者下肢的刚度变化范围,能够提高穿戴者的运动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