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隧道排出水化学异常对地表水质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隧道施工和排出水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对两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现以饮用水水质都分因子为标准,将地表水水质划分为3个级别,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模型法对3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条河流水质良好,基本未受隧道施工及排出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庆主城区两江水质近年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两江江段2006—2010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试验性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在不考虑大肠菌群的情况下,长江河段干流重庆主城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水质变化起伏不大,断面水质大多为Ⅲ类,所占比例范围为30%~91.7%,长江支流嘉陵江河段两个断面Ⅲ类水质占70%以上,说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悬浮物的浓度降低,TP、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下降;少数断面个别年月TP、CODMn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质量的评价精度,将T-S模糊理论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面状况指数、路面结构强度指数、道路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4个检测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根据模糊推理规则构建路面质量评价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路面检测指标经过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直至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达到最小,去模糊化后得到各路段的精确评价结果,建立了路面使用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用实际检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模糊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定量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本文方法仿真得到的路面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期望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1%.   相似文献   

4.
采集某区五个水库(A、B、C、D、E)水样并监测了其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粪大肠菌群,氨氮值.利用所得数据,采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了各水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A、B和C水库水质良好,均能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D水库属四类水质标准,E水库属五类水质标准.该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性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模糊数学用于地表水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集某区五个水库(A、B、C、D、E)水样并监测了其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粪大肠菌群,氨氮值.利用所得数据,采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了各水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A、B和C水库水质良好,均能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D水库属四类水质标准,E水库属五类水质标准.该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性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境系统各等级之间的模糊性,在充分考虑各污染因子权重大小的基础上,将模糊聚类最大矩阵元原理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相结合,形成环境系统模糊综合聚类理论模型。并以某市地下水污染评价为例,叙述了这种方法的研究程序和计算步骤,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方法,介绍了评价方法的确立,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的建立,进行单因素、一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等评价步骤.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指标相对权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建立了多目标、多层次的风景名胜区景观价值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  相似文献   

8.
以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冻土因素三类致灾因子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根据模糊推理规则构建路基纵向裂缝评价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对输入知识的预处理和输出知识的后处理,将模糊逻辑推理融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计算中,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青藏公路典型路段K3+020段为例,基于11类致灾因子评价该路段纵向裂缝的危险度为2级。结果表明:高寒路基纵向裂缝危险度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可用于评价纵向裂缝的发育程度,经济性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将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与级别变量特征值相结合,形成改性模糊模式识别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9个主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合理,方法可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黄河库区船舶安全状况,提出使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有效地解决了专家赋分主观性较强判断矩阵难以一致性的问题,利用多级综合评价合理解决了风险源繁多大量单因素信息被淹没的问题,并对模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科学合理地评估船舶安全风险,为船舶管理公司和海事局改进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演马矿矸石山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演马矿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矸石山周围的表层土壤的13个土样进行重金属(Cd,Cr,Zn,Pb,Cu)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Pb和Cu为安全级,而Cd,Cr,Zn均处于警戒级以上.综合污染指数顺序为:Zn>Cr>Cd>Cu>Pb.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法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与级别变量特征值相结合,形成改性模糊模式识别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9个主要湖泊水体官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合理,方法可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不仅能够判断出流域水环境系统与流域人类活动是否协调,还能为调节流域社会经济活动与水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描述流域水环境系统的内在机理,完善表达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加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大因子间的协调管理,提高整个水环境系统的联动性与整体性,在DPSIR模型的基础加入管理因子,构建DPSIRM模型,并基于DPSIRM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6个方面出发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VR模型测算渭河流域陕西段近十年的水环境承载等级,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承载力等级整体呈现升高态势,由2009年的II级提升到了2018年的IV级,渭河流域陕西省段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说明基于SVR模型的评价体系有效可行.研究旨在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长江17个地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长江水域17个观测点两年多的水质情况监测数据,确定了评价因子集,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了影响因子权重,对长江水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了各水域的水质级别.计算结果表明,长江水质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上荆江客观碍航因子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客观因子的碍航程度,结合其多维性、模糊性的特点,将层次分析(AHP)和模糊综合评价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种碍航因子进行加权和综合评价.这种模糊层次评价方法(FAHP)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弥补了单纯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对综合评价碍航程度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涪江绵阳段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西部大开发对涪江绵阳段造成的河流污染,用标准指数法对涪江绵阳段进行了水质评价.将河流划分为9个水域功能区,针对不同河段的特点建立河流水质模型,采用一维和二维模型计算涪江绵阳段河流水环境容量,以减小计算误差,并按照行政区划分配剩余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涪江绵阳段有机污染严重,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涪江绵阳段的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为56142t/a,氨氮为3109t/a.研究结果为绵阳市河流水环境管理决策和总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关联度聚类法的交叉口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饱和度、平均停车延误、排队长度、干扰率、人车分离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将灰色聚类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状态下的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分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灰关联度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简单可靠,能科学评价交叉口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理论已经被成功的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大伙房水库199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择北杂木、浑7、浑37、浑73、抚取等5个断面,采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该水库水环境问题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实验室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合理地综合评价带有模糊的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将模糊矩阵与模糊积分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一种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与因素权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一种综合实验室的手段,该理论与方法可广泛用于带有模糊性的类似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的灰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聚类评价方法,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用多因子的评价,引入气体污染因子与噪声污染因子,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状况分为环境质量优(Ⅰ级)、良(Ⅱ级)、中(Ⅲ级)、差(Ⅳ级)4个灰类等级,提出建立评价矩阵的方法、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综合决策权。评价结果表明:灰色聚类评价理论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的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