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中小型带形城市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居民出行特征、交通流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某带形城市的交通现状,得出中小型带形城市主要存在的交通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些交通问题的近期和中远期措施,从而为解决我国中小型带形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小型带形城市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居民出行特征、交通流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某带形城市的交通现状,得出中小型带形城市主要存在的交通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些交通问题的近期和中远期措施,从而为解决我国中小型带形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出行效用角度出发对空铁联运旅客需求进行研究。结合前景理论与后悔理论提出基础效用、风险感知效用和欣喜效用,基于转换的重力模型优化效用函数,得到腹地城市-高铁-航班的旅客需求预测模型。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目标机场,综合长三角机场群中旅客吞吐量大于1 000万的机场、距离最近的十个机场以及根据行政划分的江苏省所有机场进行空铁联运旅客需求研究。基于Wilson模型提高空铁联运辐射半径的预测精度,构建腹地城市年人均出行次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式,得到腹地城市的空铁联运旅客需求,并进一步根据旅客出行效用评估进行空铁联运客流分配,为机场准确识别出空铁联运需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宁轨电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工具,与城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共同构成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在我国,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建成了现代导轨电车公共交通系统。在分析了现代导轨电车的特点并总结国内现代导轨电车应用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两江新区特点,探讨了现代导轨电车与两江新区发展的适应性与发展模式。认为现代导轨电车与两江新区的有机结合对建设“畅通出行”“环境友好”的两江新区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丰富重庆公共交通形式,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根据宜兴市2002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对人均出行次数、平均出行时耗、出行方式构成、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宜兴市交通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自行车交通、控制摩托丰发展、加强交通管制、强化市场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以及颁布公交行业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宜兴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多方式换乘不仅决定了轨交线路服务范围,影响公交系统服务质量,同时影响沿线设施建设.针对上海11号线嘉定区内轨交站点多方式换乘现状进行客流调查,分析市域线客流特征、客流出行特征和多方式换乘的现状,以及轨道交通11号线多方式换乘存在的问题,为市域线轨交站多方式换乘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桥梁在城市中出现。中小型桥梁具有工程量小、施工场地狭窄、施工结构简单、工期较短等特点。中小型桥梁在城市桥梁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就中小型桥梁的成本管理作出简要分析和介绍,为以后的城市桥梁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郊区(环城高速以外地区)十个大型居住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交通出行目的、出行强度、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方式构成等方面总结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与广州市2005年居民出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城市近郊组团的交通发展对策,为广州中心城区未来人口疏解、近郊组团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城市连绵地区构建与之适应的轨道交通系统,关键在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层级,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出行需求,应对出行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城镇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并探讨与之对应的城际出行、城郊出行、城市内部出行活动特征。提出构建差异化的轨道交通层级,即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重点探讨各个层级轨道交通的构成、作用、线路技术特征等,以及不同层级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市规模的差异,中小城市的出行需求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区别,且由于区域发展进程的不同,中小城市内部也多呈现明显的片区差异。以浙江省长兴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城区总体居民出行特征框架下,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和出行时耗等方面分析各片区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并以此挖掘片区的发展症结。最后以优化出行结构为目的,从用地规划、非机动交通环境营造、公共交通优化和小汽车管控等四个方面对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温旭丽  杨悦  陈玮 《交通标准化》2011,(20):130-134
基于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背景,对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意向进行建模分析,旨在为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出行方式、出行费用、性别等),构建了居民轨道选择意向转移模型,并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向量,利用MATLAB-ANN的BP网络,求解模型效用值,最后结合苏州市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率低的特点,提出采用网络标识确定轨道交通的空间布局。鉴于集计和非集计方式划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及运输网络的连通程度,建立了基于路线选择模型、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客运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居民出行路线选择的影响,从而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城市客运方式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市郊铁路系统是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和城市满足长距离交通需求的主要手段。面对北京市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探讨如何发展北京市郊铁路并使之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有机的整体。首先分析伦敦、纽约、巴黎、东京4个世界级城市的中心集聚强度以及市郊铁路对城市运行的支撑作用。同时,回顾这4个城市的市郊铁路发展历史进程,总结其网络布局特点及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郊铁路发展的原则和思路,强调与现有及规划铁路资源在运营上互联互通,同时建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管理、运营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轨道高架桥上安装护轮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竞相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环保、节能、快速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示出来,地铁、轻轨的发展规模必将日益扩大。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将是设计、建设和运营方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上安装护轮轨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可供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公平性与轨道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交通公平性的内涵,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判断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优点的分析,得出轨道交通项目符合城市交通公平性的判断标准: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出行,满足弱势群体的出行要求;社会效益显著,通行能力大,运输速度快,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占地面积少;安全,准时。最后提出提高城市交通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多数机场在规划之初并未将轨道交通纳入机场集疏运体系,同时城市群区域多机场对多城市的状况也为机场间的陆侧交通衔接带来巨大挑战。以美国东海岸7个典型机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机场轨道交通发展因素及衔接模式。基于案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客运量和分担率变化情况,总结轨道交通需求增长趋势,剖析机场轨道交通需求增长影响因素,包括机场客运吞吐量增加、非商务旅客出行比例增加、航空旅客年龄及收入降低,以及携带行李数量增加。最后,总结机场与陆侧轨道交通衔接的3种主要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云南省中小城市城区面积小、公交系统不完善、摩托车出行比例较高的现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对中小城市自行车专用道路规划进行研究。以云南省某中等城市为例,提出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设置方法,进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中心城市城乡公交站点的筛选方法,判断当前站点的设置合理性,提出出行兴趣点 的概念,并以显著度指标来表征站点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情况,结合出行调查数据和网络公开平台 所得数据,提取出行时效性和土地混合利用两个因素,且引入路网通达度、综合服务值两个指 标,建立站点显著度与二者的回归模型,并依据聚类分析将站点进行分级,通过分级结果判断得 到出行兴趣点集合,将其作为城市端城乡公交的备选站点集合。研究结果显示:所建二元回归模 型精度为0.85,拟合效果良好,表明采用显著度指标表征站点需求可行,其与路网通达度、综合 服务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站点分为5 个等级,且4 级及以上站点能满足90%的农村 居民城乡出行需求,可作为出行兴趣点,构成中小城市城乡公交站点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