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艺  吴伟 《科技交流》2006,36(2):60-63
论述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被交叉公路的T型平交口渠化设计,通过渠化来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使得经过渠化设计的平面交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增进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沙地区黄阁路、灵新大道、工业路等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工程实践,阐述了渠化拓宽式平面交叉口组成及一般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占用一定道路资源,对沿线交叉口交通运行产生影响。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为基础,分析了有轨电车带来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总体策略,并分析不同轨道布设方式下的交叉口冲突特点,结合案例阐述了交叉口范围内有轨电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客的交通组织方式。总结了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口交通组织经验,为以后的有轨电车沿线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有轨电车系统多采用地面敷设,交叉口是设计的关键节点,需要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广州海珠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为例,从工程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交通秩序管理和安全设施等方面提出目前交叉口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在工程设计方面,需考虑线路与道路、轨道等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实现工程的合理可行性;在交通工程设计方面,以尽量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影响为原则,综合考虑路口渠化、交通控制、交通组织等方案,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在路口交通秩序管理和安全设施方面,应重点考虑人行过街设施、设置相应的标志标线等,保证交通的有序及安全。只有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系统化设计,才能实现交叉路口功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有轨电车的旅行速度普遍较低,并未达到社会公众对其"便捷、快速、准点"的期望。分析了影响现代有轨电车旅行速度的因素,并通过模拟其运行过程计算了旅行速度。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口延误和站间距是影响现代有轨电车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现代有轨电车旅行速度通常为15~25 km/h。对于速度要求更快的线路,可通过采用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减少平面交叉口及设站数量,以及采用车外(站台)售检票模式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设置依据、设置方式、几何设计等多个角度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特别地对左转专用车道中的渐变段长度、减速段长度、排队长度的计算方案做了详细分析,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受城市道路交叉口影响的问题,在分析交叉口多种交通方式混行的复杂性基础上,考虑有轨电车特性、道路环境以及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等因素,以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延误为目标,构建有轨电车车速引导控制模型,并提出对应的实现方法。通过VISSIM及对COM口的二次开发,将提出的模型嵌入仿真系统,并对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比例和停车延误,对社会车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当前交叉口管理与评价中的不足之处。阐述了城市交叉口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定义、需求、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面对高速铁路日常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非正常事件扰动,如何快速疏解列车运行冲突并即时生成时刻表调整方案是列车调度指挥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列车运行冲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探讨各类冲突的适用疏解策略,并建立相应的状态更新方程和适用场景约束;其次结合冲突主导性和冲突优先级的内涵解析设计树状冲突疏解机制。以全局冲突解析为基础,构建时刻表调整的双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相融合的算法进行求解,并结合典型区间中断工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解析与求解融合模型能够充分利用运行冗余适时采取疏解策略,和实绩运行图相比,调整方案下的影响列车数降低33.3%,站车累积加权延误减少49.7%。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相关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统计学、心理学、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实际勘测、实地调查、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主要研究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精细化设计,并进行精细化改造设计验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交叉口的作用,达到规范路口秩序,保障慢行系统安全,提高交叉口交通通行效率,改善路口景观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隧洞交叉口初期支护施工中,借鉴桥梁施工"承重拱"与"梁"的设计思想,解决了交叉口初期支护的技术难点,对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运用新奥法进行隧道交叉口施工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海口市南大桥立交修改设计工作提出了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中,不仅要解决道路交叉运输的问题,同时也应全面考虑交叉口前后道路通行的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已运营及在建的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横断面布置、平纵线形指标、交通组织关系出发,分析现行和在编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及适用性。结合现行和在编相关规范的规定,通过工程实践,针对交叉口竖向设计、慢行系统空间、路段行人过街需求、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其他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如交通标线、分车道指示牌、信号灯、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等)等方面做出适用性探讨。建议在规划和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初期重视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的交通关系,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关注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土建衔接。亟待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减少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的交通冲突,提高设计、施工及管理效率,从而缩短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地铁运营中的行车效率和质量,针对线路中计划列车的运营,基于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了列车运营冲突管理方案。根据线路情况,识别和定义列车运营冲突区域和冲突路径;根据计划列车按图运行的特性和冲突路径,定义列车冲突检测条件。当在冲突区域检测出列车冲突时,提供基于列车进路自动办理和基于站台自动扣车2种冲突卡控方式,并提供系统冲突决策和人为冲突决策,最终为不同线路、不同场景下的地铁运营提供灵活、可行的列车冲突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式、形式、尺寸以及停靠站的设计和交叉口处专用道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可为我国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若仍沿用传统的平面纵断面设计方法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设计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对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平台的功能要求,归纳了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中各种控制因素,对高速铁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平台进行了模块划分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春雷 《科技交流》2009,39(4):34-36
通过公路选线过程中的平面线形设计、纵向设计及平纵综合设计与汽车行驶特性的关系,以及公路选线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指出了在公路选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设计、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方向.希望为今后的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协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绿色交通方式,兼有地铁、公交的诸多优点。现代有轨电车一般敷设在市政道路路中或路侧,由此会带来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横断面布设、平面线形协调、纵断面标高协调、路基路面过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以现代有轨电车敷设在沥青路面道路中央为例,对二者交通组织、平纵横协调、路基路面衔接过渡等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协调措施:通过对区域路网、路段及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优化,确保行车安全;在市政道路靠近有轨电车一侧设置30 cm宽平石,并预留0.5 m路缘带,有轨电车适当预留限界外空间,以确保二者限界不重叠;通过设置立缘石和平石,协调有轨电车专有路权段的超高和工后沉降差异问题;交叉口混行路段,通过轨道左线和右线与剩余部分交叉口分别形成路口进行竖向设计,以实现高程协调;同时设置过渡段,协调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混行段路基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在对道路交叉选择、衔接方式和连接纵坡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和一些主要的问题,找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混合路权是影响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工程设计的最大难点,因此设计并研发了一套具备全线路运行仿真评价功能的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混合交通环境建模、运行图与交叉口信号方案协调性分析、多交路及成网运行仿真、多用途评价指标输出及可扩展接口等特色功能。仿真运行过程反映有轨电车在区间运行的牵引动力学特征、安全追踪、列车折返以及过岔等作业细节,仿真结果可用于评价交叉口的混合路权及信号控制策略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影响效果,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该仿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部分输出指标。该系统有望为现代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方案的全面评估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