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广西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关西隧道为例,在隧道中部水泥路面加铺薄层环氧抗滑层,有效改善了路面行驶舒适度,增强了道路行驶性能,降低了行驶噪音,大大提高了隧道路面的抗滑和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改善长大纵坡的安全性,本文调查了国内外典型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安全措施,结合长大纵坡下的路基段、桥梁、隧道的设置特点,合理分析产生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提出山区公路长大纵坡安全性景观改善原则,并采取一系列长大纵坡安全性景观改善措施,有效控制长大纵坡产生的安全隐患,对推动"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问题,在分析路面抗滑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复做表面构造和加铺防滑罩面层两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分析其特点,提出了未来研究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望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道路因交通流量增加以及超载车辆等原因,容易出现危及车辆安全通行的病害。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并具有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性能以及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结合上海延安东路隧道道路修复等工程,分析研究了路面病害的原因,介绍了合理的修复处理措施,确保了路面质量,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采用常温超薄罩面进行养护维修。通过现场调查,确定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较差,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制定常温超薄罩面养护方案。现场取样检测常温超薄罩面层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均满足设计要求。养护后进行质量检验,得出路面平整度、抗渗性能、抗滑性能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养护效果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6.
长大纵坡路段是山区高速公路事故高发地。文章针对云南省镇康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存在的越岭特长隧道选择、爬坡车道设置、避险车道设置等关键性问题,从平均纵坡、运行速度模拟、货车下坡制动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纵断面设计、合理选择越岭隧道方式、合理设置避险车道等措施,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高速公路路面抗滑原理的基础上,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例,从施工准备、储料要求、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施工等方面对路面抗滑表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表层设计方面对高温抗车辙能力、抗裂及抗水损性能均有较高要求,而SBS改性沥青施工技术能有效解决防水抗老化要求空隙率小和抗滑抗车辙要求空隙率大等设计矛盾,有效提升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及各项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为例,针对隧道路面存在的问题,对高速公路长隧道水泥路面加铺技术进行研究,致力于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耐久度。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貌、地形的影响,路线纵坡长而陡,长大纵坡路段的车辙破坏情况极为严重,再加上车辆的减缓行驶和加速起动都会让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大。鉴于此,以某工程项目为实例,深入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广西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某处路线纵坡大,地区温度高且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重载车辆多等不利条件,从工程实际出发,进行长大纵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室内性能以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确定了崇靖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沥青混合料最优配合比方案,为以后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隧道内最大纵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隧道内施工运输、排水和通风等最大纵坡控制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隧道内单向交通连续上坡路段最大纵坡的建议值,以及长大隧道内增大坡度的技术措施,可供公路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长隧道水泥路面加铺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不破坏隧道原路面的原则上,采用快速便捷不影响交通的加铺手段改造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提高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及目前检测评价指标,路面微观纹理及宏观构造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级配及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特点及规律有显著差异。根据运营某高速公路SMA类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近5年的检测数据,探讨了针对SMA类沥青混合料采用横向力系数及构造深度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建议运营高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技术状况的检测增加构造深度指标,多维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评定,利于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抗滑性能是道路安全问题的核心,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供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将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为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车辆特性3个主要方面,其中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方面,研究认为集料的结构特性与混合料配合比对抗滑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方面,研究认为温度对于抗滑性的影响较大;车辆特性对抗滑性的影响方面,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轮胎特性与荷载方面。此外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营公路隧道安全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某运营公路隧道的衬砌和路面状况、衬砌厚度与其背后回填状况、衬砌混凝土强度、隧道净空断面、风道吊杆和吊顶板、隧道路面横坡及抗滑性能等的调查与检测,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下行隧道病害严重,已达到“2A”级,需要尽早对隧道衬砌背后的空洞、隧道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等问题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文章介绍了该隧道安全评估的检测项目、方法及频率。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金刚砂耐磨料与路面水泥混凝土的有效湿接,提升路面平整度及抗滑性能,文章结合广西沙吴高速公路工程案例,提出了兼顾经济性与抗滑性的金刚砂最佳撒布量确定方法,研究了保证双层材料湿接强度的施工控制措施,形成了路面平整度提升的关键施工步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时,砂浆层厚度宜控制在3~5 mm,金刚砂撒布量为2.5~3.5 kg/m2时既能保证粘结性,又利于平整度提升;根据通车6个月前后抗滑性能衰减情况显示,金刚砂水泥混凝土路面抵抗抗滑衰减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沥青加铺层的高温稳定性,文章提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加铺层下面层使用SMA20沥青混合料的解决方案,研究了SMA20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路用性能,跟踪观测工程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设计方法优化和级配优选,SMA20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均衡的路用性能,适用于重载交通条件的抗车辙型路面,可为广西区内其他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广西雨热同期气候特点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文章以广西区内典型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自然衰减数据为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通过数据拟合验证了可表征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模型.研究发现:广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在通车一年左右能维持在一个较...  相似文献   

19.
隧址区的地形条件是选择隧道路线纵坡的重要影响因素,隧道路线纵坡方案一旦不能和地形相适应,会影响工程数量、造价及运营安全。文章结合广西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板可隧道工程实例,从通风、照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工期等方面,对该隧道路段拟定的两个纵坡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提出了典型山区地形条件下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的注意事项,为类似地形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隧道空间相对狭小和封闭,且隧道所处区域交通绕行成本高昂.因此,隧道路面须具备阻燃、舒适、耐久及抗滑等特点,且为减小施工烟尘,改善作业环境,需采取温拌方式施工.本文采用两阶段拌和的后掺法工艺制备了温拌环氧沥青透水混合料,开展高温、低温、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评价及小型加速加载长期性能检验,并成功铺筑试验路段.结果表明,后掺法温拌环氧沥青OGFC性能优,是一种潜在的可持续节能环保的功能性隧道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