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依托某在建连续刚构桥监控项目,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分析了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过程中停工阶段截面挠度实测值和理论值差异;并对不同停工位置,不同停工时间分各种情况展开研究;对影响停工阶段截面发生挠度值大小和方向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不同停工位置、不同停工时间产生截面挠度均有较大差异;应力环境变化对停工阶段徐变效应产生截面挠度影响比重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依据停工时间、环境要素、工程特点结合仿真模型预估结构悬置期间可能挠度值,做好主动调整。  相似文献   
2.
天然橡胶具有自粘性好,柔韧性优等特点,是一种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要求,提高沥青混凝土抗裂能力及自愈能力,文章先以天然浓缩胶乳制备改性沥青,并开展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橡胶胶乳改性后针入度减小、软化点提高,延度显著增大,仍呈现粘弹性特性,可改善沥青的黏弹性性能,增加沥青的柔韧性和自粘性.  相似文献   
3.
汽车在变速行驶时,桥面会产生额外的水平作用力,而在相关的桥梁设计规范中仅考虑了作用在桥面总重力的10%计算制动力。本文针对山区公路大纵坡桥梁,考虑汽车爬坡和下坡两种情形,研究汽车在加速及制动工况下作用在桥面上摩擦力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摩擦力与汽车加速度、汽车质量及桥面纵坡坡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浇注过程及浇注质量影响因素的介绍,明确了影响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因素,得到了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的几个关键尺寸,包括桩径、桩深以及导管直径、每节导管长度、首方混凝土用量、浇注速度、埋深、沉渣厚度;调研了目前施工中关键尺寸所在范围,给出比较通用的几个尺寸。通过关键尺寸的把控,可以达到控制成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4种破坏类型,对造成破坏的施工方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隧道空间相对狭小和封闭,且隧道所处区域交通绕行成本高昂.因此,隧道路面须具备阻燃、舒适、耐久及抗滑等特点,且为减小施工烟尘,改善作业环境,需采取温拌方式施工.本文采用两阶段拌和的后掺法工艺制备了温拌环氧沥青透水混合料,开展高温、低温、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评价及小型加速加载长期性能检验,并成功铺筑试验路段.结果表明,后掺法温拌环氧沥青OGFC性能优,是一种潜在的可持续节能环保的功能性隧道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7.
建设与拆迁的废料是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中国为例,近几年废料的数量以每年大约1400万t的速度急剧增加,而这些废物的存在势必会破坏环境和城市的文明面貌。建造大型废物处理场或者将这些建筑垃圾填埋都会产生巨额的费用。同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原材料稀少的情况,需要采石、加工和长途运输,这些工序往往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废料的回收及二次利用可以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对废弃混凝土和砖块混合物(RCA/RCM)用作柔性路面材料的研究中,还鲜有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来预测散体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的研究。该文建立LSSVM模型预测RCA/RCM混合物的弹性模量,并与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常规试验和先进试验对所研究的混合物进行评价,并通过重复载荷三轴试验确定混合物的弹性模量值。利用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LSSVM模型对所研究的混合物的弹性模量进行预测和比较,优化最佳设计模型。结果表明:LSSVM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来评估RCA/RCM混合物的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彩色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同时也介绍了彩色沥青路面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现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彩色沥青路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林  李智宇  袁广学 《公路》2021,(2):174-177
以某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规范,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运用反应谱法进行振型组合所需的振型阶数。对该桥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确定了E1、E2两级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最大值,分析评价了该桥的整体抗震性能。针对地震作用下的纵向位移过大、横向构件抗力过大的问题,在过渡墩处采用拉索减震支座的方案,并进行了E2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索减震支座的使用有效实现了力与位移的平衡,满足了预期的设计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