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双质量模型,通过对汽车瞬态加速过程的仿真分析,指出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率的大小对汽车动态特性品质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出了速比变化率的算法,讨论了速比变化率对汽车加速响应和平顺性的影响,为合理设计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属带式无级为速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金属带式无级为速系统双质量模型,通过对汽车瞬态加速过程的仿真分析,指出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率的大小对气车动态特性品质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出了速比变化率的虎法,讨论了速比变化率对汽车加速响应和平顺性的影响,为合理设计金属带式无级为速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无级变速传动(CVT)与行星齿轮机构的新型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耦合系统,分析其工作模式,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以获得其混合驱动模式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源,直流斩波器为调速装置的直流电动汽车动态特性的仿真方程,分析了蓄电池荷电状态,无级变速传动速比等参数在整车加速行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并联式联合动力汽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动变速器(七)--无级变速器CVT(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驾驶灵活、低油耗和低噪声要求变速器挡位越多越好,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就是无级变速。无级变速传动(C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简称CVT)指无级控制速比变化的变速器。它能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驾驶舒适性、行驶平顺性。电控的CVT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充分发挥发动机特性。无级变速器的种类很多(见表1)。液力式即液力变矩器,其优良品质已在“自动变速器(一)”中阐述,它是迄今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无级变速器。a.液压式它与液力传动同属流体传动,其区别在于:它是依靠液体压能的变化来…  相似文献   

6.
为了设计无级变速汽车自动驾驶模拟器的模糊控制器,建立了简化的无级变速汽车驾驶模拟器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形状和解模糊算法等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车辆在复杂运行工况下的模糊控制策略,为无级变速汽车传动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无级变速传动的动态响应,提出了获取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率的途径,导出了实用的速比变化率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应用该公式进行仿真研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文中给出的速比变化率计算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速比变化率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野  秦大同  汪新国 《汽车工程》2006,28(10):910-913
建立了汽车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对汽车不同标准行驶工况下速比变化率分布特性规律的仿真分析,获得了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液压控制系统关键设计参数—速比变化率的取值方法,并通过仿真校验和样机台架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取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一种具有两个机械端口和一个电气端口的电磁耦合无级变速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无级变速功能,还具备车辆离合器,齿轮传动及启动电机等装置的功能。经对该变速系统的功率流模型的分析可知,基于无级变速系统的功率流数学模型的效率比常规级联式车用电传动系统高。能量分配优化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应用于整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无级变速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轿车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合分析国外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概况2,比较分析了它的性能,传动效率,可靠性,寿命与成本等一些特点,阐述了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系统回顾了早期汽车驾驶人模型的发展与演变,根据驾驶人模型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方法,将驾驶人模型分为方向控制驾驶人模型、STI模型、预期开环控制模型、双模式模型以及其他种类的模型,其中方向控制驾驶人模型又可分为预瞄驾驶人模型和线性状态变量控制模型。综述了上述各类汽车驾驶人模型的研究过程,分析论述了早期汽车驾驶人模型的结构特点,总结了各类驾驶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驾驶人模型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线性控制的主动悬架和PD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应用遗传算法对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经过多目标优化后的集成控制系统,既可保证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车辆换挡过程的离合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它的接合与分离频繁,对它的控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建立了整车模型中离合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控制问题,在其控制策略中对离合器的控制与换挡动作进行了协调,并且综合考虑了换挡品质的三个评价指标;最后,运行建立的整车模型,在整车模型中进行验证,得到了换挡过程中与离合器相关的系列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基于扭矩的控制模型,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型、扭矩模型、怠速模型、节气门模型、空气系统模型、起动控制模型等。为了验证基于扭矩的控制系统,将基于扭矩的控制系统写入自主开发硬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发动机起动迅速,起动时间在3 s以内。怠速转速稳定,怠速转速波动在±10 r/min以内。进怠速和出怠速时过渡平滑。瞬态工况过渡平滑,发动机最高转速运转稳定。基于扭矩控制模型扭矩控制精度在5%以内。试验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系统控制功能基本完备,能较好地满足扭矩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郑新定  王红卫  周健 《隧道建设》2013,33(9):720-725
人为因素是导致隧道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已有的人为失误分析模型在量化计算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S Reason分析和控制模型,以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的风险事故。结合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该模型相对于现有的S Reason模型提出以下2点改进: 1)以人为失误的控制难度权值为度量,找出风险事故的最优控制路径; 2)通过控制最优控制路径中的人为失误截断风险的事故链,同时利用反馈路径实时反馈控制效果。利用该模型对管片密封材料损伤破坏进行了分析,在该风险的最优控制路径上找出了不同层次人员的人为失误,并对人为失误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所建模型既重视了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兼顾了风险控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四轮独立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在变曲率弯道下的轨迹跟踪精度和横摆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协同的综合控制方法。建立了横纵向耦合的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2阶龙格库塔离散法保证了离散模型的精度,并基于简化的2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车辆横摆稳定性约束,设计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利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能够改变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航向角的特点,考虑模型预测控制器的预测状态、控制量以及跟踪误差,设计了协同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考虑横摆稳定性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器中存在的稳定性约束与控制精度相矛盾的问题,并补偿了模型预测控制器没有可行解时对横摆稳定性的约束,同时提高了智能汽车的轨迹跟踪精度和横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oposes a bicycle-rider control model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First, a bicycle-rider model with leaning motion of the rider’s upper body is developed. The initial simulation data of the bicycle rider are then used to identify the linear model of the system in state-space form for MPC design.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are assessed by simulating the roll-angle tracking control. In this riding task, the MPC uses steering and leaning torques as the 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the bicycle along a reference roll ang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different cas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PC for bicycle-rider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8.
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汽乍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详细阐述了系统理想车辆安全距离模型的概念及其确定形式,重点介绍了系统控制理论方法的选取等内容一最后提出了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发中现存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今后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过饱和交通条件下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参数值的优化解。以拥挤消散时间和路网总延误为控制目标,采用定时信号控制策略,基于元胞传输模型建立了路网优化控制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信号配时,对比了不同信号周期条件下拥挤消散时间和路网总延误的变化规律。最后,本文以某市L路为算例分析了周期值与消散时间及路网总延误的关系,结论表明路网在过饱和拥堵条件下,当控制周期大于某一临界周期值时,相位差和绿信比的优化将无法抑制消散时间的持续增长趋势;最优配时结果的路网总延误值比采用传统最大周期控制策略的路网总延误值降低17%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ADAMS与Matlab的ABS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清  熊小阳  陈伟  覃刚  陈立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48-153,158
将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智能控制理论相结合对汽车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ADAMS/CAR建立了汽车整车的多体力学模型,模型包含了前后悬架、动力总成、转向系统、稳定杆、制动系、轮胎力学模型以及车身,同时也考虑了轮胎、衬套、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非线性,准确地表达了车辆的动态特性;利用Matlab/Simulink模糊控制工具箱建立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利用ADAMS/Control接口进行模型的集成、协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另一种控制策略一逻辑门限值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仿真反映出模糊控制在整车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稳定好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