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研究分段长度对转体法施工连续梁桥受力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转体段施工过程,针对不同分段方案施工的转体段受力变化规律展开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桥梁应力与转体法施工分段长度没有直接关系;分段施工对转体段墩顶中心处的累计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影响较小,对悬臂端的影响较大;分段越多,悬臂端的累计水平位移越小,悬臂端与墩顶中心的水平位移差值越小;分段越多,转体段悬臂端下挠位移越大,在实际工程中转体段施工应根据分段浇注数量合理设置预拱度,以防止转体段悬臂端出现较大下挠。  相似文献   

2.
大跨桥梁的涡激共振常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测量,但节段模型试验建立在二维理论上,当桥梁由于分段式声屏障导致沿跨向存在多种气动外形时,涡振响应难以通过节段试验直接测量.本文基于线性涡激力模型提出考虑多气动外形影响的节段-实桥涡振幅值反演方法.首先,分别对带屏障与无屏障段截面进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然后,通过ANSYS谐响应分析,反演全跨布置与不布置屏障两种工况的实桥涡振幅值,获得对应的涡激荷载幅值;最后,根据声屏障实际布置位置分段施加涡激荷载,得到设置分段式声屏障桥梁的实桥涡振响应,并基于本文方法对不同声屏障布置方案进行了参数分析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全封闭声屏障会显著降低主梁抗风性能,屏障的分段布置对整体涡振影响较大;本文方法可通过节段模型试验结果直接估算多气动外形桥梁的全桥涡振响应,声屏障布置应在满足降噪条件下尽量布置于边跨,若布置长度超过桥塔位置,须尽量缩短布置长度以减小涡振响应.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铁路运输模式为背景,以列车牵引计算和信号布置原理为基础,综合考虑了轨道电路码序、接触网支柱位置、电分相位置等条件,构建了基于准移动闭塞的铁路区间信号布置优化模型. 设计了模型求解的启发式仿真算法,算法以准移动闭塞条件下信号布置数量最少作为实现的目标. 研制了铁路区间信号布置仿真系统,并进行了信号布置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与实际信号布置方案相比,仿真布置方案的总信号布置数减少了4个,平均每10公里线路减少约1个信号点;分割轨道电路总长度减少了8464 m,平均每公里线路减少分割长度227 m. 研制的系统初步实现了铁路区间信号的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考虑实际生产过程的基础上选择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一双层底分段装配顺序方案为具体实例,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过程,最终得到该分段装配顺序方案的整体评价结果.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实际分段的生产装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国朋 《北方交通》2013,(10):61-64
以山西某大桥静载试验为例,桥梁受荷过程中的最不利位置为边跨和中跨正弯矩部位和墩顶最大负弯矩部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出6种不同的荷载工况以及8种荷载布置方式进行加载观测,通过对受荷桥梁的挠度、应力观测结果分析得出十里河大桥满足承载性能要求,试验工况及测点布置方案在类似工程中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处理地铁侵限问题,采用实际掘进中线坐标估计优化线路参数,以地铁实际掘进中线为基础,整体上对线路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设计约束及侵限要求,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复杂侵限情况处理的能力.阐述了调整设计中线以控制边侧侵限的原理,给出了地铁调线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采用正交最小二乘法,按侵限阈值进行线形拟合分段,形成直线和圆曲线分段线元集合,并提出优化算法对直线、圆曲线分段线元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初始优化线路,再对初始优化线路的分段点进行迭代优化,获得与实测中心线贴合度最佳且满足规范和侵限要求的地铁设计中线.最后,对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不仅可以进行地铁优化调线,而且可以有效估计既有线路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本桓高速太子河大桥方案设计为例,先从桥梁长度、孔跨布置以及结构型式三个方面进行桥梁总体设计介绍,再以矮塔斜拉桥和飞鸟拱两种典型结构型式作为主桥方案进行设计对比,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美观及经济因素,为同类桥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工程为例,说明楼宇自控系统的组成及监控原理,介绍采用的系统及布置方案,本文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了基于Maplnfo的动态分段数据结构,充分考虑乘客出行心理,提出了公交出行最优路径算法,设计了城市公交查询系统,实现输入查询信息或直接对地图操作来获得出行最优路线和换乘方案,提高乘客出一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监测方法不能实时监测砼结构实际损伤的问题,设计了砼结构裂纹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裂纹识别算法等,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能实时地监测砼结构的实际损伤情况,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坝和其它大型砼结构的损伤监测.  相似文献   

11.
提升格式是一种新的小波构造方法,它是因构造紧支的第二代小波之需而产生的从双正交小波包出发,研究提升格式在双正交小波包理论中的应用,给出提升格式的一种快速小波包变换实现方法——分解和重构公式,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2.
提升格式是一种新的小波构造方法,它是因构造紧支的第二代小波之需而产生的从双正交小波包出发,研究提升格式在双正交小波包理论中的应用,给出提升格式的一种快速小波包变换实现方法--分解和重构公式,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木周岭特大桥施工中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MSS)原位现浇箱梁.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条件,详细比较了移动模架高空拼装方案与整体提升方案优劣,最终选择了整体提升方案.该方案在桥位地面拼装,利用模架自身构件组装提升机构,将模架整体提升到设计高程,解决了高墩移动模架拼装周期长、投入高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墩顶预埋件安装、跨间拼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车辆GPS导航信号的动态滤波时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以及传统小波变换在实时性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GPS动态滤波新算法.该算法采用提升小波变换对车辆GPS导航信号进行分解;用3σ准则和多项式插值方法对各层提升小波变换系数进行粗差探测与数据修复;采用模平方软阈值去噪算法对各层提升小波变换系数进行去噪;最后进行提升小波逆变换,从而实现车辆GPS导航信号的动态滤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导航定位精度优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虽然在导航定位精度方面稍比传统小波变换算法的性能高,但比传统小波变换算法速度快一倍;显然该算法对车辆GPS导航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遂平梁场施工实践,介绍一种箱梁提、运、架设的优化方案,该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力矩限制器是起重机必需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决定了起重机的安全运行。针对力矩限制器的功能特点及硬件组成,开发一套在线测试系统,用于检测力矩限制器在线组装的质量及产品的可靠性。该系统由上位机测试系统、通用测试板、测试工装等部分组成。通用测试板模拟力矩限制器的负载信号,检测力矩限制器的相应功能,判断力矩限制器是否正常运行,并把测试结果上传至上位机测试系统进行显示、统计、分析。经过生产线的实际使用,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且能够检测出力矩限制器存在的制造缺陷,保证了力矩限制器的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东波音机库屋盖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东机场波音机库屋盖结构跨度为163 m,进深100 m,由网架和门前钢桁架构成,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地面拼装,两次整体提升"的安装方法。详细论述了该方案及其空中停留保障措施、负载转移等关键技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全过程仿真计算整体提升过程;分析了两次提升过程中结构内力和节点位移变化规律,并采取措施实现同步提升,成功地将2 000多t钢屋架整体提升34 m。  相似文献   

18.
香港将军澳排水排污工程需要利用门式起重机小曲线半径吊装重达1840kN的箱涵,为此对既有拼装式门式起重机进行了技术改进:动力优化、台车平衡与转向改装、轮轴加固、多轴驱动改进,改装后走行速度4~6.6m/min,起吊速度0.5m/min,小桁车横移速度2.1m/min,吊装及作业性能大大改善;并对起重机走行轨道按特殊方法施工,采用"单边步进法"走行,走行轨可以一次铺设到位,避免多次拨轨,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F式油缸浮动式自卸汽车举升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SimDesigner的自卸汽车举升机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举升机构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比发现,优化后举升机构的性能得到了改善。该分析方法应用性强,对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注意力分配的高铁操纵台界面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驾驶员在高铁操纵台界面的注意力分配情况,以达到优化高铁操纵台界面布局设计的目的,采用CRH380D列车仿真平台,通过模拟驾驶实验的形式测定成都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14名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情况. 首先,将驾驶员的值乘过程分为发车准备、正线行驶、停车制动3个任务;其次,从视觉层、行为层、心理层3个维度出发,分别采集被试在3个任务中的眼动数据、操作轨迹、NASA-TLX量表主观工作负荷;最后,结合与被试的深度访谈,得出驾驶员对CRH380D列车操纵台界面的注意力分配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CRH380D列车操纵台目前的界面布局设计中,驾驶员在执行驾驶任务时注意力分配最高的为ATP,其次为TCMS1;水平操纵面上21个开关按钮中,占用注意力较多的为开车门、停放制动和升弓、降弓按钮;眼动轨迹图与操作轨迹图比较复杂,驾驶员的主观工作负荷相对较高;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高铁操纵台界面布局设计的4条原则及一些相应的设计建议,并以CRH380D列车为例,得出其操纵台界面布局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