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较高含水量盐渍软土路段作为试验段,采用气泡轻质土作为路基处理盐渍化软土地基,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对比,测试气泡轻质土作为路基处理盐渍化软土地基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气泡轻质土的路基产生的地基沉降量小于采用挖土换填的方法处理的地基产生的沉降量;在气泡掺量相同的情况下,矿渣掺量为50%的轻质土比矿渣掺量10%的轻质土在控制地基沉降的效果上更佳。气泡轻质土路基下地基土的土压力小于挖土换填处理的地基;在气泡掺量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矿渣掺量对地基土压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深厚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常由于交通荷载和路堤荷载等作用,造成工后沉降量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采用泡沫混凝土置换高速公路宕渣路堤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模拟,提出了该工程不同路段的合理换填厚度,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依据现场试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泡沫混凝土换填前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泡沫混凝土换填路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填土荷载,减少软基的附加应力,从而达到抑制沉降和侧移、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效果。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换填前大部分路段预压期末沉降速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换填后沉降观测结果显示沉降速率为2 mm/月~4 mm/月,依据换填后沉降变化采用sep程序所预测的工后沉降大幅减少,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方法进行软基处理,当预压时间不足时需要通过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轻质土换填量来保证同等效果。以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软基处理工程为例,研究了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处理技术工后沉降和换填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荷载的等效换算,来对轻质土换填量作出动态调整的计算方法。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缩短预压时间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12)
为了研究换填法在高寒沟谷区的防冻胀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软土路基合理的换填处理深度,并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K18+100~K18+400段设置了3种不同换填深度的试验段,对温度及路面变形数据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隧道弃渣换填处理1m后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为1.86m,大于未换填路基下的季节冻结深度1.68m。在冷季期间,经过换填处理的路基下部土体较早开始冻结。换填2m的路面变形具有较小波幅的波动,未见明显的冻胀发生;未换填的路面变形则以冻胀变形为主。利用隧道弃渣换填原天然地基的方法在高寒沟谷区软基处置中具有良好的防冻胀效果,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土木工程行业低碳化发展进程,利用隧道爆破洞渣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开展洞渣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及填筑技术研究。依托贵州德余高速公路工程,利用MIDAS GTS软件建立高填方路基二维数值计算模型,阐述了分层填筑施工下路基位移场和应力场特征,分析了软基换填深度和分层夯实厚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提出了洞渣填方路基沉降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分层填筑施工最大沉降发生在路基底部;随着换填深度的增大,路基沉降逐渐减小,但换填深度超过2.5 m后,通过增大换填深度以减小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分层夯实厚度的减小,路基沉降逐渐减小,分层夯实厚度小于4.5 m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下降;利用连续级配方程对路基不同填筑部位填料级配进行设计,并采用分层错位强夯法施工的路基,沉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石灰粉煤灰稳定铁尾矿渣混合料的强度、水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利用XRD和SEM等方法观察、分析混合料固化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铁尾矿渣掺入石灰和粉煤灰后,其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具有半刚性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汕湛高速公路吴川支线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对建筑废弃物的压实度、CBR值、渗透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结合换填试验段总结了换填建筑废弃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通过室外试验对建筑废弃物作为浅层软基换填的基底承载力及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是一种承载力较好的筑路材料;采用建筑废弃物换填浅层软基,既确保了路基基底的承载力,提高了路基填筑的稳定性,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还有利于环保、节能。  相似文献   

8.
该文提出了软土、盐渍土地基路基换填处理方案,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粒料石灰土换填层,土工布、荆笆帘、粒料换填层两种换填层结构处理软土盐渍地基。  相似文献   

9.
王梦恕  何华武 《隧道建设》2008,28(2):128-136
7)基底换填措施(见图37) 在挖方地段或填土厚度达不到最小设计高度的低路堤地段采用.对于不满足最小设计高度的低路堤及路堑段基底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天然上限的1.4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昆明新机场验证试验小区红粘土边坡及岩溶破碎带,分别进行强夯法和清爆换填法处理,并通过载荷试验验证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破碎带清爆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400kPa,强夯面平均沉降量为30cm,效果明显;对于埋设较浅的溶蚀破碎带,建议首先爆破揭顶,分层回填块石后采用强夯处理;红粘土边坡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变形模量为1.74~2.14MPa。关键词:红粘土;边坡;岩溶破碎带;强夯法;清爆换填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电镜扫描等试验手段对尾矿砂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尾矿砂具有不易压实、稳定性差的问题,不能直接用于高路堤填筑,因此提出粘土包边尾矿砂路基方案。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对粘土包边尾矿砂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土包边尾矿砂路基稳定性可以满足规范要求。随着尾矿砂内摩擦角的增大或包边土粘聚力的增大,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尾矿砂路用性能研究和特殊填料路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块对尾矿库溃坝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溃坝影响区域内的尾砂淹没范围、淹没深度及演进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计算尾矿库溃坝后尾砂是否淹没下游高速公路路基,并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恒鑫尾矿库在最不利条件下发生溃坝时,高速公路路基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泥石流不会侵害路面,且不会对下游造成影响,该尾矿库可继续生产但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从岩土工程的角度明确了细粒尾矿的定义与分类方法,将细粒尾矿划分为尾粉土、尾粉质黏土、尾黏土3类。对细粒尾矿的大样本物理力学参数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基础性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按68%的置信概率作为可靠性截断概率,给出了细粒尾矿各种物理力学参数的建议范围值,并对细粒尾矿的物理性质、压缩特性、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细粒尾矿库稳定性评价与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取值,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李万隆铁矿尾矿库溃坝对拟建高速公路的影响,基于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建立了地质概化模型和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从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分析、溃流演进分析和风险防控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坝溃坝风险显著高于#1副坝;尾矿库液化途径主要是空腔塌陷和坝体失稳;尾砂流对道路桥梁的破坏方式主要有冲击、冲刷和堆积。基于此,提出了设置石笼拦挡坝和桥墩防护翼墙两种构造物的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超粒径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超粒径土石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同时对土石混合料超粒径部分采用剔除法、相似级配法及等量替换法处理后进行中型击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采用等量替换法可间接求出超粒径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结论。其次,对于连续级配的土石混合料,采用剔除法处理其超粒径部分,得出不同最大粒径下的松装密度、干燥密度、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从而提出剔除法处理超粒径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确定方法。最后综合比较等量替换法和剔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超粒径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用高压钠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公路隧道中原有高压钠灯的更换,考虑到一次性更换成本及所换下的灯具如何再利用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有已运营的隧道中,如何在大部分都是采用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照明的情况下,用过渡型灯具逐步替换原有灯具且保证其使用功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公路隧道的视觉特点,结合隧道实地用灯的对比试验,探讨对电感镇流器、反光板进行改造后,其对隧道照明亮度和能耗的影响,为隧道灯具的改进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琦峰  张华  鲍伟超  叶圣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59-161,171,I0017
铁尾砂是铁矿开采环节的主要固废,其堆放占用土地、影响环境,并威胁附近居民安全。经对铁尾砂碎石混合料采用无机水硬性固化剂稳定后,用于路面基层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抗冻融性能等,进而分析了无机结合料稳定铁尾砂碎石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矿用汽车性能的比较、中国矿运输市场市场容量的分析以及各种矿用汽车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说明矿用汽车这一卡车的细分市场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运输卡车,需要汽车厂家针对其特点为其配套专业的零部件产品,如变速箱等,来满足其特殊的使用要求,从而满足其使用性能,最终使其能够高效地为社会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朔黄铁路高窝中桥为3孔10 m低高度钢筋混凝土双线桥,中孔上跨高窝公路。上行线(重车方向)中孔由2片分片式板梁组成,每片梁重25.5 t、高70 cm、宽192 cm。上行线中孔碳纤维加固过的梁体腹板及上翼缘再次出现多条裂缝,已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急需更换改造。朔黄铁路运输繁忙,鉴于待换桥梁跨度小、数量少,为实现4 h的维修天窗点内换梁,采用台车法施工。新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整体式板梁,梁重53.3 t、高70 cm、宽390 cm。新支座为高130 mm、带上下钢板的球型支座。换梁施工中通过分析天窗点内作业用时、精简维修天窗点内作业量、对支座垫石预处理并配合破裂试验、加强架梁精度控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封锁点内的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利实现了4 h天窗点内对旧梁的更换。  相似文献   

20.
邓恒 《汽车电器》2007,(8):29-32
以整车装车与跑车验证案例为背景,讨论汽车开发过程中汽车电器故障诊断的方法,阐述如何应用零部件置换原则来分析故障的重要性等级(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