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轶名 《摩托车》2005,(3):40-43
三、配气机构1.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凸轮轴是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气门的升程规律决定了凸轮的形状,其凸轮的外形由基圆和升程型线两部分组成。配气机构运行于基圆部分时,气门是关闭的,运行到升程型线部分时(如图5所示),气门则按型线的规律上升或下降。凸轮升程磨损超过其使用极限值时,会使配气相位的开启角度缩短,发动机的速度特性会向低速方向移动,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就相应变差。因此在拆检过程中,应注意检测凸轮升程的高度,一旦磨损到使用极限值,必须更换新件。(1)在更换凸轮轴时,还需检…  相似文献   

2.
黎明 《摩托车》2012,(6):36-40
凸轮轴是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气门的升程规律决定了凸轮的形状,其凸轮的外形由基圆和升程型线两部分组成。配气机构运行于基圆部分时,气门是关闭的,运行到升程型线部分时,气门则按型线的规律上升或下降。采用一根凸轮轴来驱动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原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把原单凸轮分开为进、排气双凸轮。采用现有的CB机型气门升程曲线重新设计CG机型进、排气凸轮和气门配气相位,并对新设计凸轮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保证新设计的双凸轮配气机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珊瑚 《摩托车》2012,(14):20-23
在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中,一般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它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是将进排气门倒挂在汽缸盖燃烧室的顶部,其凸轮置于曲轴附近,曲轴通过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凸轮推动挺杆,最后推杆带动置于汽缸体中的摇臂开闭气门,如图2所示。现代四冲程发动机目前普遍采用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发动机工作时,曲轴通过正时链轮、正时链条,将动力传递给凸轮轴,凸轮轴通过凸轮驱动摇臂,并通过摇臂克服气门弹  相似文献   

5.
四冲程发动机一般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它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是将进、排气门倒挂在气缸盖燃烧室的顶部,凸轮置于曲轴附近,曲轴通过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凸轮推动挺杆,最后推杆带动置于气缸体中的摇臂开闭气门。现代四冲程发  相似文献   

6.
博文 《摩托车技术》2009,(12):80-82
在四冲程发动机结构中,一般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它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是将进、排气门倒挂在气缸盖燃烧室的顶部,凸轮置于曲轴附近,曲轴通过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凸轮推动挺杆,最后推杆带动置于气缸体中的摇臂开闭气门,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乐俊秉  吴广全 《汽车技术》1995,(2):10-14,33
采用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分析计算,在已知凸轮升程数据的条件下,求出凸轮轴不同转速时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机构各阶自振频率和振动振型,并研究了油温,油压及混入气泡量不同时,气门间隙液压调节器对配气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力  吴俊刚  苏进辉  徐宗俊 《汽车工程》2007,29(7):630-632,F0003
基于多体系统运动学数值原理,对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多体运动学正解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利用气门升程数据和由各种不同生产检测方法测得的测头位移数据确定凸轮型线的逆解途径;提出了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多体运动学的正-逆联解方法,实现从原理上精确反求凸轮型线。所述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在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中产生和派生出来的各种运动学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刚柔耦合理论,把摇臂视为柔性体,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某顶置气门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出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摇臂动态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凸轮与摇臂工作接触过程中无脱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汽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点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汽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汽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汽缸排出。在压缩与膨胀行程中,保证燃烧室的密封。配气机构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按气门的布置分为气门顶置和气门侧置式;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分为下置式、中置式和顶置式;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分为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齿带传动式;按每汽缸气门数量分,有二气门式和四气门式等。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气门组包括气门及与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的上下运动和气门的开闭必须按发动机工作循环要求依照一定规律进行。一、曲轴和凸轮轴的运动关系由于活塞的运动是由曲轴的运动通过连杆来控制,而气门的开闭是由凸轮轴的运动通过凸轮来控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N次谐波凸轮配气机构动变形响应的精确变化规律,将二阶微分方程全解的解析解法转用于配气机构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这种解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某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响应随凸轮轴转速和气门间隙变化的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配气机构的动变形规律主要取决于当量气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形状;凸轮轴转速的变化,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小,在落座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大。气门间隙在设计值附近变化不大时,仅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动变形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变气门市机构是进气门升程及配气正时可变的气门机构,如图1所示。采用VTEC的发动机,其凸轮轴除原有控制进、排气门的一对凸轮外,还增加了一个较高升程的凸轮C。此外,由凸轮推动的摇臂被分成三部分:主、中间和副摇臂。三根摇臂内部有一根液压控制的活塞锁栓,ECH控制液压系统,推动活塞使三根摇臂锁成一体时,则由高升程的凸轮进行驱动,从而可改变气门的开启程度,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4.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尔锋  李晶 《汽车工程》1991,13(4):249-256
本文针对以往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模型的不足,首次将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配气机构,建立了配气机构动力分析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气门初始间隙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现象,并研究了凸轮轴刚度、摇臂支座刚度及凸轮升程高阶频率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最后本文以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所得的气门运动规律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丰田8A-FE发动机为多点式电喷发动机(1.342L,6000r/min时功率为63kW),采用上置双凸轮轴、16气门配气机构(图1)。凸轮轴和气门组件均装在气缸盖上。其中,8个排气门由排气凸轮轴驱动,8个进气门由进气凸轮轴驱动。  相似文献   

17.
486Q、491Q型发动机配套于万山牌WS6430型小客车和金杯牌SY622型小客车。其配气机构是采用现代高速内燃机较成熟的先进机构。实现气门无间隙及配气系统零件尺寸变化的自动调解补偿。系统工作时,具有配气正时准确、振动小、噪音低、磨损小与寿命长等优点。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排放污染。一、配气机构的组成该型机的配气机构(见图1),图例:由凸轮3、液压挺柱4、挺杆5、摇臂6、摇臂轴7、气门弹簧及旋转机构1、气门2等组成。凸轮轴通过链轮由主轴驱动。由于采用液压  相似文献   

18.
指出目前四冲程内燃机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有逐缸调整法和转动曲轴或凸轮轴2次调整法。详细说明了配气相位与气门可调位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快速气门间隙调整法不论往复式四行程内燃机的曲轴处于任何位置,先调整处于可调位置的进气门和排气门;转动曲轴360°±27°,调整原先处于不可调位置的进气门和排气门。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2)
<正>多数发动机子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加以改进,更好的技术能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下面我们将从气门机构开始看一看现代发动机中使用的各种子系统。气门机构由气门以及开合气门的机构组成。开合系统称作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凸轮,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气门。大多数现代发动机都有称为顶置凸轮轴的机构,也就是说,凸轮轴位于气门上方(如图1所示)。凸轮轴上的凸轮直接控制气门,或者通过一个很短的连杆控制气门。老  相似文献   

20.
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工作过程中承受较为恒定的弯曲和扭曲载荷,气门凸轮与挺柱之间和主轴颈与气缸盖轴承之间是滑动摩擦,且后者为润滑油强制润滑。凸轮轴材料为QT450,凸轮和主轴颈表面感应淬火。气缸盖及凸轮轴瓦盖为铝合金材料。各相关零件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以外,对各系统的清洁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