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广角     
4月1日,国家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其中,倍受关注的摩托车、汽车消费税改革也尘埃落定。新消费税制对摩托车消费税的税率结构进行了调整,将现行10%的税率,改为按排量划分成两档税率:即对排量为250ml 及以下的摩托车按3%的税率征收消费税;对排量超过250ml 的摩托车仍维持10%的税率不变。基于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小排量摩托(250ml 以下)更多地成为  相似文献   

2.
一、消费税及其由来 消费税是国家对选定的某些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其基本规范是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中设置的一个新税种,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只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纳,在以后的批发、零售等环节,由于价款中已包含消费税,因此不再缴纳消费税.消费税的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此税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3.
张再业 《摩托车》2005,(4):12-13
一、消费税及其由来消费税是国家对选定的某些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其基本规范在1993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年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消费税是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中设置的一个新税种,它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行业     
左宗申:左示甲:摩托车应同等享受1%的消费税税率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O左宗申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3份关于摩托车行业的提案,建议国家将“摩托车下乡补贴”再延长4年及摩托车应同等享受1%消费税税率等。  相似文献   

5.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称,国税总局和财政部已相继三次派人到重庆对制约摩托车发展的消费税进行调研,并将结果作为国家调整消费税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摩托车消费税的话题,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并且也曾为取消消费税奔走呼吁,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时至今日,除了从不久前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座谈会上传出的消费税将有可能由在生产环节征收改在流通环节征收外,关于降低甚至取消消费税的呼声和要求,一直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重视和答复,至今仍毫无进展,这不禁让众多关心民族摩托车工业的人在忧心忡忡的同时,开始思索背负沉重消费税的中国摩托车工业在加入WT0后如何面对和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角     
新华社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就摩托车消费税问题发表若干意见和建议。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摩托车已从少数人的特殊消费品,转变成为大众生活中重要的日常交通代步工具。因此,在现  相似文献   

8.
美梦成真     
《摩托车信息》2006,(9):1-1
中国摩托车行业曾经面临两座大山,其一是城市禁摩,其二是不合理的消费税。这两重压顶大山直接制约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许多年,是业内人士忿忿不平的心头大患。庆幸的是,大山也有被搬走的时候。3月21日,国家税务部门发出通知,对我国目前实行的部分消费税进行调整,其中涉及到摩托车;确切地说,从4月1日起摩托车实行新的分段税率,250ml以下(含250ml)的摩托车消费税率由从前的10%降为3%,250ml以上维持原有的10%不变。这是国家首次对摩托车行业抗争已久的不合时宜的消费税作出正面回应,并出台了重大调整决策,对我国摩托车市场扩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理顺我国摩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曾有消息说,国家今年有望对摩托车行业10%的消费税作出调整。但重庆摩托车行业协会负责人戴桢龙日前透露,由于国家相关部门还将对消费税进行更为广泛的调研,因此消费税今年内可能调整无望。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受国家可能将摩托车消费税从生产环节征收转向流通环节征收消息的影响,沪深两地股市中的摩托车板块全线上涨走强。嘉陵、新大洲、轻骑、南方、钱江等摩托车类股票价格分别上升了10%~30%,成为当期股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摩托车消费税对摩托车企业的重要性。对摩托车行业来说,消费税这一中国特色的税种是一个老大难且严重影响到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几年前,就有几位来自重庆建设、济南轻骑等摩托车企业的人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写过一篇<质疑摩托车消费税>的文章,从多个方面分别论证征收摩托车消费税的不合理性,或者是征收方式的不合理性,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共鸣.但是质疑归质疑,摩托车消费税却丝毫没有动摇,哪怕是后来国内诸多大摩企老总上书国务院,也未伤及摩托车消费税的一根毫发.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窘况下,中国摩企只好选择沉默、忍受、等待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3月21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从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其中,新的摩托车消费税规定,对摩托车按照排量大小分别适用于两档税率:250毫升及以下排量摩托车税率由原来的10%降到3%;250毫升以上排量的摩托车保持原有10%税率不变。我国中小排量摩托车消费税在连续12年保持10%高税率的情况下,突然间下调7个百分点,这一消费税率大变脸无疑成为了行业、企业、经销商、消费者以及社会等各届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家一致表示,我国摩托车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微利甚至亏损经营后,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境地,国家在关键时刻大幅度调低摩托车消费税,真可谓"久旱逢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我国将调整小汽车消费税从2006年4月1日起,国家将实行新的小汽车和摩托车消费税税率,提高大排量车的税负。此次对于小汽车消费税调整的主要内容:1)将消费税对小汽车的分类与国家新的汽车分类标准统一起来,将小汽车税目分为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2个子目。2)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22日,红色电波传来喜讯,从4月1日起,困扰我国摩托车行业10年的消费税终于降下来了。这是全行业职工坚持不懈努力,10年奋斗的结果,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亲民政策的体现。消费税占销售总额的10%,新税制规定:250mL排量以下的摩托车,其消费税下调至3%。这样一来。全行业每年要少缴35亿元的税,这笔钱弥足珍贵!喜讯传来,全行业人士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这一举措,无疑会使我国摩托车工业进一步得到解放,广大摩托车生产企业可以用这笔钱加大技术创新力量,开发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这一举措,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政策;体现了重视弱势群体的呼吁,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对摩托车工业认识的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5.
从2006年4月1日起,摩托车消费税进行调整税率结构,将现行10%的税率,改为按排量划分两档税率。对排量250毫升(含250毫升)下上的摩托车,按3%的税率征收消费税;对排量超过250毫升的摩托车,仍维持10%税率不变。消费税是国际上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我国自1994年开始征收,10多年来。消费税收入增长较快,已由1994年的51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634亿元,增长三倍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2003,(7)
前段时间,受国家可能将摩托车消费税的征收从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环节利好消息的影响,沪深两地殷市中的摩托车板块全线上涨走强。嘉陵、新大洲、轻骑、南方、钱江等摩托车  相似文献   

17.
据2009年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消息,国家有关部门现已着手研究调整摩托车消费税、购置税事宜,施行了10多年的摩托车消费税有望取消,而摩托车购置税则将出台减免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李彬:去年我接受采访时曾提出几个概念:一、新一轮城镇化为摩托车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未来4成的摩托车消费在城市;二、摩托车3%的消费税有望取消;三、禁摩令是政府推卸管理责任的行为,而且阻断了国内摩托文化发展,松绑“禁摩令”有助于缓解城市拥堵;四、“戴头盔、亮大灯”,在中国推广HHRT运动;五、摩托车排放限值将再降20%~30%.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消费税的改革今年再次成为"两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 奇帆建议国家取消摩托车消费税;十届全国政协代表尹明善非常"委婉"地建议政府出台一个环保标准,对达 到该标准的摩托车不征消费税。那么消费税对国有摩企有何影响呢?大家不妨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全行业职工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向世界摩托车强国进军中,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生产摩托车1300万辆,出口摩托车300多万辆,创汇7亿美元,已出口159个国家,只要世界有摩托车的国家就有中国摩托车产品,这很值得我们自豪。回顾一年来我国摩托车行业前进的脚步,在联台兼并重组中显身手。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规范市场行为:企业在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发展名牌战略,积极开拓“两个市场”,加强信息交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对长期困扰我国摩托车行业前进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摩托车特别消费税,城市禁止和限制摩托车上牌照,对摩托车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摩托车产品质量的3C认证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些进展。在我国摩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