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智者乐水     
《游艇业》2007,(5):12-12
在数亿年前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的一刻起,人类便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也开始了数亿年的渴望与迷恋。人类在沉淀着陆地文化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与海洋的亲近和对她的探索:六百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以航海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等。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已经变得越来越易亲近。扬帆出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论郑和航海精神与我国和谐海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海洋观理论的探讨研究,几近空白。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留下了历史的追思与遗憾,文章论述了郑和航海精神与历史遗产;认为今天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是郑和那个时代所没有的。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海洋观观点。指出经略海洋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谋划海洋获取优质能源等资源,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应是今天中国和谐海洋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航海》1982,(6)
上海市航海学会于9月22日至24日,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暨一九八二年年会,来自上海航海界交通、海军、水产、海洋、造船、科研等系统的航海科技人员六百多人欢聚一堂。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高原、常务理事李维中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珠江水运》2012,(11):16-19
六百年前,郑和扬帆起航,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到了西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前,郑和穿越了太平洋、大两洋,将两个半球的文化进行了交流;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着船队穿梭于30多个国家,为中华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六百年前,郑和绘图造船,那个气势恢宏的中华宝船,将中华的航海事业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不仅是中国人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1955年,先父董浩云先生撰写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的文章,现节录如下: "近世言航海,称拓疆者,无不盛道狄亚士之抵好望角,哥伦布之见新大陆,与夫伐斯哥·达伽玛之航抵印度.试一论中国航海大业,则蹙焉自沮,以为万年安乐,谁搜瀛海之神奇,百姓亨宁,奚控云涯之幽险.  相似文献   

6.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7.
3月5日,广州航海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在博客上发了最新的一篇博文.关键词是海洋金融. 博文的内容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肯定广州市发展海洋经济成绩的黄小彪,又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离不开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因此,他认为金融作为撬动海洋产业的支点,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先导和主导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邵卫忠 《中国水运》2005,(10):14-15
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研究、开发和保护海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国际海洋事务方面担负的责任和义务,除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事务,推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外,也应为国际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自古以来善于利用海洋,从海洋获取资源.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运及造船等海事产业,海洋对于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日本船舶博物馆于1974年7月20日海洋节开馆,是以海洋与船舶文化为主题的海洋综合博物馆,致力于促进民众对海洋的理解和认识.现任常务理事是铃木浩司,理事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浦边彻郎等5名组成.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体制是否高效与完善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能否得以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广东省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游历家汪大渊两度从泉州港出发,实现了周游列国的壮举,并留下了游记《岛夷志略》,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从清光绪十八年(1892)"顺德龙氏知服斋刊"《岛夷志略》(即龙凤镳《知服斋丛书》刊本),我们可以想见元朝泉州港的极盛,台湾、澎湖与泉州晋江县的隶属关系,早期华侨在海外的情况,以及海外地理地形、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等,彰显了汪大渊在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们将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激励全民族为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而奋斗.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务院海洋行政部门,在认真履行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公益服务等各项职能中,始终把海洋防灾减灾包括强化海啸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机电设备》2014,31(5):6-7
据相关部门统计,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79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具体来看,上半年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5.2%;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9.1%;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837万亿元,同比增长8.9%.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海洋经济结构已进入加速调整期,尽管部分传统产业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企稳向好势头明显,海洋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亮点增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我省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海洋事业密不可分.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建成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处理好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安全大局,陆海...  相似文献   

16.
刘振东 《中国水运》2006,4(11):17-18
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对海洋及近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去除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途径.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受石油组分与理化性质、环境条件以及海洋微生物群落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氮和磷营养的缺乏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物降解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雯月 《中国水运》2008,8(1):206-208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利用海洋资源、以海洋经济为新起点的要求十分迫切,各国都很重视海洋产业的构成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本文旨在以整个经济中增长因素的分析为切入点,对海洋经济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增强人们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明确我国的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及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主要部分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谨凯  于平 《中国水运》2008,8(1):214-215
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有限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了人均水产品产量等15个指标建立了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产业结构等影响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海洋生态-资源-经济良性发展循环系统和恶性发展循环系统模型分析,得出在科技为动力和政策为保障的条件下整个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在陆地上生存的我们,紧紧地拥抱着大地,往往忽视了海洋国土的存在.在以美、英、俄、日为代表的国家将制海权视为国家前途命运的20世纪,中国却像一头在海边熟睡的雄狮.新世纪的钟声响了.在这个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环绕在中国大陆周围的辽阔海疆雪浪翻涌,发出了一声声迟来的呐喊.在陆地资源日渐紧缺的今日,海洋却拥有无尽的宝藏和巨大的能量,等待人们去开采.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繁衍于陆地,至今仍有80%以上的动植物生活在海洋.可是,我们脱离海洋的怀抱已经太久,我们需要重新走近海洋,寻找我们新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水下绞车及其在海洋内波现场测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海洋内波自动测量,设计了一种水下绞车.海洋内波现场测量系统利用水下绞车的收索和放索控制测量平台在海水中上下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测量各种海洋参数.文中主要讲述了水下绞车的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海洋内波现场测量系统的工作流程.实践结果表明,水下绞车实现了无人值守工作,在海洋测量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