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店隧道的交通事故主要集中于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成都至南充方向79.62~80 km(隧道出口)路段,多数发生在雨天、夜晚,以货车单车事故为主,事故形态主要是撞击固定物和侧翻.文章分析了隧道、道路线形等因素对驾驶员的影响,认为隧道79~80km路段的线形组合和超速行驶是事故具有明显集中性、方向性和时间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隧道内外的照明、改进成都至南充方向出口路段的平曲线以及增设测速、减速装置和道路交通标志、标识等控制策略,以降低冯店隧道路段的事故率.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影响山区公路小半径路段典型事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异质性效应,基于某山区双车道公路1 067起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4个方面选取15个潜在特征变量,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二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小半径弯道路段上追尾碰撞、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3类典型事故的严重度分析模型,分析3类典型事故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采用边际弹性系数量化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小半径弯道路段上不同形态事故的严重度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①追尾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摩托车、夜间、弯道转角、驾驶员年龄、季节,摩托车和冬季分别是服从(2.716.1.5642)和(-1.495,2.116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95.72%和23.58%;②正面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货车、摩托车、驾驶员超车、弯道转角和弯道长度,货车导致其伤亡事故概率增加108.8%,摩托车和弯道长度分别是服从(6.941,9.9012)和(-0.004,0.003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76.11%和9.18%;③侧面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摩托车、驾驶员年龄及弯道有接入口,摩托车和接入口分别是服从(5.211,5.1112)和(-1.408,2.146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88.87%和25.47%。④与传统二项Logit模型相比,追尾碰撞、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随机参数二项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提高了2.85%,4.15%,6.76%,且定量捕捉了异质性影响因素,更适用于事故严重度的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大量的双车道公路进行了调研和采集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基础上,针对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接入口单因素对安全影响分析、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因素接入口对安全影响分析、接入口和其他因素综合对安全影响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的总事故率尤其是追尾事故率有重要的影响,并得出了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量化结论。全部事故、一般以上事故、路侧事故、追尾事故和碰撞事故等的次数都随接入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全部事故增加4.36%,追尾事故增加11.9%。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坡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上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长大上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02:00~06:00时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大货车和小客车是坡段内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上坡段事故的致因为疲劳驾驶、车辆速度离散性大、交通组成复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 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 (Head Injury Criterion,HIC) 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 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 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以2015—2019年发生在我国的1267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为基础,比较决策树C5.0、支持向量机和多层感知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数据的分析性能,并选用表现最佳的模型探索影响3种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决策树C5.0整体表现最佳.影响仅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刮擦、泄漏、火灾和其他),间接事故形态(泄漏)和路段类型(站区);影响受伤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侧翻、撞固定物、2车追尾、2车相撞、冲出路面和坠车),间接事故形态(泄漏和侧翻),路段类型(普通路段、桥梁、隧道和出入口),道路类型(省道和国道)和时间(07:00—12:00);影响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多车相撞、多车追尾和爆炸),危化品类别(氧化性物质、气体和易燃固体),间接事故形态(火灾和爆炸)和道路线形(长下坡和急弯).   相似文献   

7.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安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特性,对隧道路段定义进行改进。通过提炼交通事故特性参数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和开放性道路的交通事故率进行对比,并对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事故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事故车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隧道路段事故率略高于开放性道路,而且隧道洞外事故率远高于洞内,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以追尾、刮擦和撞壁为主,火灾事故率极低,交通事故车型以小客车和大货车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公路2013—2015年所有的追尾事故数据为样本,研究导致连环追尾事故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森林进行特征筛选,选取了与时间、驾驶人、车辆、道路和环境有关的14个相关因素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基于SVM的2车追尾事故与连环追尾事故二分类模型.得到分类准确率:训练集为97.42%,测试集为80.32%,AUC为0.7,说明2种事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SVM模型能够较好的将2种事故进行区分.根据SVM-RFE算法计算影响分类效果的特征变量的相对重要度,得到4个对2种事故产生区别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碰撞前首车的运动情况、道路的限速、季节和车道数.进一步对比各因素下2种事故发生的百分比发现,在首车停车或减速、道路限速超过80 km/h、夏季以及车道数大于2车道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连环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测并识别追尾事故突出诱导因素,在对两车追尾事故进行类别划分并确定出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事故率与线形指标、车速差、大型车混入率、交通量等单一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鉴于单一因素与追尾事故率间的关系不能准确描述追尾事故发生规律的缺陷,建立了线形与交通状态组合条件下的追尾事故次数负二项分布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变量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用以确定追尾事故的突出诱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形与交通状态的追尾事故负二项分布预测模型能够对追尾事故进行准确预测,利用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确定出车速差、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以及竖曲线半径为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突出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和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侣,为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全球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汽车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在汽车碰撞中,追尾碰撞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碰撞形态,其中轿车追尾碰撞重型货车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现有的重型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轿车追尾碰撞重型货车极易钻入到货车后下部。结合目前追尾事故的普遍成因,文章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货车尾部正确设置信号装置、轿车与货车保持安全行车距离和合理设计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三种预防措施,从而提高轿车与货车追尾碰撞的主动安全性和碰撞后的被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采集的双车道公路的事故、线形、交通等数据,考虑公路横向干扰、路侧情况等,将双车道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建立了事故总数、一般以上事故次数以及碰撞、追尾和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次数与道路和交通要素关系的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基础模型.然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路基宽度等事故修正因子(AMF)的研究;使用基础模型经过AMF修正、经验贝叶斯过程(EB过程)、标定等进行双车道公路机体事故预测.最后,介绍了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在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载得动万千货物,却载不动万千悲哀。大货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祸车"。来自公安部的一组数据令人震惊:目前我国货车保有量1900多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总数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8%。2012年,货车的万车事故率比同期全国机动车的万车事故率高出1倍多,货车交通事故造成18621人死亡,平均每小时就有2条生命在货车事故中消逝。由公安部部署的一场行动引人关注:今年4月初至9月底,在全国开展货车违法行为专项治理,集中整治货车强行超车、强行会车、逆向行驶、闯红灯、超速行驶、超载行驶、疲劳驾驶、抢占道路霸道行驶、驾驶无牌无证车辆、驾驶报废或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等"十大野蛮驾驶行为"。货车"野蛮驾驶"、违法违规已被诟病多年,群众反映强烈。对其细致把脉,既可看到一些货车驾驶人存在各  相似文献   

16.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问题突出,大型重载货车失控事故频现,在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设计指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车辆运行特性,分析了平曲线半径与事故率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平均纵坡与事故率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原因是不同车型间速度差过大,部分车头间距不满足80 km/h的停车视距要求,平曲线曲率越大、平均纵坡越大事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公路出口路段,经常会发生车辆追尾、碰撞、横滑、侧翻等车辆交通事故,造成该路段事故多发的原因,大多是前车驾驶员违法驾驶、盲目操作,后车速度快,跟车距离近,驾驶员警惕性不高,处置措施不当等。  相似文献   

18.
交安宽频     
《驾驶园》2012,(10):88-89
雨天路滑三车上演"对对碰"致一死一伤9月2日晚8点51分,山东省省道东红公路沂水县道托镇路段,发生一起三车相撞事故,事故造成一死一伤。现场位于公路的一段漫长下坡的拐弯处,三辆货车顶在一起,两辆大货车的车头面对面撞上,而白色货车顶在了一  相似文献   

19.
杨勇 《汽车运用》2006,(7):36-36
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均60多万起,亡人10万左右,伤亡率居高不下,仅中保集团每年赔付金额160多亿元,其中一半是碰撞所造成的损失,约40亿元是追尾事故造成的。在事故形态中,交通追尾事故占到了20%左右,军车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占的比例更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引发交通追  相似文献   

20.
管满泉  丁靖艳  陆炜 《中外公路》2012,32(4):337-341
事故多发路段是指道路上发生事故明显突出的路段或路口,事故多发路段通常所占有的道路长度很少,交通事故次数却非常频繁,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工作主要分为3个步骤:事故多发路段的鉴别,事故多发路段的原因分析,针对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整改对策。该文结合浙江省S201(S04)K8+000~K9+000事故多发路段整治工作,以事故数-事故率法作为鉴别方法,采取调查统计、多因素结合的成因分析方法,提出相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