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正车路协同技术通过感知、通信、计算、控制等技术的一体化融合,实现"人-车-路-云-网"之间的高可信信息交互与智能协同管控,是提高现有道路运行安全、通行效率、用户体验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赋能智能网联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是道路交通运输领域技术革新的重要发展方向。2020年初,我国开始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新基建战略为车路协同系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2.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了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及智能逻辑算法功能,具备环境感知及智能决策功能。但对于道路盲区的预测及控制,是单车智能无法跨越的壁垒。目前,路侧感知及车联网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道路通行安全及效率提升的公认技术路线之一。文章通过标准梳理及走访调研国内车联网测试场、示范区,以测试场景为依托,提出道路技术参数设计方法及最小通信距离设计方法,结合设备设施布置要求,提出一种封闭测试场车路协同系统设计方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全场景封闭场地闭环测试及验证。  相似文献   

3.
安泽萍  贺静  姚翔林 《公路》2021,66(12):270-274
在对现有车路协同场景研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与道路环境属性双重因素,提出了面向高速公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场景构建方法,构建了适合不同高速公路需求的功能完备、场景丰富、要素齐全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库,满足新基建与智慧高速建设应用需求,为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示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是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将引发道路交通组织和运行形态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拥堵和污染等重大问题的有力手段。发达国家均在实施推进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部在"新能源汽车"和"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领域设立了多个重点研发计划来支持该领域的发展,力图促使我国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理论研究、场景构建、装备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从车、路、边、网、云等方面分析了车路协同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途径。结合车路协同技术,对城市交通中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安全等问题,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汽车试验场管理中效率与安全问题,通过引入高精定位、高精地图与车路协同技术,设计了一套基开源软件架构实现的车路协同试验管理系统。首先,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框架与关键技术,然后描述了系统开发环境搭建流程,最终实现了该管理系统并在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可较好地提高管理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近日,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车研")在重庆市永川区承建的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测试系统技术服务项目,顺利通过百度公司和业主单位的验收. 该项目是永川区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交通流量密集、道路场景丰富的两个交叉路口和一条双向十车道道路,由交通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场景库生成系统、车路协同规模测试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等模块组成,具备全年不间断典型场景采集、C-V2 X消息实时转化、车路协同场景可视化回放、真实车辆与虚拟车辆可动态交互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建立了真实的车路协同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演示和验证;介绍车路协同系统的架构和组成,以及目前系统已经实现的4个场景,并对每个场景的实现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本系统对于今后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及转向盘触发车灯偏转,使得车灯偏转动作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的问题,引入车辆行驶前方道路线形信息,建立了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前照灯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车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车路协同装置将线形曲率等道路信息提前传输给汽车,综合利用行车状态信息实时计算出车灯偏转角度,自适应调整灯光照明方向。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加主动精确的调整车灯偏转角度,减少视野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通过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技术,以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为核心,应用深度学习、边缘计算以及领先水平的车路感知融合、车路云控协同等方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全出行链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在智慧道路、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工程建设、产业化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快速进入产业化与市场部署阶段,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武汉作为国内第一批发展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大力促进智能网联车及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依托武汉光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实例,构建光谷完整的“车路智行的生态系统”,着重研究车路智行一体化的智能网联体系,归纳总结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段的建设,为推动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光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中,车载传感器因其载体局限性,对于规避道路拥堵、优化行车路线上无法起到关键性作用.车路协同的模式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智慧灯杆,因其可拓展性成了智慧交通建设中最佳的感知载体.杆件上可安装监控设施、广播、大屏幕,以及各类传感器、检测器等等一系列的感知设备.依托5G技术,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及时地掌控实时的交通运行情况.通过对交通流预测模型及区域交通协调优化模型的建立,提前预测中短期内道路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依托5G+智慧灯杆编织起的城市感知网络及定向广播系统,对沿途车主定向定量地决策最优的行车导航方案,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高效、有效的管理.现以上海5G+智慧灯杆的工程实例为依托展开基于交通流预测模型而开发的区域交通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功能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慧交通领域的探索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项目的实践,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建设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技术路线、场景设计进行了介绍,提炼了建设方案。对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规程所明确的检测项目及场景要求进行了解析,并明确了道路的4条选线原则,强调智能化改造整体架构应整体遵循“端-边-云”的车路协同体系。针对车联网领域重要的落地场景,具体介绍了6个重点场景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场景设计。对项目在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预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建立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之上,针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等交通环节的设备赋予全局唯一的标识。本文介绍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实施框架与技术架构。通过建立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车联网信息通信的身份验证、高效传输与安全保障,助力车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猛  吕洋洋 《时代汽车》2022,(2):193-195
随着公路基础建设的完善,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逃逸事故也在日益增多,这一现象严重损坏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造成恶劣形象.道路交通逃逸事故分析是个情况复杂且涉及面较广的过程,本文通过两例道路交通逃逸事故案例,通过对涉嫌车辆痕迹分析比对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勘查方案,并结合多种司法鉴定项目,对嫌疑车辆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平整度指数模拟路面不平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将实测得到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值引入到路面不平度模拟中,从而在车一路或车一桥相互作用的耦舍体系中更准确地模拟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动荷栽,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测IRI值得到该段路路面不平度的方法.由IRI的计算方法入手,通过建立1/4车模型来分析路面不平度的输入和车辆、地面的振动响应,并通过路面不平度标准差与IRI的关系等式作为中介,将IRI引入到路面不平度的模拟中,采用周期图表法,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和傅立叶逆变换,进一步模拟出路面不平度.最后进行了实例模拟,通过程序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发现车辆发生安全事故机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警示驾驶员采取恰当措施操纵车辆,可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基于车路耦合的汽车山区行驶安全度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可用来预测车辆在山区道路行驶过程中安全程度的参数,同时提出山区道路车辆行驶安全预警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根据测试车辆的某些运行状态参数,结合车辆前方道路参数计算车辆当前的安全度量化值及其变化趋势,预测车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些道路与立交匝道形成了如小半径平曲线、陡坡等不良的平纵线形组合,在车辆超速、天气等不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规划、设计、速度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希望引起设计、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提出通过适度增加工程措施、加大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力度的方法,达到限制和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车路协同系统在不同车间信息交互水平下对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采集并提取北京市四方桥快速路段早高峰交通流轨迹,同时分析车路协同场景下快速路车辆运行特征,实现对常规驾驶场景和信息交互场景的车辆行驶模型标定。选取期望速度行驶车辆占比、横向车距收缩比、纵向车距收缩比、通行能力拓展比对车辆运行效率进行评价,提出车辆横向偏移距离缩小比用以评价车辆空间占用状况;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不同信息交互水平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车辆运行效率随信息交互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其中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为显著,车路协同场景下信息交互水平从4级提高到1级,道路通行能力较常规驾驶场景分别拓展了19.42%,28.06%,46.48%,74.62%,仿真时段内其余指标值提升幅度较小。车间信息交互场景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偏移幅度缩小,且在高水平信息交互下缩小比例达到17.33%,表明相同车道宽度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安全性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立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良好的交通工程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交通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工程管理内容较为丰富。只有做好交通工程管理相关的工作,那么才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将交通道路的主要作用与价值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全国交通路网工程整体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推动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影响交通工程使用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课题,之后,结合现状,分析了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