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崔燕 《中国船检》2011,(9):16-16
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于8月24日在上海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致辞。他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应对风险挑战,不断提高人命救助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实现海洋平安和谐,为世界繁荣进步和人类共同利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  相似文献   

2.
韦涛  薛忠林 《航海》2020,(3):21-23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海上船舶流量不断提高,险情事故时有发生,海上救助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为守好海上人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提高海上救助成效,服务国家战略,本文在岸基层面就救助指挥信息建设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曲涛 《航海技术》2003,(5):75-76
此文分析了海上人命救助义务和国内外有关人命救助报酬的规定,提出了为鼓励海上人命救助应成立海上人命救助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海上人命救助报酬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婵 《珠江水运》2005,(4):39-41
本文从海上人命救助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各国以及国际法对该义务的规定,详细阐述了关于海上人命救助报酬请求权问题的不同学说及立法.笔者对海上人命救助报酬请求权持绝对肯定态度,并由此提出了对我国海商法的立法建议,主张建立海上人命救助基金,对不能从财产救助款项中获得报酬的人命救助者支付报酬或者补偿,以鼓励海上人命救助行为.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为例,通过笔者近几年来参与海上渔船、渔民遇险事件救助的实践,对在救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希望对渔船安全管理和海上搜救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近年来,中国的专业救助队伍在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海上救助过程中,除万不得已外,通常遇险船员选择留在母船是最为正确的待救方式,而海上拖救是海上人命和财产综合救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着重讨论深水区域漂航遇险船和救助船在风、流影响下的运动趋势,以及两船不同相对位置控制优缺点,探索安全的接近方案,为船员救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态     
《中国海事》2011,(10):79-79
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沪召开 8月24日至28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从救助技术、人员培训、志愿筹资以及合作共赢等方面,共同探讨海上人命救助行业的发展问题。此次大会共有正式代表400多人,大会主要包括IMRF会员大会以及国际发展论坛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命救助、联合搜救方面进行过怎样的合作?此次实船演练对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本次演练一一为您呈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命救助、联合搜救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那么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有怎样的基础,已做了哪些工作呢?中国与东盟国家除老挝外均是《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是《1979国际海上搜寻与救助公约》的缔约国。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  相似文献   

9.
中外海上救助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明远 《世界海运》2011,34(12):43-45
通过对中外海上救助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海上救助的薄弱环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整合海上救助资源、完善救助协调机制、降低海上运输风险、保证海上人命安全的对策,以促使中国海上搜救水平快速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救助船舶、直升机立体配合技术是海上人命救助中最为快捷高效的救助技术,此文研究分析了我国海上人命救助的现状及救助力量的特点,并结合典型救助案例,论述了船机立体配合技术在海难人命救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加强海上人命救助,提升温州海上搜寻救助能力,积极鼓励社会救助力量参与海上人命救助工作,体现海上搜救工作的社会共同性,确保海上救助行动快速、及时、高效。针对目前温州搜救责任区搜救基点配布不合理、搜救力量配置不足的现状,本文将对如何建立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崔燕 《中国船检》2011,(12):76-78
海上救助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的地位。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一次次大风浪中的救助,一次次应急抢险打捞,中国救捞人用他们的忠诚、热血和专业能力化险为夷,保障了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构筑的海上德政工程,以救助人命、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保障安全为宗旨,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执政为民的理念。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承担着海上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重要使命,是海上德政工程的重要践行者之一。救捞事业诞生以来,几经重大海难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14.
翁志敏  李鑫健 《航海》2014,(5):56-59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作为海上专业救助队伍,从事东海辖区内海上人命救助及以人命为直接目的的财产、海洋环境的救助,全力守好海上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进一步完善救助值班待命机制,提高救助成效,笔者对东海救助局2008-2012年执行的海上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对救助力量部署提出一些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吕航 《中国船检》2004,(11):30-33
发展海上救助事业.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人命及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航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更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维护执政党地位和政府形象的需要。为此,黄菊副总理指示:“海上人命救助专业救助队伍要加强救助装备建设.增强救助效果,冲得上去.救得下来”。交通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1,(20):6-6
8月24日至28日,四年一次的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将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也是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  相似文献   

17.
拖带作业作为海上救助中常用救助手段之一,对海上人命、财产救助效果显著。然而,海上救助拖带作业因其具有时间紧、任务重、信息收集不充分、海况恶劣等特点,较普通作业存在更高的潜在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海上救助拖带作业的风险要素,探究风险评估方法,提出相关安全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规范作业流程,消除安全隐患,防范拖带作业中安全事故和险情的发生,保障此类救助作业任务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海事消息     
《水上消防》2011,(5):44-45
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在沪成立8月23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亚太交流合作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IMRF首个区域性的分支机构,将促进亚太地区海上人命救助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提升区域内整体海上救生能力,也有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和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米乔普勒斯共同为中  相似文献   

19.
商渔船碰撞事故会给海上人命安全和有序的海上交通秩序带来极坏影响。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的人为因素大多指向渔民驾驶船舶不遵守航行规则、值班规则、避碰规则等不安全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违背和不遵守在商船驾驶员中也普遍存在。商船如何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海上救助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社会各界对海上人命救助关注度越来越高。海上险情一旦发生,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实施救助,使遇险人员尽早脱离险境,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永恒课题。本文参考一起翻扣船舱内救生成功案例,从翻扣船险情特点、如何判断翻扣船是否有幸存者存在和救助翻扣船被困人员的两种救助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