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中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自动化系统正在向船舶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文中引入NMEA2000协议标准,分析了协议的网络特征和分层结构,提出船舶集成网络系统的三层结构,即设备网络、以太网及无线通信网,阐述了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功能及设备组成.基于NMEA2000协议的船舶集成网络系统是船舶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为各种船载电子设备及应用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交换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ATM高速网络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优点分析了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千兆以太网在网络物理层采用了快速光纤连接,使得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上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了10倍,具有带宽增加、性能价格比提高等明显优势。通过对千兆以太网的技术分析,提出了千兆以太网典型的组网模式,以及如何对现有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进行升级,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即基于TI公司DM642芯片的嵌入式网络摄像机和基于微软公司DirectShow技术构建的远程监控中心软件.针对目前应用对视频分析需求的增加,提出了一种动态算法加载技术,该技术允许动态改变网络摄像机中的视频分析算法,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嵌入式网络摄像机模块的硬件设计,以太网传输,以及监控终端的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一种多功能车辆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协议转换网关,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其实现原理,该设备具有以太网和MVB跨总线通信能力,通过网络配置灵活的支持MVB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和以太网通信.分析了影响网关实时性的关鍵因子TCP时延,为了控制网络时延,分析和对比了3种不同的改进方案的实时性能,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了时延计算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满足列车网络通信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了新的分支——物联网,这项技术以原来的计算机网络为蓝本,将物质与网络相互串联起来,并进行计算机的智能识别、追踪、定位、管理的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方面,其中以交通方面突出。以甘肃省的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系统进行探讨,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通过以太网络的传输是一种新型的传输方式.通过发送网络数据来对远端的交通诱导屏进行信息的发布、显示交通信息等,增加了交通控制的灵活性.文中介绍了DSP为微处理器,以CS8900A为网络控制器的以太网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讨论了TCP/IP协议及其具体实现,完成了TCP/IP协议的编写,最终实现了对交通诱导屏的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校园网的需求,比较了几种重要的网络技术,提出了采用100Mbps快速交换以太网作为主干网,以及各子网建设,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等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有关NGI(下一代因特网)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研究为背景,较全面地探讨了NGI研发策略及与NGI体系结构相关的问题.重点是实验室有关NGI的研究:“骨干通信子网优先,外延次之(BSF-OES)”的NGI研发策略;骨干通信子网的单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SUPA);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 EPFTS)技术;未来的开放式网络与应用服务模型(ONASM).还讨论了基于SUPANET(单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网络)框架如何迎接Intemet面临的高速交换、服务质量保障、网络安全和移动性问题的挑战和实现NGI目标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28(4):110-110
IPv6/v4无线路由器是由北京交通大学IP网络技术实验室独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网络节点设备.它可以同时支持IPv6和IPv4网络,并且实现了移动IPv6技术,具有家乡代理的功能,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continual growth of the variety and complexity of network crime means, the traditional packet feature matching cannot detect all kinds of intrusion behaviors completely. It is urgent to reassemble network stream to perform packet processing at a semantic level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TCP stream reassembly mechanism for real-time processing of high-speed network traffic.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stream in high-speed network and TCP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process, several polices for designing the reassembly mechanism are built. Then, the reassembly implementation is elabo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licies. Finally, the reassembly mechanism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assembly mechanism by the network traffic captured in a typical gigabit gateway. Experi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reassembly mechanism is efficient and can satisfy the real-time property requirement of traffic analysis system in high-speed network.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在提升铁路路网规模与质量、缓解运输能力紧张、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总结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对铁路网络结构与规模、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客货运网络、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系统阐述了高速铁路建设对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夜间列车运输组织方法、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与方法构建等行车组织方法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等铁路建设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高速列车舒适度调查的成本,避免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高速列车座椅静态舒适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确定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获得座椅舒适度计算方法;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以高速列车座椅8项人机几何参数为输入、以座椅舒适度评价为输出的座椅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最后,进行实例研究,对构建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并对神经网络进行权值和阈值的提取,构建神经网络的数学表达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当神经网络为1个隐含层、13个节点时,训练达到误差均值2.13 × 10?3、均方误差6.091 × 10?6的理想效果,且不存在过拟合现象;利用CHR2的一、二等座椅人机几何参数测量数据及对应舒适度评价对该网络进行验证,验证显示一等座的神经网络预测值跟实际评价值误差为3.07%,二等座评价误差为1.42%,该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优于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到枢纽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第一阶段,首先运用四阶段法进行城市背景交通需求预测;第二阶段,通过对高铁客运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出行生成模型,以及建立基于高铁客运出行发生吸引量的分布模型;第三阶段,将前两个阶段组合,进行基于城市路网的组合预测,并对高铁枢纽建成后对于城市路网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加权均值越小,枢纽场站对城市路网的影响越小;加权方差值越小,枢纽场站对城市路网的影响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整个路网列车运行的效率与安全,基于列车计划运行图与实际运行图数据,提出了一种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体系与方法.首先,从跨线列车在衔接站的调度指挥流程出发,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协同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次,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了两系统在组织日常生产作业中的协同关系,并构建了两系统间的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协同分析矩阵理论建立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模型,对两系统间协同化作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间的整体协同程度为0.975,且衔接站的组织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是影响系统间协同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网络安全,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整体架构出发,对系统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集中监测系统和GSM-R无线通信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统一管控方案,把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网络、信号安全数据网和集中监测网络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控和隔离,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精细控制和统一管理,利用逻辑上统一的控制器实现全局的设备注册管理、安全通信访问控制和网络数据的追踪溯源,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减小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通过分析可知,本文所提出的架构具有逻辑集中管控、统一安全策略、网络可编程等特点,相对于分散管理的网络更适用于高铁信号系统专网的网络安全管理,可以解决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不同安全等级网络互联和复杂网络安全管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铁隧道洞内导线环网多余观测量少、受旁折光影响大、控制点使用困难和横向误差大等问题,提出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作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新方法.推导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横向贯通误差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隧道贯通精度提高了20%,并提高了测量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证明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可以代替洞内导线环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欧洲列车时刻表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欧洲主要类型高速列车基于路网节点系统的行车组织特点及规律,包括列车开行方案中的列车起迄点选择、停站方案设计、列车之间的接续和换乘、直达与中转换乘方案结合方式、时刻表结构和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方式等,并结合我国实际路情提出建议方案,欧洲的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我国未来快速客运网中高速列车的行车组织方案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数字化研发是高速列车设计的重要方法,是突破其关键理论及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定制手段,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高速列车引进到全面自主创新,其研发手段经历了从单个学科的仿真向耦合大系统仿真方向发展,由仅仅关注设计到全生命周期的建模与仿真等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与优化设计等过程.高速列车研发主要实现了基于计算机仿真、虚拟样机、设计自动化和面向需求的设计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研发成本的不确定性、与网络化等结合程度不高和以人为中心的考虑不足等问题.未来高速列车的研发将在数字化研发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虚拟试验、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挖掘、成本控制、人机工效、知识的管理与重用等技术,并与移动终端等网络化技术结合来实现开放式的研发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集疏运模式是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对影响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分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化交通并重以及以个体机动化交通为主体,明确各模式分担率指标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化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布局、注重一体化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