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随着海事机构协同管理平台成功实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国际航行船舶代理可通过"单一窗口"实现船舶进出口岸申报手续的在线提交、办理以及出口岸许可证的自助打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厦门海事局共计办理船舶进口岸"一趟不用跑"审批2 785艘次,进出口岸(港)"一趟不用跑"查验6 607艘次,两岸直航船舶进出港"一趟不用跑"审批646艘次。网上服务让群众办事如网购般方便。在2018年印发的《厦门海事局政务服务指南》中,针对"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的问题,厦门海事局通过数据对接、减少无谓证明、审批改报备等方式,大力精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船舶代理服务作为海运辅助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船舶代理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船舶代理、集装箱代理业务,服务包括:舱位销售、接受订舱、办理船舶进出港手续、集装箱管理、运/使费结算、数据通讯等。  相似文献   

3.
三、新法规:解决与存在的问题 为克服联检制度的弊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995年我国颁布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检查办法》(下称《办法》),它取消了以前的联检(第十七条),但其中仍然规定船舶抵港后未办妥进口岸手续的不得装卸货物(第九条)。这样,在没办妥进口岸手续前船舶并未作好装卸准备就绪,此前递交的NOR仍为无效。而第八条则规定:“船方或其代理人在船舶抵达口岸前未办妥进口岸手续的,须在船舶抵达口岸24小时内到检查机关办理进口岸手续”,据此办理进口手续的延误便在很大程度上被缩短了。而其第九条又规定:“船方或其代理在船舶抵达口岸前已办妥进口岸手续的,船舶抵达后即可上下人员、装卸货物和其他物品”,“船舶进出的上一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对《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将"本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必须办理签证"改为"本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必须向主管机关报告船舶的航次计划、适航状态、船员配员和载货载客等情况"。这标志着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全面实施进出港报告制度有了法律依据,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管理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中事后监管,从而开启了海事管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2017年3月22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文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实施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至此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正式取消,改为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实施船舶报告制,免除了船舶进出港审批环节,极大的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同时也给海事监管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船舶签证和报告制的区别,取消船舶签证的影响以及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的海事一线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照海事局践行群众路线,在实现国际航行船舶申报审批“无纸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推行国内船舶进出港电子签证服务,目前电子签证率近90%,高于省内其他沿海港口签证站点平均覆盖比例,让船舶、港口单位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李盛霖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指示精神中,天津海事局为进一步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在2006年11月14日开通“危险货物异地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12日又正式推出了“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许可证签发办法”、“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电子申报手续”及“船舶保安信息电子申报手续”三项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贯彻李盛霖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指示精神中,天津海事局为进一步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在2006年11月14日开通“危险货物异地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12日又正式推出了“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许可证签发办法”、”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电子申报手续”及“船舶保安信息电子申报手续”三项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事》2013,(2):I0046-I004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为规范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查验和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等船舶进出港许可业务代理行为,强化代理人(包括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的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水上安全形势稳定,更好地服务航运经济发展,现就船舶进出港许可业务代理诚信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桓兆平 《世界海运》2014,37(10):35-38
船舶进出港签证是海事机构在水上安全监管中最主要的审批管理手段之一,文章从取消船舶签证带来监管模式的调整20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0日,广东海事局联合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组织深圳、广州、珠海、中山、江门、东莞、佛山等地海事、海监部门开展2019年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内河船舶超航区出海航行和船舶超载、配员不足、非法过驳作业、不按规定使用AIS设备以及不按规定办理进出港报告手续等违法行为,严查非法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清理碍航渔船,进一步强化珠江口海事监管与协  相似文献   

12.
3月20日,环球旅游豪华客轮“沙卡海湾”号结束“上海一日游”时,船上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一致感谢上海口岸各单位的精心安排。以往外国旅游船来沪,需在靠港后办理船舶进口联检手续。日前,上海外轮代理公司在市政府有关委  相似文献   

13.
"轻点鼠标,选购商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便可轻松网购全球……"这样的生活方式,当下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利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面对海事指挥中心大屏幕,轻松进行电子巡航;利用船舶电子签证系统远程办理进出港签证;利用移动办公终端随时随地办理海事业务;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污染监控;利用应急指挥系统现场调度船舶、飞机参与应急处置……"如此智能化的监管场景,如今在海事系统正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进一步改善深圳港口口岸环境,完善深圳外轮代理服务市场的新的外轮代理机构于10月12日正式宣布成立。这家由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和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深圳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是继深圳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和深圳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之后在深圳设立的第三家外轮代理机构,也是深圳港口口岸体制改革,逐步放开外轮代理市场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国现有规定,凡各类外籍船舶进出我国港口和水域,必须通过船舶代理机构办理船舶、货物和人员进出港口申报、开辟航线申请及相关业务手续。这既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又是通过提供船舶代理服务完善港口口岸环境,提高港口运作效能的重要体现。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根据国家目前的产业政策,外轮代理业仍属限制性产业。 近年来,深圳港口航运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形成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2月)1中国A股港口上市公司指数走势中国A股港口上市公司指数2020年2月底收于55.07点身交月初下跌0.45%月内呈震荡走势,总体表现差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月2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保障公路、水路应急运输通畅。《通知》规定:对于执行紧急运输任务的船舶,要合理安排所需锚地和进出港时间窗口,优先办理相关手续,统筹制定现场监管计划,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近日起,海口港口岸各检查机关在海口港联检大厅正式挂牌实行联合办公。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海口港口岸。船方或其代理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海口港口岸船舶联检办公室办理进出口岸手续。  相似文献   

17.
正自1979年《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船舶签证制度就已成为海事管理部门对船舶实施行政和技术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船舶签证制度逐步面临变革。2017年3月22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决定正式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我们在海事政务大厅就可以通过港务公司的内网详细了解船舶进出港的关键信息,不再依靠传统的纸质仓单,船方也不用来回跑了,大大提高了船舶进出港效率。"3月20日,广州港集团新港港务分公司的内网正式"牵线"到广州新港海事处,试行一个多月的"水水联运货物优化中专核销手续"试点工作至此初步实现了船舶进出口网络数据的多方共享,广州市船舶进出港开始步入"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港口》2018,(4):62-63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4月3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报告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自今年4月至10月底,针对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开展为期7个月的船舶进出港报告专项整治行动。据介绍,行动要实行进出港报告网上信息核查率100%、现场监督进出港报告检查率100%和严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率100%,以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确保涉及船舶进出港报告的违法行为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以取消船舶签证为契机,实现海事监管模式改革、船舶监管模式变革,由此必将导致业务流程的重大变化,进而引起船舶监管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全新变革船舶进出港签证是海事管理机构依据船舶或者其经营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对符合进出港条件的船舶准予其航行的行政许可行为。在传统船舶监管体系中,船舶进出港签证是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