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珠江游览船“信息时报”号上层建筑采用了大玻璃幕墙,宽敞的甲板舱室内没有支柱,舷侧骨材尺度较小、间距大,视野非常开阔。本文介绍该上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色及采用直接计算方法进行上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丁宁  高占峰  肖宇 《船舶》2022,33(2):64-70
针对某支线集装箱船在试航过程中上层建筑振动超出许用标准的问题,基于实船振动测试结果及数值仿真有限元振动计算报告,在海上对该船上层建筑的振动原因进行现场分析的同时,结合船上结构形式、内舾装情况以及物料吊和救生艇等设备布置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结构加强方案,在海上直接对上层建筑进行支柱加强。支柱加强后,上层建筑各位置的振动测试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不仅避免了二次试航高额成本,而且也为船舶顺利交付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某系列具有双主机、双可调桨及长轴系布置的大型货物滚装船的轴系、设备及上层建筑的有害振动问题进行调查,基于相关测试及轴系、船体振动计算分析结果,提出应用一种安装于轴系振动较大区域的轴向减振器(SAVD)来降低长轴系振动的方案及在上层建筑最底层甲板下方设计安装8根支柱来缓解舱室振动。通过航行试验验证:SAVD能有效降低长轴系纵向振动水平,轴系振动位移降低约70%;可调桨配油器(ODBOX)的纵向振动速度降低约65%;单独应用SAVD不能完全解决上层建筑振动问题,安装支柱对缓解上层建筑振动起主导作用。对该船振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剖析,可为相似问题研究及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船艇的上层建筑越来越注重外观造型的整体美感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保障驾驶室操作位具有良好、开阔、全景式的视线,以便观察作业情况及船舶位置和运动情况。为综合考虑船舶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需求,本文介绍了一型消防船玻璃幕墙的设计研究过程和设计方法,供相关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是世界各国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船型的高性能船舶。 小水线面双体船由水下筒体、水上平台、支柱和上层建筑四部分组成。水下筒体是两个平行的形如小型潜艇的水下船体,能提供全船70%以上的浮力,筒体内布置有机电辅助设备和油水舱;水上平台是一个扁平箱体结构,由船舷台、抗扭箱、甲板组成,布置机舱、舱室及特种设备;支柱是连接水下筒体和水上平台的薄流线型柱体,水线面面积狭小,排水体积较小,提供不到全船30%的浮力,这左右两个支柱的形状却决定着小水线面船的主要特性;上层建筑则主要布置驾驶室和桅杆、天线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400客川江船钢、铝混合结构的设计特点与强度指标、重量情况。该船主船体为钢质结构;上层建筑各反用铝铺板、铝围壁;上层建筑主要骨架用钢质牵条板与钢质型材,围壁上强骨材为钢质、普通扶强材用球铝型材;甲板间支柱用钢管。其主要目的是控制船体结构重量,达到浅吃水、载客多、航速快的目标,与全钢质上建筑及全铝质上层建筑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及结构连接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数学模型无法描述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了提高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精度,设计一种蚁群优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数学模型。首先对当前各种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数学模型的优缺点进行阐述,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对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变化规律进行拟合,并采用蚁群优化算法确定神经网络相关参数,最后进行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数学模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蚁群优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精度高,不仅预测误差远低于当前其他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数学模型,而且预测效率也得到了改善,为解决舰船上层建筑振动特性预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样本筛选与变权重的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组合预报算法。首先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性,选择与待预报点相关的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数据,然后根据采用多个算法从不同角度对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进行预报,最后采用证据理论对单一算法的权值进行估计,加权得到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预报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预报精度高,克服了单一算法或者传组合算法的弊端,降低了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特性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9.
92500 DWT散货船上层建筑联吊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2 500 DWT散货船上层建筑吊装方案为设计对象,针对该船厂上层建筑吊装必须由两台龙门吊联吊完成的实际状况,结合吊装条件及上层建筑结构特征进行上层建筑吊装方案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吊装载荷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吊装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上层建筑的特点,分析了船舶上层建筑实施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在上层建筑模块化设计和制造中,模块化上层建筑设计模制的概念、系统思想、上层建筑模块特征参数、上层建筑模块化的裕度及一般货船的几个模块。最后,作者阐述了上层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六个方面的优势,表1,图4。  相似文献   

11.
船舶上层建筑振动的最优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最优控制理论在船舶上层建筑振动控制中的应用。文中将船体和上层建筑简化为相应的船体梁和上层建筑梁模型,并将上层建筑梁的振动响应处理为支承激励下的响应。用模态分析法得到船体梁和上层建筑梁的动力特性(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再用模态(振型)叠加法得到受控前上层建筑顶端的稳态动力响应,接着根据最优控制理论,设定目标函数,求解Riccati方程,得到主动控制力,将其作用在上层建筑梁的顶部,用模态(振型)叠加法得到受控后上层建筑梁顶部的稳态动力响应。以一条50000吨的油船为算例进行数值仿真,受控后上层建筑顶部的稳态振动位移减小了30%,可见最优控制在船舶上层建筑的振动控制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船舶轻量化的发展需求,以轻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板材,以船用复合材料T形连接和y形连接作为设计节点,通过局部设计节点与基础板架的有机组合完成集成式船舶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概念设计.分析船舶上层建筑的多种受载形式,研究其在波浪环境中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表征和宏观响应特性,预报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与主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船舶总纵弯曲的贡献效率,为船舶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优化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桥梁上部结构防船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撞击桥梁上部结构是船撞桥事故模式之一,其撞击特性与撞击桥墩特性相比有所不同。现着重研究了船舶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的风险分析、撞击力、防撞保护等技术问题,并提出设置警示设施、AIS系统建设、拦截、红外线监测、警戒等防护措施,供通航安全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船舶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有  林哲 《中国造船》2001,42(3):22-27
将上层建筑视为弹性固定在主船体上的阶梯形变断面高腹梁,采用力学方法推导出了上层建筑整体纵向振动固有频率公式,推导中,仍将上层建筑整体纵向固有频率视为由下述两部分串联合成:上层建筑根部刚性固定在主船体上的剪弯振动固有频率fs;上层建筑根部弹性固定在主船体上的刚体转动固有频率fr.本文重点研究了上层建筑刚体转动固有频率算法。经实船振动测试,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估算船舶上层建筑固有频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确定船舶上层建筑固有频率是船舶上层建筑减振设计的重要内容。为提供船舶初期设计阶段应用,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估算船舶上层建筑固有频率的方法。至今国外不少船级社和研究机构根据实测数据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些估算方法,但因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预报精度都不太理想。 为改进估算方法,本文从理论模型研究着手,运用正交试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个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的估算船舶上层建筑固有频率的新方法,使预报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计算船舶上层建筑吊装强度,采用MSC.Patran和MSC Nastran软件对175 000 t散货船上层建筑吊装建立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含起重设备的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上层建筑在吊装过程中的结构响应,并与直接约束法和惯性释放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种有限元分析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形和吊点支反力情况,分析含起重设备的有限元分析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含起重设备的有限元分析法可对结构的应力、变形和吊点支反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优于直接约束法和惯性释放法。含起重设备的有限元分析法对船舶上层建筑吊装强度和吊装方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大型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拟定的3个吊装方案,利用MSC.Patran和MSC Nastran对结构在自重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得到的上层建筑应力和变形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吊点和吊钩的位置与数量均会对结构的应力和变形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后续大型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方案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40 000 dwt灵便型散货船设计建造过程中,为了控制船体出现的有害振动,对船体总体振动、上层建筑总体振动及船体艉部局部结构进行了振动预报分析.对船体总体振动和上层建筑总体振动进行分析,避免与主机和螺旋桨激励发生共振;对于船舶艉部结构,重点关注上层建筑各层甲板工作和生活等重要区域的振动情况,采用结构有限元法分析各层甲板的振动特性,设计时通过调整局部结构刚度并保证一定频率储备来避免共振,为船体结构减振设计提供依据.本文给出了设计阶段船舶总体、上层建筑总体及局部结构振动计算分析方法和过程,可对船舶设计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层建筑参加船体总纵弯曲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有限元法及光弹性实验对某船的上层建筑与主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得到各部位的各种应力分布曲线,在上层建筑的应力分析和有效性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有关上层建筑设计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distortion of 3 mm thin superstructure decks on hull girder response and fatigue assessme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superstructure of a prismatic passenger ship is replaced by thin decks with initial distortion amplitude of 0, 1 and 2 times the IACS limit value for thicker plates, i.e. 0, 6 and 12 mm. Both geometrically linear an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is used. For reference also traditional superstructure with 5 mm plate thickness is analyzed. Thin straight superstructure decks give 43% of weight reduction and carry approximately 30% less load than corresponding thick straight decks in traditional model. The load that is not carried by thin decks is divided between other traditional decks. The redistribution of forces also happens at the deck level between plates, stiffeners, girders and longitudinal bulkheads. The presence of initial distortion with the shape of one half wave between web frames and stiffeners causes an additional few percent-decrease in forces carried.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similar for hogging and sagging loading condi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eometrically linear and nonlinear FE analysis are very small. This means time saving since the panel loading for fatigue assessment can be defined from geometrically linear hull girder response analysi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itial distor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