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工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其常见的病症,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下面就个人在工作中的经验和见解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温度裂缝:其次.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更清楚更深入的掌握有关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方面的知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人为因素而影响施工质量,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秀涛  范杰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9):129-129,131
混凝土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的裂缝也较为普遍,而温度裂缝的出现是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它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基于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桥梁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困扰建筑业多年的质量通病,如裂缝较多、较深,将直接影响结构安全。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而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加强施工过程主要工序的管理,特别是混凝土的养护对消除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温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三个阶段对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防温度应力裂缝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施工过程中 ,易产生裂缝。影响因素有 :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加强施工过程主要工序的管理 ,特别是混凝土的养护对消除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加强施工过程主要工序的管理,特别是混凝土的养护对消除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behaviors in SPHC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with hot compression tests a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950-1 150,strain rates of 0.1-15 s-1,and initial austenite grain sizes of 86-232 μm.The effects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train,strain rate and the initial austenite grain siz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DRX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DRX is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Zener-Hollomon parameter being less than 1.07×10 13 s-1.The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for SPHC steel is calculated to be 299.4 kJ/mol by regression analysis.Austenite grain size of DRX is refined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strain rate under steady state conditions,but it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initial grain size.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of DRX grain size of SPHC steel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架空线路耐张线夹温度分布情况,构建了基于耐张线夹简化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在600 A工频交流电流和不同接触电阻比的条件下,进行了耐张线夹电磁-热耦合有限元仿真,最终得到耐张线夹的三维温度场分布. 仿真结果显示:在正常情况下,耐张线夹引流板处的温度最低;在线夹不同部位接触电阻增大的情况下,引流板处接触电阻的增大对线夹整体温度升高的影响最大,而线夹本体压接处接触电阻的增大对线夹温升影响最小,同时线夹温度升高也会制约架空线路导线载流量. 最后通过线夹电阻测量试验和温升试验验证仿真的准确性,误差约为2.3%.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作用后,在决定修复受损结构之前,必须估算结构的残余承载能力,这需要了解结构在高温作用后的性能,对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在温度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包括抗压强度和横纵向应变,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为高温后混凝土的温度时效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作用后,在决定修复受损结构之前,必须估算结构的残余承载能力,这需要了解结构在高温作用后的性能,对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在温度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包括抗压强度和横纵向应变,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为高温后混凝土的温度时效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中基于粘弹性力学理论,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温度和车辆加载时间对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表弯沉和加载中心点竖向蠕变应变的影响。得出了随着沥青混凝土材料温度的降低,相同加载时间对应的路表弯沉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松驰性能变弱。  相似文献   

16.
通过3种试验方法对Superpave13和Superpave19级配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纤维和SBS改性沥青使得沥青混合料出现破坏应变能、破坏应力、应变增长、劲度模量减小的趋势,可以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开裂能力,并且各型沥青混合料的劈裂破坏强度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变化趋势不同,存在一临界温度(-10℃左右)使其出现峰值。3种混合料破坏荷载的大小顺序为:改性沥青>纤维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破坏应变也有同样的规律。由积分应变能试验获得的断裂韧度可以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能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伽辽金变分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轮轨摩擦耦合热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轮轨摩擦热与钢轨接触区热膨胀位移、摩擦温度、应变和应力的关系。模型中温度场和位移场由耦合方程同时求解,但没有考虑惯性项和材料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与非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计算结果一致,钢轨表面各点滑动位移的方向与车轮滑动方向一致,垂向位移方向先负后正;钢轨表面各节点进入接触区后,温度快速上升,但高温持续时间短;在滑动方向上,钢轨接触点先受压应变后受拉应变作用,垂向受拉应变作用,滑动方向压应力明显高于垂向压应力,钢轨接触斑前后节点滑动方向应变符号相反;垂向高正应变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接触斑后半轴上,最大剪应变与剪应力区在接触表层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受力状态下的时间依赖性行为,以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特点为依据,建立沥青混合料的可变量本构模型,并推导出不同加载条件下本构方程表达式.通过有效的数值拟合方法获取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将该模型与三轴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可变量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与时间依赖行为,对破坏失效后材料的力学行为曲线有较好地表述.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蠕变曲线,其计算蠕变曲线能成功地描述蠕变的第二、三阶段,曲线特点与应力、温度等条件相关,在高温度和高应力条件时达到一定应变条件时所需时间较短,同时稳定期随温度和应力的增加所经历的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对1Cr18Ni9不锈钢在室温下的非比例多轴时相关循环应变特征和棘轮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以考察应变率、应力率和加载路径对其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8Ni9不锈钢的循环应变行为和棘轮行为对应变率、应力率很敏感,具有时相关特点:在多轴应变循环下,其最大等效应力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在棘轮试验中,其轴向棘轮应变则随着应力率减小而增大.此外,加载路径对1Cr18Ni9不锈钢的循环粘塑性变形行为也有较大影响:多轴应变循环下,在所采用的直线、菱形和圆形3种加载路径中,圆形路径引起的非比例附加硬化程度最高,其次是菱形路径.然而,试验发现,在多轴棘轮试验中,圆形路径产生的棘轮应变高于菱形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横向流动变形, 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利用布设于沥青混合料板表面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研究了沥青混合料表面的横向应变规律; 以最大应变和蠕变稳定阶段横向应变速率绝对值为评价指标,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横向流动变形。分析结果表明: 横向流动变形随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应变和横向应变速率绝对值的减小而降低; 横向流动变形在循环轮载作用下不断发展, 测试点距离轮载愈近其流动变形愈剧烈; 当胶粉掺量分别为0、15%、18%时, 距离轮载63 mm的测试点横向应变速率分别为6.8×10-6、4.0×10-7、6.4×10-6 min-1, 因此, 掺15%胶粉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大的抵抗高温横向流动变形的能力; 对于15%胶粉掺量的沥青混合料, 当其集料级配分别为AC-13粗级配和AC-13细级配时, 距离轮载28 mm的测试点横向应变速率分别为6.0×10-7、7.7×10-6 min-1, 因此, AC-13粗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抗横向流动变形能力优于AC-13细级配;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大应变为1.96×10-4, 而胶粉和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最大应变只有1.22×10-4, 说明在高温情况下, 胶粉和抗车辙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整体结构强度较大, 能够承受来自轮载的直接作用而不向轮迹两边产生横向推移致使发生较大的横向流动变形。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横向应变的沥青混合料横向流动变形评价能较好地说明不同材料和级配对沥青路面产生侧向流动变形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