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鞠维权 《东北公路》2003,26(2):40-4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剥离破坏,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剥离产生的原因及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通过对中日两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级配指标要求的比较,从配合比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路面抗剥离对策。  相似文献   

2.
钢渣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级配结构以及设计思想,研究了掺有钢渣的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其制备;探讨了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不同矿料级配、不同石墨掺量下钢渣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以及电阻率随龄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种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路用性能比较,表明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给出了不同区域的级配要求特点,最后介绍了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排水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排水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简称ATPB)具有排水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便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适宜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层.该文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3种级配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均达到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省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橡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以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为主要指标进行设计,级配曲线采用断级配,由幂函数曲线模型拟合而成,并通过骨架结构分析、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试验,确定出适合广东省的RAC-25型、RAC-20型及RAC-13型3种橡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级配;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及现场施工情况,提出了这3种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制备了ARAC-13级配上线、级配中线、级配下线三组橡胶沥青混合料,并对这三组橡胶沥青混合料开展了室内马歇尔、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均符合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试验段混合料进行了检验,试验段橡胶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渗水系数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明  黄卫东 《公路工程》2009,34(5):133-136
随着我国大型钢桥面铺装的发展,环氧沥青混凝土已成为首选,但我国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国际上也没有对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提出专门的级配设计。由于钢箱梁的温度变化比普通的路面要大得多,桥面铺装的温度变化范围也非常大,因此必须要求铺装材料具备优越的高低温性能,以防止出现流动性车辙等病害。从高温稳定性出发研究级配的选择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兆元 《东北公路》1998,21(2):26-29,13
本文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个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的选择,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在出现的病害与处理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新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结合汾(阳)-柳(林)高速公路汾阳至离石段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处于不同结构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矿料不同组分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级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检测,得出汾柳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反射裂缝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沥青碎石作为裂缝缓解层的方法。以实体工程为依托,对开级配沥青碎石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作了探讨,为开级配沥青碎石作为裂缝缓解层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孔隙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结合驻信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经验,介绍了孔隙率等指标的设计要求、如何避开沥青混合料级配禁区以及沥青路面施工中孔隙率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粗橡胶粒沥青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和性能需求分析,提出粗橡胶粒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混合料级配研究,提出合理的级配范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合理的粗橡胶粒掺量范围,并通过车辙、水稳定性等性能试验验证了混合料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潘健  陆文学 《公路》2003,(4):90-93
京沪高速公路某路段上面层在保持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改性沥青,提高了沥青的路用性能。改性沥青混合科配合比设计、施工装备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是提高改性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证,其中尤以改性沥青的制备、配合比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及骨科的加热温度和压实成型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通过优选沥青胶结料、调整混合料级配和掺加外掺剂等技术均可以实现沥青混合料的高模量。依托实体工程,采用低标号沥青颗粒与70号道路沥青复配技术来改善沥青胶结料,并借鉴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思路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研究表明,该混合料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车辙和水损害是目前桥面铺装损害中最普遍的两大破坏形式,该文依托申嘉湖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针对混凝土桥面铺装上面层选择了三种不同级配的SMA13沥青混合料,对其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优的一种级配,该级配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可有效预防车辙和水损害,推荐用于混凝土桥面铺装试验路工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不同地区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确定合理的级配范围,该文应用三种级配理论模型,通过关键筛孔通过率的控制,确定了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理论级配,并分析了关键筛孔通过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十天高速陕西境汉中—略阳段项目为依托,从原材料选用、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SMA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最佳油石比修正以及SMA混合料性能验证等方面对SMA-13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用正交马歇尔试验设计,研究了AR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对马歇尔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ARC-13矿料级配范围,并对试件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原材料筛分及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ARC-13目标配合比最佳油石比为7.0%;AR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7.0%时,其目标配合比试验得到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熊亮  马翔  黄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40-143,14,13
该文对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CA-10摊铺厚度为2.5 cm,使用易密实添加剂,保证了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其特有的级配满足了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表面层的抗滑要求。2.5 cm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作为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性能优良、造价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胶粉沥青混合料的最优配比方案,采用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进行混合料级配设计,以目标空隙率作为主要控制指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其他体积指标及马歇尔稳定度作为一般控制指标,同时对比研究了不同胶粉掺量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主骨架空隙填充法(即CAVF法)进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能有效解决胶粉颗粒对矿料骨架的干涉作用,设计级配方案最佳油石比为7.0%;胶粉掺量对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影响微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