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载荷变动对船舶稳性高度的影响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载荷变动对船稳性高度的影响,提出了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指出了《船舶货运》等教科书中关于少量载荷变动对稳性的影响及在定义,计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若按这些书中的近似计算公式计算,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从而会影响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装载普通液体货物船舶航行安全,分析《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船舶稳性衡准标准的相关规定,认为该规则没有明确装载普通液体货物船舶的稳性衡准标准,使得该类型船舶在适用稳性规则时存在不确定性。运用船舶静力学知识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液货舱不同装载率时自由液面横倾力矩及经该自由液面修正后的船舶复原力臂和不同装载率时液货舱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得出目前《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稳性衡准标准不适用于载运普通液体货物的船舶的结论,建议在修订时增加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3.
邹忠胜 《珠江水运》2020,(10):112-113
《船舶结构与货运》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船舶稳性"的内容是其重点、难点之一。"船舶稳性"定义在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教学反馈,部分学生对定义的掌握较差,进而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基于此,本文梳理了"船舶稳性"形成过程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探索其教学过程,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国际完整稳性规则》文件中有着对计算和校核船舶稳定性过程中的强制规定,具体体现在规则的引言和A部分中。这意味着要考虑船舶纵倾因素在船舶稳性计算校核过程中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与调整,同时对实际例子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将进行调整修改过后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与之前传统的计算校对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比较,证明调整修改后的稳性计算校核方法更加精确,且满足规则的强制要求。并发现调整完善后的新方法在新完整稳性规则下对船舶的稳性的计算校核的结果更加精确合理,能达到为将来的船舶稳性计算校核埋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确定船舶初稳性高度界限面和综合稳性界限面的准确方法,通过对初稳性高度界限面问题的讨论,完善了载荷变动求取船舶初稳性高度变化量及改变载荷调整船舶初稳性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为 船舶驾驶员在载荷变动时判断船舶初稳性高度的变化情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通过对船舶综合稳性界限面问题的讨论,建立了改变载荷求取船舶综合稳性变化量及调整船舶综合稳性的理论计算公式,为船舶驾驶员在载荷变动时判断船舶综合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确定船舶初稳性高度界限面和综合稳性界限面的准确方法,通过对初稳性高度界限面问题的讨论,完善了载荷变动求取船舶初稳性高度变化量及改变载荷调整船舶初稳性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为船舶驾驶员在载荷变动时判断船舶初稳性高度的变化情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通过对船舶综合稳性界限面问题的讨论,建立了改变载荷求取船舶综合稳性变化量及调整船舶综合稳性的理论计算公式,为船舶驾驶员在载荷变动时判断船舶综合稳性的变化情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船舶稳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船舶稳性计算的特点,包括船舶的浮态、静稳性、动稳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和气象衡准。考虑到液货船舶的纵倾和自由液面对船舶浮性和船舶稳性的影响,探讨任意载况下自由液面对稳性曲线修正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液货船稳性曲线修正的实时计算。最后以一艘大型LNG船舶为例,对该船舶在港时的浮态、静稳性进行了计算,并与该船的装载手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述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航海实际工作以及教学中会发现船舶货运基础理论很难理解,尤其浮性和稳性是货运的基石。文章试图建造小型方形铁驳并通过实验步骤来浅析船舶浮性和稳性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模拟实验中来,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危敬添 《水运管理》2010,32(9):43-44
1《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公约》)修正案 1.12005年5月修正案 经修正的《SOLAS公约》第Ⅱ-1章旨在使有关客船和货船的分舱稳性和破舱稳性的规定协调一致。经修正的A,B和B-1部分在2009年1月1日生效后适用于新建造船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船舶货运技术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原理》和《船舶货运》是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船舶货运技术的重要专业课程,其课程设置的内容源于90年代初制定的教学大纲,考虑到当今航运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应进行必要改革,以适应培养当代高素质船员的要求,章针对当前两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如何调整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较多的企业对内部经营者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和依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兑现奖励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来分配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结果,不利于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现在,有些地区和行业已实行了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虽然因地区经济差别和行业不同,各地在实行年薪制的做法上有昕不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点,即:年薪由基本薪金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基本薪金反映经营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所能得到的收入水平,风险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挂钩。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引航机构是交通部设置在长江于线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对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的国家事业单位。自1981年6月8日经交通部港务监督局批准成立第一个长江引航站——南京港监引航站以来,长江引航迎风踏浪已跨过了17个年头。目前已有9个引航站,拥有145名正式引航员,共引领各种中外籍船舶61610多艘次,其中外轮22344艘次,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为长江的开发利用作出了贡献。但其由沿江各港监局领导的这种分散管理体制,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6年6月长江港航监督局根据交通部刘松金副部长“长江安全行”的指示和长江航务管理局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多年引航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化长江引航改革的决定。自此,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集装箱运输由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两个部分组成。但我国现行的国内集装箱运输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根据我国目前规定。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内支线运输”)是指固定船舶在国内港口之间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与干线船舶衔接的固定航线上从事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运输。国内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国内运输”)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固定的国内港口之间从事内贸集装箱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14.
<正>在港口装卸生产中,舱内作业机械始终是影响卸船效率的关键因素,更是机械诸机种之间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经过近几年的观察、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即舱内机械扒机不如挖掘机,关键设备国产车不如技术性能高的进口车,利用率低的设备大量拥有不如租养结合。下面夹具体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从第一代全集装箱船发展至第四、五代全集装箱船,码头泊位前沿水深要求已从-8米增深至-12.5米以上,船舶长度也由170米左右增长至300米左右。由于采用了全集装箱船舶,集装箱专用泊位几乎全部是采用岸机作业方式。在选择装卸船工艺系统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船型宽度对桥吊的影响。 以上海港为例,集装箱装卸桥最大外伸距以35米为主,尽管外高桥新港区一期工程采用了38米外伸距的桥吊,但也只能适应船宽32.2米的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而目前的第四、五代船型已达40米左有,例如我国中远集团的第一艘载箱量为5,250TEU的全集装箱船,其型宽为39.8米,属超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预测未来5,500~6,000TEU的全集装箱船的型宽应为42米。作为枢纽港,桥吊的选型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港码头方沉箱,探讨了影响方沉箱浮游稳定特性各因素(定倾半径、质心到浮心的距离、定倾高度和沉箱吃水)随着沉箱密度和前舱加水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前舱加水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方沉箱定倾半径和质心到浮心的距离随着沉箱密度增加而减小,定倾高度和沉箱吃水则相反;在沉箱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随着沉箱密度的变化规律同前舱加水高度。前舱加水高度过高,会引起方沉箱的浮游由稳定平衡变为不稳定平衡,存在较大风险,而规范中并未有所体现,建议设计时加以考虑。同时在满足浮游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前舱加水高度从施工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船舶原理、船舶破损稳性规范标准、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理论及船模试验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最小许用初稳性基础上求解船舶初稳性安全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项立扬  王万勇 《船舶》2019,30(2):7-12
通过极限完整稳性分析方法,对比国际海事组织(IMO)《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2008国际完整稳性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对远洋渔船的稳性要求,以国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为例,分析极限完整稳性临界条款,探讨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在极地环境下的设计工况与极限完整稳性,以对远洋拖网加工渔船和极地水域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船静力学原理提出搁浅而未破舱情况下的有关搁浅部位与海底的摩擦力以及搁浅位置确定的应急计算算法;该应急算法对快速处置搁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为搁浅自动判析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合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